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樓房挑選樓層的關鍵技巧

  一般現在很多人在買房的時候都會挑選一些高層的樓房,那麼挑完了房子就該要挑選樓層了,該怎麼去挑選樓層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高層樓房如何挑選樓層,希望能幫到你。

  高層樓房如何挑選樓層

  1.噪音

  樓層中部大兩頭小

  有實驗研究表明,並非樓層越高噪音越小,以8~12層噪音最為集中。考慮到外界環境的複雜性,如果噪聲的主要來源僅是馬路,往往底層和高層受影響較小,中間層受影響最大。如果是地面反射,或者是對面建築反射,高層的噪音源匯聚了各個方向的聲源,會造成高層建築中的中間樓層噪聲最大。

  在現實生活中,離噪音源越遠,噪音就越低。通常噪聲在空氣中的傳播會有一個衰減過程,但聲波還受周邊綠化和風速的干擾,受到低層綠化、建築物的阻擋或吸收,再經過多次折射、反射後的噪音就減小了,而高層完全暴露在聲波的立體傳播下,噪音相對就大。除了交通噪音之外,住在高層的居民,往往還會被風的噪聲影響到,風聲也就成為噪音源。

  另外,專家提醒,當前規劃的小區配套也很重要,有些樓盤闢出的綠化森林帶也能很好地降噪。

  2.視野

  並非樓層越高視野越開闊

  樓層的高低決定了住戶視野的好次。視野範圍小的住房久而久之住戶壓抑感強烈,舒適感降低。根據研究表明,從視野的角度分析,16~23層之間舒適度最高。

  所謂視野,簡單的說就是住戶從主臥和陽臺,在開窗或不開窗的情況下,向外望所能看到窗外東西的範圍。樓層越低,所能看到的景觀也越少,因為障礙物會阻擋到視野。鑑於低樓層因視線死角及地面樹木或周邊低矮建築的阻擋而視野不佳,毋庸置疑,樓層越高,視野也更開闊。但頂層單位也因太陽直射,夏天過於悶熱。同時,置業顧問也提醒,有些時候並非樓層越高視野越開闊,要根據附近樓棟的遮擋情況作為參考。購房者最好能夠到具體房屋內檢視,一些樓棟由於位置居中,在同一個小區同等層高的情況下也會被前面的樓棟擋住視野,因此高樓層視野是相對的。

  3.通風采光

  戶型、樓間距起決定作用

  通風采光受戶型、朝向、樓間距等因素影響,若樓層過高,角度不對,也會影響陽光的照射。要選到採光通風比較好的樓層,首先要考慮的是房屋朝向問題。良好的朝向,可以保證有大量的陽光通過窗戶直射入室,改善室內環境,如光、溫度、衛生狀況,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其次,通風采光與樓間距離關係密切,樓間距符合規定,採光問題應該不大;至於通風,18層以上的住戶在南北通透的情況下均能夠保證空氣的對流。

  一般而言,低層由於周圍建築物阻擋而通風采光效果較差。高樓層在通風流量、採光面積、日照時間等方面頗有優勢。

  具體到樓層選擇上,專家建議,購房者主要考慮選擇臨近樓棟平均高度的一半以上為好,這樣在通風采光、視野方面均會有相當大的改善。

  4.家庭成員

  三世同堂最好選7~10樓

  有關專家提醒,如果家中有老人,適合住在相對比較低的樓層,如果家人易出現居住眩暈感,那麼也不適合住在較高樓層。

  老人住慣了多層樓房,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住在越高的樓層老人出現的眩暈感會越明顯,舒適感降低。而乘坐電梯時間太長亦不好,心臟病、腦血栓這些老年病一旦發生,還會浪費急救時間。此外很多老人還喜歡去陽臺透風,但高樓層的風聲和噪聲會非常大,尤其是對於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心絞痛、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病人影響巨大。而且久居高樓對兒童的生長髮育也非常不利。

  如果只有夫妻兩人,為了追求良好視野可以選擇高樓層,如20~25樓之間的樓層。但如果是三世同堂居住的話,7~10樓將會是理想的選擇範圍,除了避開大氣塵埃顆粒層外,也避開了低層噪音及通風采光不佳的劣勢。

  5.霧霾顆粒

  不能成為樓層選擇的標準

  目前,國內霧霾天氣頻發,這讓很多購房者在選擇樓層時也將霧霾的停留位置考慮進來。

  記者查閱了多個環保方面的專家分析,發現霧霾與樓層的關係目前並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定論。而環境科學界對PM2.5的普遍認知是,PM2.5最大的特點就是顆粒小、傳輸距離遠,不會輕易沉積到地面。

  而對於此前網上盛傳的“揚塵層論”中,有專家提出塵土上揚至30米***9~11層之間***沉積最多的理論,專家學者也表示不能一概而論,這與灰塵密度、周邊建築高度和氣流湍流特性都有關係,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市區甚至不同小區都有差異。同時也沒有可比性,比如在氣流流動劇烈、周邊汙染源多的城市高層,與開闊地的平房相比,也不能說31層比1層空氣乾淨。

  買高層的優勢及缺點

  高層住宅就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又分為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框筒結構等。框架結構,就是用幾根柱子和棟樑架起整棟房子,這種結構可以隨意更改戶型結構。

  缺點是房間內有樑有柱出現,影響美觀、傢俱佈置。

  框剪結構,優點是隱樑隱柱。缺點是房型佈局有侷限性,室內多數牆壁不能拆卸,裝修不便,同層平面難免會出現較差戶型。 框筒結構:整體建築主要由幾大框筒承擔重量,單元內的牆體不起承重作用,真正的活性建築,牆體可以隨意改變,甚至整層都可以隨意間隔。這是現在最先進的結構。

  在商品房銷售中,這些樓層雖然價格要比其它樓層貴許多,仍然是最先被搶掉。有種說法:由於“峽谷效應”的影響,很多社群密集區高層住宅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汙染物高密度區域”俗稱,揚灰層。 所謂“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幹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汙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

  有人說這個高度就在8-11層。據行家介紹這也要具體樓盤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一些鬧市區,工廠的旁邊等揚灰塵是存在的,不過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高度不一定在8-11層。而在一些周邊環境好的社群,就不會有這種現象出現。

  買房的注意事項

  一:瞭解開發商背景和資質。選擇有實力的開發商很重要,正規的開發商在房屋質量,合同簽署,產權辦理等方面均有保障。

  二:社群周邊的大環境和配套。市政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樓盤的升值。

  三:社群內部規劃。1.供暖轉換站,垃圾處理房,車庫出***,配電間等位置對所選房屋是否有影響。 2.樓宇的部署,有沒有再建的可能,樓間距及採光的影響。

  四:投資業主要分析社群內及周邊居室數量比例,自住業主看個人需要。

  五:其他的例如面積誤差,層高淨高,產權辦理時間等正規的商品房預售合同中都已經有明確規定。檢查房子要檢查內牆、地、頂、門、窗以及防水處理、外牆、樓道、房屋面積、公攤面積等是否與合同一致。面積漲縮不能超出3%。超3%以內買方按買房時單價據實補付給開發商;縮3%以內開發商按買房時單價的雙倍賠付給買方;面積誤差不管漲縮買方都可以要求退房,3%以內按銀行同期活期利息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