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瓦捷會戰影響介紹

  普瓦捷地理位置突出,戰略意義重要,歷史上曾經在這裡發生過普瓦捷會戰,這次會戰使阿拉伯人遭受了失敗,並失去了向北擴張的實力。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普瓦捷會戰影響

  普瓦捷會戰,法蘭克人只損失了1500多人,而阿拉伯人則死亡幾萬人。查理·馬特以極小的代價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公元735年,歐多去世,查理·馬特進軍阿基坦,強迫歐多的兩個兒子臣服於他。在以後的4年中,查理·馬特多次與阿拉伯人交戰,這可謂圖爾會戰的繼續。戰爭的結果,迫使阿拉伯人撤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區,伊斯蘭教徒征服歐洲,把地中海變成阿拉伯帝國內湖的陰謀終於化為泡影。

  此戰的勝利,對西歐乃至整個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首先它避免了歐洲,特別是西歐被伊斯蘭化,從而使西方文化得以在基督教的外殼下 儲存和發展。其次,它為查理曼帝國的誕生準備了條件。正是這次會戰的勝利,進一步提高了查理·馬特的威望,使他開創的采邑制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併為他的兒子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開拓了道路,也為他孫子查理大帝於800年建立加洛林帝國奠定了基礎。

  普瓦捷會戰背景

  普瓦捷所處的地理處置十分顯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在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許多重要戰役,最重要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阻遏阿拉伯人擴張的普瓦捷會戰。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城建立了伊斯蘭教。此後,穆罕默德及其後繼者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不僅迅速統一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地區,而且還以聖戰的名義大規模地向外擴張。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在征服了整個西亞和北非地區之後,又揮渡過了地中海,滅掉西哥特王國,征服比利牛斯半島,很快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封建大帝國。隨即大馬士革的哈里發把消滅拜占庭,征服整個基督教世界,確立為自己的戰略目標。於是,哈里發蘇萊曼決定把君士坦丁堡作為第一個攻佔的物件。717年8月15日,阿拉伯人的數十萬軍隊出現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但事與願違,阿拉伯人圍城十幾個月,不僅沒有攻克君士坦丁堡,而且還被“希臘火”燒成了“禿毛雞”,大敗而歸,損失慘重。拜占庭帝國皇帝李奧乘勝擴大戰果,把阿拉伯人的勢力逐出小亞細亞。阿拉伯人並未因此次挫折而放棄實施佔領歐洲、把地中海變成阿拉伯內湖的戰略目標,決定採取迂迴戰術,以西班牙為基地,越過比利牛斯山,進軍法蘭克王國,征服日耳曼世界,然後再攻下君土坦丁堡,凱旋大馬士革。這樣,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與信奉基督教的法蘭克人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法蘭克王國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公元715年查理·馬特繼任宮相之後,為了長治久安,進行采邑制改革,建立起一支職業性的重灌騎兵。這不僅為騎士制度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為擊敗阿拉伯人的侵略準備了條件。

  普瓦捷簡介

  普瓦捷***Poitiers***位於法國中部克蘭河畔,是普瓦圖-夏朗德大區的首府和維埃納省的省會。

  普瓦捷所處的地理處置,使其成為歐洲古戰場之一,在此曾發生過許多重要戰役,最重要的莫過於阻遏阿拉伯人擴張的普瓦捷會戰。普瓦捷會戰發生於公元732年,這次會戰使阿拉伯人遭受了自進佔西班牙以來最重大的失敗,並從此喪失了北進擴張的能力,而法蘭克人則捍衛了國家的獨立,遏止了阿拉伯國家進一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