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當苦惱時,找你所信任的,談得來,同時頭腦也較冷靜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將心中的憂悶及時發洩出來,以免積壓成疾。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心理也沒有疾病。健康是身體和精神健康的總稱,換言之,健康至少包括強壯的體魄和健全的精神狀態。著名健康學者馬斯洛曾經表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以及人們相互之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讓單調的生活充滿激情,讓單調乏味的工作充滿生趣,使自己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健康還需要人們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即使在生活中遭遇種種不幸和磨難,或者是患有軀體疾病,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的健康,不但有助於人們度過生活中的種種境遇,且有助於所患疾病的恢復,更能有助於人們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功能,防止以及減少疾病的發生。

  ?

  第一: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如果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就能對社會、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持正確的認識,能採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為反應;就能站得高、看得遠,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各種問題。我們必須要學會欣賞生命中的每個瞬間,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相信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第二: 保持積極上向的情緒狀態,使人心情開朗,輕鬆穩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情與信心。因此生活中應避免不良情緒的發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換個方法變個方式思考,你將大有收穫。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樂觀是生理健康的目的,樂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樂觀是工作順利的保證,樂觀是避免挫折的法寶。

  第三: 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應該把奮鬥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儘量使自己有完滿完成目標的可能。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十分愉悅。有人曾經這樣說過: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就必須去適應環境,不能改變別人時就改變自己,不能改變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度,不能向上比較就向下比較。這就告訴我們,人不能去等,要學會適應。

  第四: 拓寬興趣。興趣是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的重要條件。人的興趣越廣泛,適應能力就越強,心理壓力就越小。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看書、寫字、創作、繪畫、舞劍、養鳥、釣魚、種花等等。總之,興趣越廣泛,生活越豐富、越充實、越有活力,你會覺得生活中處處充滿陽光。

  第五: 學會自我調控情緒,排除不良情緒,讓自己在愉快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天災人禍,喜怒哀樂,都在所難免,怎樣調理呢?最簡單有效的做法是用積極的暗示替代消極的暗示。當你想說“我完了”的時候,要馬上替換成“不,我還有希望”。

  第六: 要學會寬容,培養自己寬廣的胸懷。一個人心胸狹窄,只關注自己,就容易生氣,悶悶不樂,斤斤計較。而當你胸懷寬廣時,你就會容納別人,欣賞別人,自己的心境也就能保持樂觀。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仁者無敵”。別怕吃虧,“吃虧”是福啊。生活中要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受別人,還要善於接受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