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舉止的方法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知禮節、懂禮儀的人,那麼,家長怎樣來對孩子進行行為舉行禮儀教育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舉止禮儀的方法文章內容。

  

  一、 首先必須明確孩子應該具有哪些良好行為習慣

  有益於孩子身體健康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個人衛生***衣物、身體***和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挑食、按時吃飯睡覺等。

  有益於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獨立完成一點小事,家長如輔以贊同和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增強。自信的孩子會為自己的能力而驕傲,在今後生活與學習中也定當自立自強。而家長包辦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會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夠自立,這樣的孩子會面臨怎樣的後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於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懂得關心、愛護、幫助他人,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則。比如不打人、不說髒話,與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並幫助他人等。在當今社會如果擁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意味著擁有了成功的鑰匙。

  有益於孩子事業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恆有毅力。這是影響孩子將來學業成就最重要的一個行為習慣。常聽說家長給孩子報了許多輔導班,整日疲於奔命卻又總是不了了之。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依興趣選擇一到兩件喜愛的技能堅持學習,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技能經過日積月累終會有所成就,也並不需要“以文補武”或“以武補文”,因為無論學習什麼技能都有益於注意力的集中,而這一習慣會自然向其他技能學習領域轉移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孩子哪個不愛?又怎會不成功呢?

  二、 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八字原則

  1.以身作則

  家長隨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會講公共衛生,或者說教師如果打罵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別打罵小朋友,孩子身邊的成人自私就不會有寬厚仁愛的孩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作為家長和教師,必須明白孩子的行為習慣都是後天學習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則示範表現好的行為,孩子學會不良行為的機率會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現不良行為矯正起來也較為容易。

  2.讚揚為主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調皮好動,做什麼都不專心,讓他學書法養養性子”,有的說:“我的孩子膽小怕羞,讓他學武術鍛鍊膽量”。文藝武藝是各有長處,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一種氣質特徵,或外向好動或內向羞澀,氣質同時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並且一個人的優點往往也是一個人的缺點。因此家長與教師不應逆水行舟,正確辦法是發現孩子所擅長的、所感興趣的,在此基礎上多表揚多鼓勵孩子的些許進步,逐漸引導孩子發揮長項糾正短項。試想哪個孩子不喜歡被誇,他有了自信才有膽量嘗試他原先不擅長的。

  比如對好動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表演得真好,媽媽再講個新故事你來表演”,他會不會安靜坐下聽故事呢?對好靜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畫畫都這麼棒,跳個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勵下他如果開始跳舞,家長更應立即稱讚。和開始舉例的那些隱含貶義的用語比一比有什麼不同效果?試試就知道了。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孩子的每一點小小進步都需要及時地、大張旗鼓地稱讚,使他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舉止的途徑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去探親訪友,還是在家中款待親朋好友,這都是讓孩子學習禮儀、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機會。

  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學會待客之禮。在等待客人拜訪前,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告訴孩子見客人應有的禮節,如在客人面前應面帶微笑,起身主動問好;對客人的提問認真回答;孩子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熱情招待客人,為客人端茶送水。在家長與客人交談時,告訴孩子不要打鬧嬉戲,更不要隨便插嘴和吵鬧,尤其是不要對客人評頭論足,不要向客人討要禮物等。客人臨走時,也要孩子送至家門口,說“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家長良好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社交禮儀的最好榜樣。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以好的影響。平時,家長就應創造機會一讓孩子多實踐,鼓勵孩子參加各種人際交注活動,對孩子的禮貌行為及時肯定讚揚,讓孩子體驗到禮貌行為帶來的愉悅,以利於鞏固、重複這種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需要注意的是,當著客人的面,千萬不可責怪孩子,這會讓客人難堪,孩子惱怒。不要當著客人和孩子的面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這樣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實際生活當中,孩子眼中看到的還不是一個到處人人彬彬有禮、禮讓謙和的世界,一些家長平時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這個小環境,在百般寵愛下,所有壞習慣都會故態復萌,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能不斷運用和鞏固良好禮儀的環境,使其內化為孩子持久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