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會戰的背景是什麼

  中日長沙會戰發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間,在這期間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軍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攻防戰,交戰地點為長沙周圍。這場戰爭到底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長沙會戰背景

  長沙會戰背景有兩個,國內背景與國外背景。長沙會戰背景的國內背景是日本侵佔了大半的中國國土。日本誘降了汪精衛,建立了汪偽政府。日本其後進攻廣東,佔領廣州。在侵佔大部分中國國土後,日本放棄了誘降國民黨的政策,轉而集中兵力進攻國民黨的西南地區。

  日本在進攻中國的過程中,進展迅速,但是戰線過長,使得日本兵力略顯不足,為了使得戰爭儘快結束,日本採取速戰速決的政策,猛攻重慶地區,而長沙地區是重慶地區的屏障,日本首先要攻下長沙地區。

  長沙會戰背景的國際背景是英法向德國宣戰。德國在1939年進攻波蘭,波蘭是英法的同盟國,英法在德國進攻波蘭的第二天向德國宣戰。美英兩國對中日交戰也不再持觀望態度,開始支援中國。

  蔣介石在日本剛侵入中國的時候,採取消極避戰的態度,聽任日本侵略者進攻中國。在得到美英兩國的支援後,蔣介石開始積極作戰。在長沙保衛戰中,蔣介石投入近百萬兵力,與日本進行輸死決鬥。

  日本在得到德國與英法開戰的訊息後,認為世界大戰開始了。當時的太平洋是英美的勢力範圍,日本對太平洋地區早已垂涎若渴。為了同美國開戰,日本需要解決在中國的戰爭。因此日本政府派遣岡村寧次擔任長沙會戰的指揮官。岡村寧次是侵華日軍總司令,有著豐富的對中國作戰經驗,戰爭最後以日本失敗告終。日本在長沙會戰失敗後,整個太平洋戰場上也出現了頹勢。

  長沙會戰時間

  長沙會戰時間是1939年到1944年,這段時間在國際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時間,在國內是抗日戰爭時間。在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在國內,1939年的時候,日本已經侵佔了中國大片國土,中國的領土只剩下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

  長沙會戰分為四次,一戰長沙會戰時間是1939年的9月到10月,在這一個月中,中國的第九戰區在江西、湖南、湖北三個省份以防禦戰阻住日本侵略軍對長沙地區的進攻。在10月13日,第一長沙會戰結束。

  第二次長沙會戰時間是1941年的9月份,日本第二次進攻長沙。在9月24日,日本軍隊與中國軍隊在汨羅江畔進行交戰。在這次交戰中,日本除了步兵以後,還派出了汽艇與飛機,中國軍隊依靠有利地形打退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

  1941年12月23日,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日本攻擊新河牆,兩軍交戰於新河地區。日軍在這次交戰中採用的是新方法,中國軍隊由於固守陳規,最終以失敗告終。至1942年1月15日,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

  第四次長沙會戰時間在1944年5月,日軍出動36萬人進攻長沙,在6月19日攻陷長沙。其後日軍向衡陽進犯,在衡陽之戰中,日軍採用了毒氣戰,在8月8日佔領衡陽。至此,整個長沙會戰結束。長沙會戰時間長達五年,在這五年中,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五年,德國在1944年戰敗,日本沒有德國的扶助,實力大減。

  長沙會戰評價

  史學界對長沙會戰評價是,長沙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上一次最大規模的中日戰役,雙方出動的兵力合起來有一百多萬,歷時五年,是一次耗時耗力的戰役。長沙會戰在世界戰場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長沙會戰以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氣焰囂張,短短時間內攻陷了中國的大片國土。長沙會戰阻止了日本進攻大西南的野心,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當時的報紙對長沙會戰評價是,這次戰役為中國人民增添了信心。

  長沙會戰在當時的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一些英美的媒體評價長沙會戰減緩了日軍的攻勢,使得日軍的一大部分兵力被中國拖住,減輕了英美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使得英美在歐洲有充足的兵力打擊德國。

  當時親眼目睹長沙會戰的中日雙方人員都評價長沙會戰是非常殘酷的,長沙會戰的戰場環境也是十分惡劣的,因為長沙會戰的戰場位於湖南周邊地區,地勢複雜,環境惡劣,兩方的士兵經常在荒野中交戰。

  長沙會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長沙會戰保住了中國西南地區的安全,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在西南地區的重慶,如果日本攻入西南 ,那麼隨著國民政府的倒臺,將會沒有政府領導中國人民抗戰。因此史學界評價長沙會戰保障了中國政府的安全。長沙會戰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因為中國軍隊在長沙會戰中傷亡10餘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