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的鑑別真偽的方法與竅門

  紅葡萄酒的美容功能源於酒中含量超強抗氧化劑,其中的SOD能中和身體所產生的自由基,保護細胞和器官免受氧化,令肌膚恢復美白光澤。對於紅酒的功效你知道了,但是對於紅酒真假的鑑別方法你又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紅酒鑑別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紅酒鑑別方法

  1、看手續

  可要求經銷商出示該批次葡萄酒的衛生證書及國外的原產地證書,確認貨證相符。所有經檢驗檢疫合格的進口葡萄酒,檢驗檢疫機構都會簽發《衛生證書》,內容涵蓋了該批次葡萄酒的產地、年份、葡萄種類、灌裝日期等詳細資訊,消費者可據此辨別該葡萄酒是否符合相關衛生標準、是否為合法進口食品等。

  為防範不法人員偽造假冒檢驗檢疫證單,國家質檢總局自2010年1月1日起啟用新版檢驗檢疫證書,新版證書增加了底紋防影印的特點,證單底紋為天藍色,含有隱含特徵,正常情況下觀察,隱含特徵不可見,但影印件上會出現清晰的“COPY”字樣。

  2、看標籤

  看酒瓶標籤印刷是否清晰,是否仿冒翻印。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及《進出口食品標籤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標籤的內容不僅要和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食品名稱,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製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資訊。

  這些資訊必須是中文黑色字型。如果沒有中文標籤,且缺乏相關法定標籤資訊,越打著進口的名號,越可能是假的。

  3、掃二條形碼

  每一樣商品都會有條形碼的,紅酒也不例外,現在手機行業這麼發達,早就有這個功能,只要在購買的地方拿出手機掃一遍條形碼,就能知道這酒的資訊,還有價格,看看是不是被宰了。

  4、看瓶底

  業內人士表示,以次充好、偽造產地,是現下購買進口葡萄酒時需要“防備”的幾個方面。一些不法制造商、經銷商通過不法渠道進購價格十分低廉、品質非常低劣的葡萄汁,灌裝在仿造名牌葡萄酒製成的酒瓶或者是回收的名牌葡萄酒酒瓶裡,再貼上假標籤,冒充高檔、名牌、正品葡萄酒,以牟取暴利,這便是典型的以次充好、仿冒名牌。

  偽造產地多是指假洋酒,即不法制造商、經銷商購進質量差、價格低的劣質葡萄酒,在灌裝之後,貼標稱產地是在國外,冒充原裝進口的葡萄酒,甚至從品牌、年份到產區、產地全都是偽造的。

  5、看計量單位

  原裝進口紅酒酒標上容量均標75cl而非750ml,如標"ml",則為進口罐裝酒或假冒進口酒。

  6、看瓶塞

  一般紅酒的瓶塞都是有紅酒品牌的名字,跟酒瓶身上的名字是一樣,所以一定要在開了之後拿出來看看,正規紅酒都是這樣的。

  7、看色澤

  正宗紅酒的顏色是非常自然的,因為是天然的顏色,由葡萄釀製而成,所以顏色肯定是均勻的,可以拿出一張白紙,然後把紅酒倒在紙上,看看有沒水漬,是不是顏色與水漬分開有界限,如果有的話,那麼這紅酒肯定是假冒的,正宗的紅酒是顏色均勻的。看瓶塞:一般紅酒的瓶塞都是有紅酒品牌的名字,跟酒瓶身上的名字是一樣,所以一定要在開了之後拿出來看看,正規紅酒都是這樣的。

  8、品味道

  紅酒帶點苦的,在剛剛入嘴的時候是感覺有點苦苦的味道,然後從舌根慢慢引入喉嚨之後,就能感覺出一點甘甜的味道,這就是紅酒的味道,如果紅酒味道變的很酸,又或者只有苦味,那麼這酒肯定是有問題的,

  9、鹼法

  根據國家標準的規定,真正的葡萄酒必須是100%的葡萄汁釀造,而葡萄汁中肯定會有花色苷,花色苷遇鹼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原本的紫色會變成紫黑色、藍黑色。因此,如果紅酒中加入食用鹼***俗稱蘇打,做麵包等發酵用***後變色,就說明葡萄酒是真的。假葡萄酒一般是用莧菜紅、胭脂紅、焦糖色、香精、酒精、甜蜜素加水勾兌而成的,勾兌酒裡沒有一點點的葡萄汁,顏色都是色素勾兌出來的,而色素跟鹼不會發生任何反應,所以不會變色。

  10、紙巾法

  取一張上好的紙巾,將葡萄酒滴在紙巾上,由於原汁葡萄酒中的紅色是天然色素,顆粒非常小,在紙巾上擴散開的溼跡是均勻的葡萄酒的紅色,沒有明顯的水跡擴散。而假冒葡萄酒由於是用莧菜紅等化工合成色素勾兌而成的,色素顆粒大,會沉澱在餐巾紙的中間,而水跡不斷往外擴散,紅色區域跟水跡之間分界明顯,消費者憑此可以很簡單地辨別真假葡萄酒。

  分辨紅酒的質量優劣的技巧

  1、看酒標

  葡萄酒酒標的資訊涵蓋量最多,基本上通過酒標,就能大致判斷這個酒的好壞。通過酒標,你能知道這款酒的名字、產地、年份、釀造品種和級別等。通過這些基本資訊,就能大致判斷這款酒處於一個什麼位置,品質好還是壞。

  2、看獲獎情況

  除了酒標外,我們想判斷一款葡萄酒的好壞,也可以參考是否獲得國際葡萄酒大賽的獎項。

  全球各個葡萄酒大賽都彙集多個知名評委,用公正公平的方式選出優異的葡萄酒,具有非高的權威性。國際葡萄酒大賽既為酒商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推廣平臺,同時也為葡萄酒消費者提供了購酒參考。

  3、看瓶身

  在看完酒標和獲獎情況後,基本可以大致判斷葡萄酒的好壞,而這時檢視瓶身,可以輔助觀察和推斷葡萄酒好壞。如果只是僅僅看瓶身,從而判斷葡萄酒好壞,這是不太科學的,也相對比較片面,容易造成買到差酒的可能性。

  ***1***瓶底深淺:瓶底最大的作用是積存酒內的沉澱物。這一點對早期葡萄酒生產中沒有低溫結晶技術的酒農們來說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因此,根據以凹槽的深淺區別酒是早期習慣。但如果是單單依靠瓶底深淺判斷葡萄酒好壞,還是相對不太客觀。如果依酒標和獲獎情況判斷是一款不錯的酒,那瓶底深,說明此酒相對陳年時間會較長,間接判斷是一款不錯的葡萄酒。

  ***2***瓶身重量:以法國為例,以前通常普通餐酒瓶的重量約為 400g,波爾多 AOC 的瓶重在 550g 以上,而羅曼尼康帝***La Romanee-Conti***瓶身在 900g 左右。因為普通餐酒一般很快就被喝掉,所以瓶子要求不高,而高階葡萄酒則多要陳年,如果瓶子太輕太薄就會容易破碎。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提高,葡萄酒瓶身的重量與品質好壞之間沒有對等關係。但依酒標和獲獎情況看出酒品質不錯的前提下,葡萄酒瓶身越重,說明酒的品質更加有保證。

  ***3***蠟帽:用蠟封瓶是一種傳統的葡萄酒封瓶方式。以前,沒有熱縮帽和錫帽,為了更有效地阻止空氣與葡萄酒液的接觸,降低葡萄酒氧化的速度,葡萄酒生產商經常在用軟木塞封瓶後,會在瓶口處打上一層蠟。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用蠟封瓶方式已經比較少見了。如今採用蠟封方式往往是針對陳年潛力非常強的葡萄酒,或者希望可以保持到更久遠年代的葡萄酒。對於日常消費的葡萄酒來說,蠟封根本沒有必要。

  雖然蠟封葡萄酒只對那些陳年潛力強的葡萄酒才有一定的作用,現在用蠟密封葡萄酒也並不常見,因此,依酒標和獲獎情況判斷出酒品質不錯的前提下,使用蠟帽會更能突顯葡萄酒品質。

  但有的葡萄酒生產商為了向消費者展現手工釀製葡萄酒的復古風格,讓消費者體驗葡萄酒的傳統,或者單純地想在包裝上吸引消費者,也會使用蠟封。如果僅僅依靠蠟帽判斷葡萄酒好壞,就容易掉進葡萄酒生產商 “OEM 的陷阱中”。

  ***4***膠帽刻有酒莊名稱或簡寫:一般 OEM 或普通的餐酒常採用通用的膠帽,上面沒有刻有酒莊的名稱或簡寫,而有名望的酒莊通常會在自己生產的葡萄酒膠帽上刻有酒莊名稱,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印有酒莊名稱或簡寫的葡萄酒品質更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