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兒童空間設計

  戶外環境對兒童成長尤為重要,一個好的戶外環境能夠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一個好的戶外設計環境能夠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那麼,如何設計一個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戶外兒童空間,希望能幫到你。

  戶外兒童空間

  【摘要】

  本文在奧雅兒童活動空間公益活動以及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以年齡和心理分段理論作為被動指導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低效性和低科學性,需要以不同形式的兒童教育作為主動指導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理論基礎。

  並引出以自然教育、藝術教育、趣味教育以及體育教育四大類作為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主要的思考範疇,使得兒童教育室內與戶外互補聯動起來,同時也從理論兒童活動空間設計引入主動創造的過程,讓設計師能更多在兒童教育理論和實踐裡獲得創作靈感。

  【引言】:

  毋庸置疑,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在城市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一方面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地都在大規模建設兒童公園、兒童遊樂場、兒童活動設施,大量NGO、公益組織也都紛紛視野關注到兒童在城市裡的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我們也比較失望地看到大量的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不如人意,不少有關兒童的活動已漸漸移至室內,儘管室內能提供很多戶外無法提供的保障,但這也無形中剝奪了兒童們走向戶外、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開放、走向驚奇的可能。當然,這些現象可以用快速城市化程序中難免粗製濫造、難免顧及不周進行解釋,但在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理論界、兒童活動產品研發仍就未能找到很好的辦法來指導實踐。

  本文是在奧雅設計集團與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舉辦兒童活動空間設計公益工作坊基礎上形成的,四十餘位少年兒童參與了這次工作坊,包括了兒童活動空間情景劇、兒童活動空間優秀案例與理論探索講座、兒童活動空間設計工作坊、兒童活動空間手工模型製作四個環節來進行。

  在已有兒童活動理論研究基礎上,這一系列相對深度的活動策劃應該說在理論探討的方式上有一定新的推進。以此規模和兒童活動工作坊、情景劇進行兒童活動理論研究探討,在國內尚屬先例之一。這也正是支撐本文在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理論領域發表觀點的基礎,也希望獲得更多專家學者更多交流探討。

  【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現有研究概述】

  有關戶外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研究是很多的,國內相關知名研究機構均基本都做過研究。以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院為主編的《景觀設計學》雜誌於2012.04做過一期以“兒童空間與活動”為主題的專輯,其中收錄關於不同年紀兒童活動差異的總結,以及大量優秀的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案例,如美國田納西州謝爾比農場公園林地探索遊樂場、德國舒爾伯格雕塑遊樂場、丹麥哥本哈根雷夫蓋德廣場等等。

年齡段

活動型別總結

幼兒期(2-4歲)

運用玩具/平行性遊戲方式開始模仿成人活動:玩水、沙土、橡皮泥、塗畫、簡單歌舞看書、動畫片等等

學齡期(4-6、7歲)

運用玩具/聯合性遊戲但無明確組織、領袖及共同目標:玩水、沙、粘土、繪畫、搭積木、剪貼、做模型等

學齡期(6、7-12歲)

合作性遊戲/明確的遊戲組織、角色、規則和目標/角色扮演/騎車、游泳、溜冰、踢球、跳繩等

青少年期(12-18歲)

對父母依賴減少,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充滿幻想,想象成小說影視劇人物,對小團體忠誠,喜歡機械和電器裝置。

  該期雜誌在介紹了國外優秀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先進的概念和遊樂設施,如自然遊樂園、窩巢等兒童活動設施。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的李雄教授在其指導的碩士論文《城市兒童遊戲和遊戲活動空間的設計研究》一文中,在感受意識、行為能力、認知能力和創造力、社會能力、語言能力、兒童記憶、情緒等十餘個方面論述對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坐騎式、走跳式、攀爬式、豎攀式、擺動式、轉動式、滑動式、運動式、迷園、多功能連結遊戲、拆裝式、智慧式十二種遊樂設施型別***李雄,劉冰穎,2005***。

  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的王浩教授在其福州樂園的案例中,根據兒童活動的年齡和心理差異,劃分為嬰兒期***出生到三歲***、幼兒期***3-5、6歲***、童年期***5、6-11、12歲***、少年期***12-18歲***四個階段,並以此論述不同階段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並以此為依據設計不同兒童活動空間的主體內容***王浩,沈員萍,2012***。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的許大為教授在其2010年指導的碩士論文《哈爾濱居住區兒童活動場所鋪裝景觀設計》一文中,將兒童成長曆程分成小於3週歲、4-6週歲、7-13週歲三個階段,並以此為依據總結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也嘗試著總結出不同年齡段兒童對顏色的偏好***孫宇,許大為,2010***。

年齡(週歲)

喜歡顏色

不喜歡顏色

嬰兒

黃色、白色和桃紅色

綠色、藍色和紫色

5-8

紅色、紫紅社(硃紅)、粉紅色

黑色、深棕色、白色

9-10

紅色、碧綠色、黃色

黑色、深棕色、灰色、淺綠色

11-12

紅色、黃色、綠色、藍色

無色調、橄欖色、紫色、雪青色

13-14

紅色、橙黃色、淺藍

深咖啡色(深棕色)、淺綠色

  【現有研究總結】

  ***1*** 現有觀點認為:兒童年齡與心理影響成為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主要依據,也基本形成共識,從上述幾個知名的研究機構的年齡分段與歸納總結來看,儘管在稱謂和年齡的細緻劃分上略微有些偏差,但實質的分類應該說是相互認同的,上述幾篇文章在論據和論點上存在著較大幅度的重疊。

  ***2*** 兒童活動設施分類體系比較混亂,準確地說不存在明確的活動設施分類。因為從兒童年齡和心理差異出發是難以與活動設施對應上,因此,從年齡和心理差異為主導的分段形式,通常只能以羅列的方式進行活動設施歸類。

  如前文中幼兒期玩水、沙土、橡皮泥、塗畫等,並且在學齡期依舊包含了玩水、沙土之類的活動,這就說明在最關心的兒童活動空間和設施方面,之前的研究分類是失敗的,羅列意味著不可窮盡、重疊意味著價值評判混亂,這都是一個科學分類體系該避諱的。

  以李雄教授在指導碩士論文《城市兒童遊戲和遊戲活動空間的設計研究》為例,將兒童活動設施羅列成12類,那這樣的分類實質是不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因為沒有找到科學的分類因素將其歸結在有限的範圍內,或者仍需要提煉出大類來統領這十二個小類。

  【現有研究反思】

  ***1*** 以兒童不同年齡和心理差異作為兒童活動空間和設施的分類依據,存在著不能有效指導兒童活動空間和設施的,那麼怎樣的分類標準可以來彌補現有分類體系?

  從以兒童年齡和心理特徵為出發點的分類方式可以看出,這種方式更多傾向與對兒童自然屬性的尊重和探索,應該說是一種被動的適應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髮展,也可能陷入無休止的科學理性中去,當然這並不等於否定對兒童年齡與生理特性的探索。

  就兒童活動空間而言,本質上更多是一個成人和設計師對兒童成長曆程的主動干預,這也正是用被動年齡和心理適應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實質是需要一個主動的理論去指導兒童活動空間這樣主動干預活動,這也正是本文的核心觀點。

  眾所周知,針對兒童整個成長期,最重要的筆墨和主動干預是教育,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同樣作為一個主動的過程,如果忽略掉教育,實際也就丟掉了理論根基。有別於兒童室內教育,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戶外兒童活動空間所起的教育職能從內涵上應與整個室內兒童教育保持一致,如學校教育會教授兒童自然教育、藝術教育,那麼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也應承擔起同樣的職能,只是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傳達教育的方式和室內有很大差別。

  戶外兒童活動空間所起的教育職能則更需要強調教育的娛樂性、教育的創意性、教育的合作性,也只有讓室內教育在戶外再度強化和趣味化,完成室內與戶外教育的互補,才能讓兒童對教育的接受變得主動,這樣的室內與戶外聯動互補的教育形式,也能更好地將知識內化品格,將知識內化為能力。

  當以兒童教育為重要職責的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就不僅是被動地適應兒童年齡和生理髮展要求,將大大釋放成人和設計師的主觀能動性,一切有益於兒童成長的教育話題都可以在戶外空間裡得到創意地、有趣地表達,設計師們關於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想象力將得到極大的釋放,兒童們也將在戶外將枯燥冗長的學校、家庭教育變得生動有趣,這樣的局面給人無限的遐想和期待。

  【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可能的教育型別】

  對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以兒童教育為出發點的分類體系,是驗證這種分類形式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正如前面論述以年齡與心理髮育為出發點的分類方式不盡科學一樣,所以筆者希望能得到更多關於這個分類體系的討論和更正,一起促進它變得更加完善。

  筆者現總結出自然教育、藝術教育、趣味教育和體育教育四大類,通過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和設施將這四大類教育體現出來。

  【自然教育】

  兒童缺失症越來越成為嚴重的現象,自然教育也就隨之頻頻走進人們的視線和生活。城市昆蟲、城市鳥類、城市鄉土植物、城市自然過程等等一系列的逐步消亡,也使得自然教育、自然體驗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對兒童的全面成長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戶外兒童活動空間恰是有機會、甚至是極少機會去儘可能還原自然、讓兒童們在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中去完成自然教育。諸如自然遊樂園中的摸魚、抓蝦、爬樹、自然拼圖、野花采集、夜間觀賞昆蟲、觀賞星象、樹屋體驗鳥一樣的生活、自然河道游泳體驗魚的生活、種植瓜果蔬菜,等等一系列有關自然教育的內容興許都能在戶外兒童活動空間裡找到合理的表達方式,這裡很多是超出兒童年齡與心理理論為依據的專案範疇的。

  【藝術教育】

  提及藝術教育,可以列舉一下:音樂、美術、雕塑、書法、表演、鋼琴、架子鼓等等一系列多以室內為主的教育形式,這些教育形式能否在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得到體現,事實上這些形式能在戶外得到體現,也能獲得更多的認同和青睞。

  兒童在理解藝術時就不再是一個需要逼迫、需要頭懸梁錐刺股、需要十年隱忍僅為一朝成名,摧殘兒童快樂童年的活動,它將變成一個遊戲、一個戶外交友的場所、兒童們在愉快的童年裡完成了藝術的薰陶,也為將來主動熱愛藝術播下種子,這是戶外兒童活動空間該為藝術教育起到的作用。

  試圖列舉一下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可能出現藝術教育形式:戶外鼓、戶外琴鍵、戶外風鈴、塗鴉牆、沙雕、枯葉拼畫等等。

  【趣味教育】

  趣味教育,其實筆者更願意將其稱之為情趣教育***interesting***和幽默***humor***教育,翻譯成俚語,“有意思”、“好玩”,之所以對孩子進行趣味教育,並非為了讓他們有一個開心的童年,這僅是一個表象,而是通過趣味教育讓兒童們養成“有意思”、“好玩”性格,這是趣味教育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去看兒童活動設施,可能這些設施曾經是“有趣”、“好玩”的,但不一定代表現在依舊“有趣”“好玩”,甚至有些兒童活動設施打安裝之日起,就已經意味著“沒意思”、“不好玩”。有設施不代表“趣味”,這可能是大多數兒童活動空間中慣有的例子,也是為什麼小朋友們不買賬的原因。

  相對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在自然教育和藝術教育,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中對趣味教育的投入是多的,也正如前文所述,將兒童活動設施等同於趣味應該說是主要的問題,並且很多設施的兒童再開發性缺失,一個一層不變的遊樂裝置終究是會被小朋友玩膩的。

  攀爬、滑梯、登山、攀巖、蹦床、鞦韆、旋轉梯、窩巢、戲水等等屬於此類。

  【體育教育】

  跟著一句體育廣告詞:更高、更快、更強,也就是反映出在高度、速度和力度方面的追求都可以視為體育的內涵,同時體育中的團隊精神也是戶外兒童活動空間的追求。

  這樣的體育活動除了傳統的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之外,一些新興的蹦床、輪滑、滑板、攀爬、跳躍等運動也在漸漸受到歡迎,這也是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不斷變換形式體現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

  【結語】

  本文在奧雅兒童活動空間公益活動以及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以年齡和心理分段理論作為被動指導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低效性和分類體系的低科學性,需要以不同形式的兒童教育作為主動指導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理論基礎。

  並引出以自然教育、藝術教育、趣味教育以及體育教育四大類作為戶外兒童活動空間主要的思考範疇,使得兒童教育室內與戶外互補聯動起來,同時也從理論兒童活動空間設計引入主動創造的過程,讓設計師能更多在兒童教育理論和實踐裡獲得創作靈感。

大類

中類

小類

戶外兒童活動空間設計

自然教育

摸魚、抓蝦、爬樹、自然拼圖、野花采集、觀賞昆蟲、觀賞星象、樹屋、野遊、種植瓜果蔬菜

藝術教育

戶外鼓、戶外琴鍵、戶外風鈴、塗鴉牆、沙雕、枯葉拼畫

趣味教育

攀爬、滑梯、登山、攀巖、蹦床、鞦韆、旋轉梯、窩巢、戲水

體育教育

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蹦床、輪滑、滑板、攀爬、跳躍

  幼兒園戶外活動環境設計

  當談到“現在很多幼兒園裝修的很漂亮、很現代化,您對這一現象的看法是?"這個問題時,幼教專家對這一問題有著辯證的看法。他們認為:“奢華是一方面,適合孩子是最重要的,幼兒園文化要蘊含其中。"“漂亮、現代化並不一定不好,關鍵是要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物質條件創設受到社會發展生產力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園的條件必然會不斷得到改善,因此幼兒園改善物質條件的做法是適應時代要求的行為,但是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一定要以本園的文化積澱為基礎,考慮幼兒發展的需要,決不能為漂亮而漂亮,本末倒置。

  學齡前兒童的形象思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他們的想象力異常活躍,其創造力發展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好奇心是創造力發展的起點;

  ***二***創造性想象是學齡前兒童創造力發展的特點;

  ***三***探究活動是發展創造力的主要手段;

  ***四***積極情緒是創造力發展的推動力;

  ***五***創造力發展過程充滿著矛盾。

  幼兒園文化景觀設計應有利於學齡前兒童色彩認知和空間認知的發展、幼兒園文化景觀設計應有利於學齡前兒童學習能力和劍造力的發展、幼兒園文化景觀設計應有利於學齡前兒童語言的發展、幼兒園文化景觀設計應有利於學齡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