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利差收益率

  資本市場的火熱,令可加槓桿投資股票的保險機構賺得盆滿缽滿。但眼下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多次降息之後,如果長期低利率環境成為現實,那麼,保險業或將面臨利差收益縮窄這個難題。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降息致債券利差收益縮窄

  利差收益逐步縮窄

  嚴格來說,對於保險機構而言,加息或降息所產生的影響,本身並沒有利好和利空之分,主要取決於險企的資產結構及業務策略等因素。

  對於眼下是否已開啟新的降息週期,市場仍有不小的分歧。業內人士認為,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利率向下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僅從壓力來看,由於保險機構較大比例投資資產投向定期存款、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因此在降息過程中,每年新增保費配置的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率將會有所下降。

  這將對保險機構的新增資產配置以及到期資產的重新配置造成一定壓力。“可預見的是,保險機構未來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利差收益逐步縮窄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感慨道。

  但也未必悲觀。來自投行人士的觀點認為:目前來看,保險業出現負利差的可能性還很小,未來貨幣政策的重點在於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而不是繼續降低基準利率,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會繼續下行,但能穩定在3%左右;且考慮到股市表現火熱,按照15%的權益資產比重,股票投資組合每上升6個百分點,就能抵消固定收益利率下降100個基點的影響。

  產品及投資結構調整在即

  不過,歷經多次牛熊市的保險機構深知:一旦資本市場出現調整,保險業的利差收益將會明顯收窄。因此,不能被動等待著利率市場的變化,而應主動加快產品和投資結構的調整步伐。

  首先,需調整產品結構。一家壽險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在降息環境下,壽險公司為規避利差收益縮窄,會加大“死差益”產品的開發和銷售力度,即加大保障型產品的發展,降低利差在保險公司利潤來源中的比重。

  事實上,在利率市場化趨勢已經明顯的情況下,各種金融產品的收益率將會趨近,這導致金融產品在收益率上的比拼將逐漸弱化,市場將會更看重收益率背後的服務和保障功能。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低利率環境將凸顯金融產品的服務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為保險業加大保障型險種的開發和銷售,騰挪出時間和空間。

  更何況,目前政策扶持已經到位,包括健康險個人稅優政策的出臺,以及今年可期的養老險個人稅延政策,這些都將有利於促進整個行業持續加大發展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險產品,從而減少對利差的依賴,改善承保規模和業務質量。

  其次,是投資結構的調整。目前在部分保險公司之間已達成的共識是,在債券市場收益率一段時間內維持低位的背景下,保險機構無疑將加大另類資產和海外資產的配置力度,可起到對衝作用。

  另一種被推崇的投資戰術是:在準確把握利率週期的基礎上,實施期限錯配的資產驅動負債戰略:即在利率下行週期,以短期險的躉交產品獲得資金,配置於高收益的長久期資產。在產品到期時,或採用低成本負債滾動償還,或賣出已經價格大幅上漲的債券資產償還,則能產生超額收益。

  可預見的是,無論是作哪一種調整,隨著未來投資端發生的微妙變化,保險機構之間的投資能力和風控能力的差異將會進一步顯現,投資成績將會逐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