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急產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根據統計,急產的發生率約2%,通常是多胞胎的經產婦。一般情況下急產肯定是某些原因造成的。下面給大家介紹引起急產的原因,希望能幫到大家。
引起急產的原因
一般正常的狀況下,產婦分娩需要一、二、三產程。在第二產程的時候,子宮口完全開啟,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由於胎頭下降,壓迫直腸,產婦因此有排便感。此時,寶寶馬上就要娩出了。儘管產程時間是因人而異的,但初產婦在這個產程時,一般也需要1~2小時,經產婦會很快***幾分鐘到十幾分鍾***。整個分娩全程,從腹痛開始到生產結束,不應少於3小時。不足在這個時間的,就屬於急產。
引起急產的原因有很多。如:早產,孕29~36周,多見於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的孕婦;孕婦患有貧血、甲亢、高血壓等疾病;有胎兒過小、雙胎、胎位不正 、胎盤異常等情況。
專家認為,在正常情況下,產婦的全部產程約需8-10個小時。
初產婦從發作到生產的時間不應少於3小時,經產婦不超過2小時,否則就屬於“急產”,它會給媽媽和寶寶帶來不同的傷害。
“急產”主要是由於子宮急而快的收縮,正常的宮縮時間為10分鐘3次。過快的宮縮很容易引起產道撕裂,產後出血多以及產後感染等,如果破裂的程度很重,如三度破裂,對產婦會有很大影響,像陰道鬆弛、直腸破裂等。
對於胎兒,由於急產時宮縮過強、過頻,產婦沒有間隔的子宮收張,會使胎盤血液迴圈受阻,胎兒很容易出現缺血缺氧,發生宮內窘迫。另外,胎兒出生過快,難以適應突然變化的外界壓力,頭部血管很易破裂,發生顱內出血。並且可能處於窒息狀態。
產婦發生“急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過強、過頻,早產、胎兒較小等因素,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專家建議產婦一定要定期做好產檢,也可以提前到醫院待產。
避免發生急產的方法
經產婦 在產前診斷髮現的胎兒體重較輕或有早產可能性的孕婦,一旦進入產程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分娩,而且早產兒與低體重兒在生產後需馬上轉送小兒科診治,所以最好在產兆或早產徵兆發生時,趕緊與醫院聯絡,對可能的急產給予處置。
初產婦 先學習要分娩的前兆,比如落紅***陰道帶血分泌物***、破水***大量陰道水樣分泌物***、子宮緊繃感、下腹部疼痛、腰疼、便意感等。
急產護理常規事項
一、 總產程3小時之內者,稱為急產。多見於經產婦、軟產道鬆弛、宮縮強、骨盆寬大者。
二、 入院後詳細詢問病史,凡有急產史者,臨產後應嚴密觀察產程,注意宮縮有無過強,及時肛診。對產程進展快的,應隨時做好接生準備。
三、 注意胎心變化,防止宮縮過強致胎兒宮內窘迫。
四、 適當保護會陰,注意防止軟產道裂傷,包括宮頸、陰道、會陰等。
五、 預防胎兒娩出過急,造成胎兒顱內出血。
六、 容易發生產後流血,應及時給予宮縮劑。
七、 急產發生在室外,應因地制宜採取緊急措施。
1. 若臍帶斷裂,應立即紮緊胎兒端,以防嬰兒失血。
2. 消毒嬰兒臍帶,重新包紮。檢查嬰兒,如有顱內出血應立即治療。
3. 檢查產道,如有裂傷應給予縫合。
4. 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如有缺損應採取措施取出。
5. 產婦和急產兒必要時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和抗生素
家庭生產的應急方法
只要產前檢查確定,孕婦和醫師配合做好超聲波,加上產前衛教認真瞭解,可以避免在家急產。但萬一真的遇到急產,“冷靜”是唯一的處理方法,並告訴自己:“我一定能做到!”
媽媽的處理
1.為了避免胎兒頭衝出產道太快,使產道和會陰嚴重撕裂裂傷,家人可以嘗試一手拿小毛巾壓住產婦會陰,另一手擋著胎兒,並稍微向上引導,讓他能夠慢慢地擠出陰道口。
2.分娩後幾分鐘通常會有一股血流出來,胎盤自動娩出並伴隨強烈宮縮,產婦可自行按摩腹部,將子宮推到肚臍以下,這樣就不會再有太多的出血。
寶寶的處理
1.保護胎兒 新生兒的身體表面會有胎脂和羊水,娩出時要避免頭部碰撞或滑落在地上。
2.斷臍 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臍帶對摺,用橡皮筋或繩子綁緊,即可阻斷血流,以免嬰兒血液回到母體。再拿家中消毒過的剪刀,綁緊臍帶兩端後將其剪斷,並用酒精將斷端消毒。
3.保持呼吸順暢 把新生兒臉上的血清擦乾淨後,抓住他的兩腳倒提過來,輕拍腳底或按摩背脊,有助於排出口鼻內的羊水,刺激他哭出聲音。
4.注意保溫 胎兒一離開母體,立刻要承受溫暖急逐下降的變化,清潔擦乾後儘快用大毛巾覆蓋並抱在懷中保溫。
產婦應該儘量避免自行在家中生產,即使在家中發生急產,也應立即到醫院進行後續處理,否則新生兒可能感染破傷風等,其死亡率高達七成左右,輕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