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碑體書法
南宮碑刻於清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年***。通高2.4米,寬0.89米,厚0.25米,優質青石刻成。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南宮碑體
南宮碑刻於清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年***。通高2.4米,寬0.89米,厚0.25米,優質青石刻成。碑額雕二龍戲珠,中間陽刻篆書“重修文廟碑記” 6字。碑文楷書13行,共650字
全稱《重修南宮縣學碑》,也稱《重修文廟碑記》。位於河北省南宮市南宮中學院內***原南宮縣縣政府院內***。該碑原為南宮縣文廟之物,坐落在文廟泮池之側,故稱南宮碑。因碑額題有篆文“重修文廟碑記”,故也叫重修文廟碑記。張裕釗篆文並書丹。[1]
龜趺。此碑系清末著名散文家、書法家張裕釗撰文並書丹,字型結構裡圓外方,方中帶圓,頗有風神;圓中見方,內藏筋骨,使每一個字都顯得既充實而又有餘韻,堪稱“柔峻相間,融而化之”,曾被譽為“在近代書壇上別開生面,獨創一格”的“南宮碑體”。稱為“文字雙美”,刻鐫兼優的藝術珍品。此碑頗得金石書法愛好者的青睞,其拓本解放前在京、津書肆就多有出售,風行海內外。
張裕釗***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清代著名散文家、書法家。南宮碑是他64歲時的作品,所以筆勢勁健,比較嫻熟地體現了他的藝術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直到現在,此碑拓本仍風行於海內外。
南宮碑的內容,主要是抨擊了腐朽的科舉制度。他從“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於學”的思想出發,提出了只有廢除“其弊已極”的“八股之文”,倡導“明體達用之學”,才能使國家“志氣所動,人蹶而興”,從而使國家富強起來。全文立論鮮明,結構嚴謹,文辭簡潔,說服力強,在當時不失為一篇切中時弊的政論文章,故而被譽稱為“文字雙美”的書法珍品。
- 南宮碑體書法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和田的維吾爾知識點
- 冬景賈平凹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 政府春節慰問信範文
- 國考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試題及答案
- 不寧腿綜合症的發病原因是什
- 給公司同事寫的感謝信範文
- 給班主任寫的一封感謝信範文
- 四年級單元同步作文大自然給我的啟示
- 初中班主任畢業評語
- 我只在乎你吉他譜鄧麗君
- 銷售人員客戶拜訪的技巧
- 簡筆畫兔子卡通圖片
- 紫甘藍湯怎麼做好吃
- 小學生節約主題手抄報的素材
- 高一語文基本學習方法
- 春節拜年有什麼歷史淵源
- 關於感恩的俗語有哪些
- 關於家裡有事的辭職信怎麼寫
- 貧困補助感謝信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