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有怎樣的重視

  每一個理財產品都有風險,沒有風險的宣傳都是假的,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

  銀行理財產品的概念

  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1、基本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銀行存款和國債由於有銀行信用和國家信用作保證,具有最低的風險水平,同時收益率也較低,投資人保持一定比例的銀行存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滿足生活日常需要和等待時機購買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2、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各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偏債型基金,這類產品投資於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這兩個市場本身就具有低風險和低收益率的特徵,再加上由基金公司進行的專業化、分散性投資,使其風險進一步降低。

  3、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

  ***1***信託類理財產品

  由信託公司面向投資人募集資金,提供專家理財、獨立管理,投資人自擔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這類產品投資人要注意分析募集資金的投向,還款來源是否可靠,擔保措施是否充分,信託公司自身的信譽。

  ***2***外匯結構性存款

  作為金融工程的創新產品,通常是幾個金融產品的組合,如外匯存款附加期權的組合,這類產品通常是有一個收益率區間,投資人要承擔收益率變動的風險。

  ***3***結構性理財產品

  這類產品與一些股票指數或某幾隻股票掛鉤,但是銀行有保本條款,另外,也有機會獲得高於定期存款的收益。

  4、高風險的理財產品:QDⅡ等理財產品即屬於此類。由於市場本身的高風險特徵,投資人需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對外匯、國外的資本市場有較深的認識,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而不是造成了損失才後悔莫及。

  

  銀行理財產品面臨的風險通常包括政策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銀行銷售風險、運營管理風險等,但在目前銀行的產品宣傳和銷售過程中,銀行在產品設計、運營管理和產品銷售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淡化風險的問題。理財產品更多地被宣傳為“低風險、高收益”的優質投資產品,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而銀行的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也只將投資期限、預期收益率、資金起點,以及與基金和股票相比較低的風險等作為向客戶傳遞的主要資訊,較少宣傳產品投資方向,以及可能面臨的政策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對產品與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匹配度也缺少應有的關注。

  同時,銀行內部將理財產品等同於存款替代品的定位,也存在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是基於對銀行的信任,將資金委託銀行投資,既然是投資,肯定面臨一定的風險,但大量的客戶因為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的宣傳而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在了理財產品的期限、預期收益、資金起點等簡單而表象的東西,而忽視了產品設計中很重要的方面—投資方向,也就是決定產品收益和風險的關鍵。如果銀行在產品開發、員工培訓和客戶宣傳上依然堅持目前的原則和導向,一方面在銀行內部不加強對員工在產品上的客觀宣傳,樹立正確的銷售理念,仍然沿用等同存款的考核原則,另一方面繼續“**圈地”式粗放的市場拓展,淡化對客戶在產品風險上的客觀陳述,將有可能出現客戶實際的資金損失、客戶對銀行信任度的降低,甚至銀行信用的嚴重透支,最終損害的是銀行最為寶貴的銀行信用和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