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有共同的規律,但因人而異。這和每個人的條件和特點有關係,要摸索創造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作為家長,怎樣對小孩子的特點引導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一

  1、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則立,不預則廢。上課前對課文的預先學習,帶著問題聽課,能提高學習效果。剛上小學,開學第一天領回課本,我要女兒先看看課本。她對圖文並茂的漢語拼音很好奇,指著“a”“o”問我:“媽媽,小蝌蚪旁邊怎麼有個小朋友張開大嘴巴?這個圈旁還畫個大公雞呢?”我故意避開不正面回答:“明天老師上課,你用心聽,一定明白。”第二天女兒放學回家,高高興興對我說:“媽媽,我懂得了,小蝌蚪是小朋友張開嘴巴大聲念“阿—”,小圈圈是大公雞喔喔啼,“喔—”。“對了,以後上課前要先看課本,記住有哪些不懂。上課時用心聽老師講,就一定學得好。”有了一個好開端,我每晚都督促女兒預習第二天的功課,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預習的習慣。

  2、發揮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作為家長,要想方設法配合老師培養小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我的女兒活潑好動,上課不專心,愛搞小動作。對此,我耐心對小孩進行批評教育,要求她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每天放學回家,我都問她,今天上課舉手多少次?站起來回答老師多少次?答對了多少次?我還要列表記下來,進行比較,表揚鼓勵。這樣一來,小孩學習的積極性就提高,養成愛問好答的習慣。課堂上,學生的思想緊緊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自然就開不了小差,學習效果也就提高了。

  3、養成好的複習功課的習慣。小孩活潑好動,把學習看得很簡單,以為按時上學,聽老師上課,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就完成了學習任務。我女兒上學後,我經常督促她複習功課,但她每次都是同樣回答:“我做完作業了。”把完成作業與複習功課同等起來,我怎麼講她都聽不進去。有一次段考,有一道題由於她不熟練地掌握課文內容,所以沒有完全填對。我抓住這件事進行教育,指出要想考好的成績,平時必須認真複習功課,全面理解掌握課本內容。從那以後,我的孩子就比較重視課後複習了。

  4.、以學為主,合理安排時間。女兒,外向性格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樣樣都喜歡,都想學,就是坐不住,難學進去。針對小孩這一特點,我定了一條原則:以學課本為主,兼學別樣。不學好課本,不能學別的。不完成作業,不能做別的,更不能去玩。在學好課本的前提下,我都滿足女兒的興趣要求,以提高孩子全面的素質。每個學期***或學年***帶她去參加一門課外學習。每個星期,我都給她具體安排時間:複習功課、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就搞課外學習,或畫畫、或練字、或練琴、或去找小夥伴玩。對小孩的合理要求,我儘量滿足她,但對她的要求也是嚴格的,佈置的學習任務***特別是老師佈置的作業***一定要完成,規定的學習、活動時間一定要遵守。久而久之,小孩就養成了習慣。

  二

  1***、收拾自己的相關物品。

  要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自己的物品自己擺放,整齊條理,作業獨立完成。家長在輔導孩子時,要重引導,輕代理,重方法,輕題量,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基礎上再學習的能力。

  2***、讓孩子養成上課注意聽講的好習慣。

  學校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老師會通過各種方式把學習方法、基本知識等內容教授給學生,因此課堂時間非常寶貴。小學階段知識點少,只要上課能注意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就會達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孩子從貪玩的學齡前兒童轉變為一個接受課堂教育的小學生,會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3***、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一生忠實的朋友。好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讓閱讀成為一種樂趣,伴他一生;讓閱讀成為一種需要,伴他一生;讓閱讀成為一種動力源泉,伴他一生。以後孩子上高年級,有了作文課,就需要有素材和大量的詞彙,才會寫出好作文。所以從現在開始,讓孩子每天讀一個小故事或是成語故事等知識性的小短文,以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並藉此機會增加他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定時閱讀,快樂閱讀的好習慣。

  4***、注重擴大孩子知識的的廣度和深度。

  小學階段知識點相對來說較少,除了課本知識,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適度涉獵課外知識以擴大孩子的視野。所以在興趣班的選擇上,應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現在孩子由於年齡還小,對自己的興趣或者瞭解不多,或者堅持時間不長。我們班已經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興趣班學習後發現自己對所選課程不感興趣。這個時候就應該讓他知道,可以給你再次選擇的機會,但是要考慮清楚,興趣班的選擇只能更改一次。讓孩子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