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會戰兵力介紹

  在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國投入了100萬兵力,日本投入了了66萬兵力。雙方在長沙地區進行四次大會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中國方面投入的長沙會戰兵力雖然遠遠多於日本方面的兵力,但由於軍械落後的原因,導致傷亡人數大於日本的傷亡人數。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日本集中了10萬長沙會戰兵力,包括第6、第33、第101、第106以及三個旅團,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發動了湘贛會戰,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指揮16個軍30多個師師約40萬人的兵力阻擊日軍。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日本方面的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配有戰車第13聯隊,野重炮第14聯隊,獨立野戰重炮第15聯隊第一大隊及部分工兵、空軍、海軍部隊,總長沙會戰兵力達到12萬餘人。中國方面聚集40個師,約50餘萬人的兵力對抗日軍。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日軍調派11萬軍隊,並調派了100多架飛機以及海軍的一部分兵力,中國方面派遣了20萬兵力阻擊日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遭到慘敗,本來要增援駐香港英軍的中國派遣軍被阻隔。

  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日本集中36萬兵力來進攻長沙,有第3師團、第13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第40師團、第34師團、第58師團、第27師團、第37師團。中國方面有30萬守軍。由於長沙會戰兵力的懸殊,長沙最後失陷。

  長沙會戰評價

  史學界對長沙會戰評價是,長沙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上一次最大規模的中日戰役,雙方出動的兵力合起來有一百多萬,歷時五年,是一次耗時耗力的戰役。長沙會戰在世界戰場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長沙會戰以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氣焰囂張,短短時間內攻陷了中國的大片國土。長沙會戰阻止了日本進攻大西南的野心,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當時的報紙對長沙會戰評價是,這次戰役為中國人民增添了信心。

  長沙會戰在當時的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一些英美的媒體評價長沙會戰減緩了日軍的攻勢,使得日軍的一大部分兵力被中國拖住,減輕了英美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使得英美在歐洲有充足的兵力打擊德國。

  當時親眼目睹長沙會戰的中日雙方人員都評價長沙會戰是非常殘酷的,長沙會戰的戰場環境也是十分惡劣的,因為長沙會戰的戰場位於湖南周邊地區,地勢複雜,環境惡劣,兩方的士兵經常在荒野中交戰。

  長沙會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長沙會戰保住了中國西南地區的安全,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在西南地區的重慶,如果日本攻入西南 ,那麼隨著國民政府的倒臺,將會沒有政府領導中國人民抗戰。因此史學界評價長沙會戰保障了中國政府的安全。長沙會戰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因為中國軍隊在長沙會戰中傷亡10餘萬人。

  長沙會戰天爐戰法

  長沙會戰天爐戰法是薛嶽創造的,薛嶽在武漢會戰中就使用了天爐打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長沙會戰中,薛嶽使用天爐戰法再次戰勝了日軍,被日軍稱為長沙之虎。但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日軍已經知曉了薛嶽的天爐打法,薛嶽大意失長沙。

  天爐打法就是在佈防時層層遞進,一層一層與敵人交戰,然後將敵人引到已經佈置好的決戰區,然後一鼓作氣進行決戰。在長沙保衛戰中,薛嶽根據長沙地區水網密佈的特點,應用了天爐戰法。

  在第一次長沙保衛戰中,日本從岳陽地區進攻長沙,在岳陽與長沙之間的鐵路線上,有四條河流穿過,地理環境非常複雜。薛嶽根據這裡的環境,將部隊按照河流層層佈防,日軍在突進時遇到層層障礙,最後在新河牆進行決戰。

  在第四次長沙保衛戰中,日本已經熟悉了薛嶽的天爐打法。而薛嶽依然是用以前的戰法。長沙城的西面是嶽麓山,嶽麓山上的陣地可以對長沙進行俯視。日軍派出一支機動部隊突擊嶽麓山,而薛嶽從長沙派出的救援軍隊在渡湘江時由於船隻準備不足而無法及時救援嶽麓山。嶽麓山失陷以後,長沙緊跟著失守。

  薛嶽的天爐戰法很適合在長江以南地區實施,長江以南地區水網密佈,山脈丘陵交錯,在這樣複雜的地形下使用天爐戰法可以一層一層打擊日軍的士氣,等日軍到達決戰區的時候,再一舉殲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