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寶子碑體書法作品
爨寶子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質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於雲南省曲靖縣揚旗田村,1852年移置曲靖城內,現存於曲靖一中爨軒內爨碑亭。爨寶子碑為全國首批重點保護文物。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爨寶子碑結字特點:
1、因字異形
碑中的字以長方、正方為主。一般來說,上下結構的字成長方塊,左右結構的字形成正方塊,而這種四角飽滿的塊狀即是構成其風格內斂深沉的重要原因。
2、字形欹側,不取正局而以險取勝
P13"滄"字右面"倉"字勢向右傾斜,右下方的"口"字也不作端正狀,似玩雜技般驚險,但因字的兩撇舒展地向左伸去,欲挽回險勢,"倉"的點也有左向之意,而"氵"如稱砣穩穩壓住整個字勢,復歸於平正。
P15的"崩"字,上方穩若磬石,下方傾斜有躍躍欲飛動之勢,但因有一支點,整體安然。P1的"墓"字上方有泰山壓頂之勢***類似於《張遷碑》的"幕"字***,下方的"土"似千斤頂力撐險局。P11的"馨"字取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強烈對比。上下結構而處理成左右結構,"聲"與"香"二者拉回在高空活動的"殳"字,驚險!
3、字的意態同中有異,饒有情趣,別具匠心
此碑在方整統一的基礎上不乏同字異構的變意處理。如P3 的"長"與P6的"長"之變化,P4的"道"與P14的"道"之變化等。同樣偏旁的處理也有變化,如碑中的"滄""潛""海"等字,既講究點畫的呼應關係,又照顧了點的用筆輕重、大小、造型變化,頗耐玩味。
4、大小錯落似夜空繁星
由於書體的靜態限制,一般來說,隸書結體易大小通篇勻稱,至唐楷更趨統一,發展到明清之"館閣體"則字如運算元,呆滯僵板,了無生氣。自乾嘉後樸學大盛,有識之士振臂高呼提倡碑學,此風百年來長盛不衰,從而使簡書墓誌等"民間書風"為當代書法創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此碑即字之結構大小錯落,極其大膽,常有出人意料之安排。如P1 的"軍、爨、晉"三字寫得大,其餘皆小,互作反襯。而P13特大的"遵"字,在周圍小字的映襯下,如眾星拱月,使該字形成"字眼",似重音調節著平靜行進中的節奏,觀之似可聯想到清王鐸在其行草書創作中大膽運用漲墨法,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P13長的"庶"字,扁的"同"字,各呈其態,正如古人論書雲:"參差若老翁攜幼孫行",古意盎然,使靜態書體呈現出節奏的變化。
5、隱約透露出的現代創作手法、資訊
P14的"熙"、P17的"玄"、P18的"素""穆"、P22的"劉"等,幾乎純次各種不同的幾何形排列組合,顯得奇詭冷峻,而不乏幽默之感,觀之似可聯想到後期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繪畫的堅實厚重感,以及幾何形體派畫家荷蘭的蒙德里安冷峻到登峰造極的抽象作品。如果說行草書更注重書法的時間性的話,那麼楷隸書則更注重書法的空間性。此碑尤其強化了字的雕塑般的空間造型感。突出創造了視覺衝擊力,其頗具前瞻性的大膽藝術手法令人不得不感嘆古賢雖無刻意安排卻又"發乎情、止於禮"之絕妙。從當代隸書名家張繼先生在其隸書創作中大量使用"寶子橫"及塊面分割、點線幾何形安排可覓其師法此碑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