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茶文化的經典文章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品茶,正如品讀人生

  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一個舒適溫暖的午後,陽光普照在庭院前的水平面上,泛著粼粼的波光,風乍吹,盪漾起陣陣漣漪。庭院外的雞鴨不停地歌唱著,令人聒噪不已。門外的幾棵老樹下,幾個婦孺正坐著閒聊。身旁的幾個孩子則在一邊拔弄著老樹的根,渾然不識愁滋味。現下麥田又已收割,農忙的時節已過去,正是農人閒時節。,此時天氣雖然還很熱,但俗語有云:“心靜自然涼。”只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即使再熱也不怕了。此時此刻我正在享受著那農村的景色,農人的閒暇。聽那和風細細,擦臉而過,猛地呼吸一口,頓感涼爽無比;看那青山綠水,連綿數裡觀之不盡,使人心曠神怡,端的是山清水秀。那藍藍的白雲天一望無際,觀之頓感心胸豁然開朗,心明似鏡。好久沒有這感覺了。

  此時此刻我,正愜意地坐在大廳的中央,手撫一杯綠茶慢慢的品嚐。這種感覺實在是太舒適,太悠閒了,不禁神遊其中。短腳的四方桌上,煮著一壺綠茶,已經煮了又煮,味兒已經淡了又淡。滾燙的水蒸氣從茶壺的壺嘴中徐徐上升,隱隱約約:忽明忽暗:忽散忽濃:時直時彎,宛若長桿直伸張到天宮,使我大發詩意。良久,我輕輕地端起茶杯慢慢地呷了一口,微苦的茶味透入舌間,順喉而下,立感舒服之極,一時間整個心肺都涼透了。茶,雖然已有點淡而無味。但如著意品嚐,還是可以從中品出味道來的。

  茶,源自中國,茶的起源,象徵著一種文明。中國茶文化,既青春又古老,是打造世界友誼的視窗。品茶,正如品讀人生。品一杯黑茶的內心,正如品讀人世間的純潔。

  與我同坐者,還有我的弟弟阿成。只見他拎起杯高歌,歌罷怡然自得。茶已淡了,再衝,衝了又淡。這不正是一種人生麼。所謂茶如人生,人生如茶,顯著著人生百態,有道是人走茶涼,塵世間的緣起緣滅也不過如此而已。我問老弟,所謂人生是什麼?他說何必要如此的執著追根究底呢,人生不過是一場夢,一場戲罷了,你看外面那些人啊!追名求利,費盡心機,無所不用其極,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可到頭來還不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世人皆因太執著,所以才會弄得傷痕累累。我隨聲附和,有所覺悟。

  著啊!人生苦短,我又何必如此的執著放不開。想起李白的《將進酒》,不覺低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讀來令人豪氣頓生。

  09年這一年,是我最閒暇,也是最懶散的一年,你看,都快過了大半年,工作還沒有著落,不過我也無須過分擔憂此事,因為我這個人是很隨緣的。正所謂橋到前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嘛!有很多朋友關心的問我的近況如何,我只能答,還是老樣子。呵呵呵!不過這樣也好。正是我休養生息的好時刻,準備來年全力以赴前線。

  茶已涼,黃昏已近,四鄰又見炊煙。這一日又在品茶中慢慢的老去,這就是我的荒唐生活,明天亦復如是。如此迴圈不息。茶已涼了,也該收拾收拾了。正如我這一痴情漢子,也該醒醒了,不要終日沉醉於過去了,追求未來才是正事啊!雖然偶爾回憶,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但若過於沉迷也不是一件好事,你說對嗎?

  2

  品茶,猶如品讀一知已,品人,猶如品嚐一杯茶

  品茶與人生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古時人們就對品茶充盈著熟悉和熱愛,對茶賦予了很多的文化。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以品茶為高雅!“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

  喝茶是為了解渴、品茶是為了怡情。生活裡,有時像在喝茶,是為滿足生存的需要。有時像在品茗,卻是為調節心靈的需求。從苦到甜、從濃到淡,其實只是一個過程。酸甜苦澀、波瀾起伏......,具在其中。

  喝茶時通常會覺得第一口很苦、一直喝下去才會品出深藏其中的清香。之所以一直喝下去,僅僅只為忘記第一口的苦澀。品茶要有一個好的心境、人生要有一個好心情。

  品茶,須靜下心來細細把玩品味,才不辜負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

  在未落子之前便已然敲定了整個棋盤輸贏的棋局,就猶如人生遊戲!雖然,有些事情,在無聲地展開和淡然的收尾之中,都已註定了生生世世、恩恩怨怨的纏繞。當你無法去推斷、詮釋或者解決時,你便只能去相信那些所謂的,纏繞著的緣份了。

  人生猶如品茶。別虛度了此生,錯過了茶香!

  泡一杯清茶,細細品味

  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坐在燈下,泡一杯清茶,細細品味,任清香孤傲的茶花在水中輕舞飛揚,彷彿尋找生命的奧祕,未知的命運都早已在冥冥之中融入清茶中。

  飲茶是一種藝術,如和尚飲茶是講究禪,道士飲茶是講究道,學者飲茶是講究文化,商人飲茶是一種應酬,不同的品位道出人生的不同追求。有人喝茶言苦,有人品茶說香。人生本是一杯清茶,苦也聞香,香中蘊苦.   開啟飛揚的思緒,抖落積澱的塵埃,小心地翻開心靈最低層的一頁,溫習全身心的付出,追逐夢想。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小得只裝得下自己,不願告訴別人自己的心情,也不想了解別人太多,就這樣寧可讓自己孤獨,也讓別人寂寞……

  在生命拐彎處,我飲清茶而不喝咖啡。清茶是恬淡的,散發著清雅的芳香,如絲如縷的清香縈繞在生命的每一個角落,讓我流連忘返而又欲罷不能。

  與快樂同行,悲傷也會改變。曾記得這樣的一句話:紅塵有愛,這顆火熱的心不變;紅塵有愛,今生的宿命相連。也許,真的有它的道理所在吧。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有過經歷的生命才會厚重,才會有承載,不管生活中是喜、是悲,把清茶默默地放在脣間,我們不說傷痛不說累,坦然接受生活給我們的一切,此時的自己才是生命中的花季。我們不再年少輕狂,我們懂得愛、懂得珍惜。明白生命中有許多是我們要努力追求不應輕言放棄的。

  暗淡的茶味包含了人生的滄桑,它宛如一隻小手,能伸進人的心靈深處,輕輕地撫摸,讓激動平靜,讓思念沉醉,讓煩躁消退,讓人漸漸進入一種境界,這是一種寬容而且大度的境界。

  痛也好,樂也罷,一切的一切都讓它悄悄流到心田,在生命街口任苦味、香味交融。

  清茶的薈萃告訴我,坦然就是快樂。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我平常不怎麼喝茶,一來整天忙忙碌碌,有點空閒也沒心思擺弄;二來總覺得茶比較苦,偶爾喝一次,也總是放很少;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覺得喝茶不能叫喝茶,應該是品茶。而品茶,就需要有心情,需要心中有天地,就需要用心、用情細細地品,所以,我總覺得品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於我這個算是有點文化的半個知識分子就沒多少瓜葛了。

  真正的品茶,有特有的茶道,比如,用什麼質地的壺沏什麼型別的茶,水要燒到多少度最好,茶要泡多長時間等等,而我對茶道卻一無所知,對茶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也就不敢妄談品茶的學問了。但,門外漢也有門外漢的理解,雖然不一定合茶道,但能品出點自己的味道,不也是樂事一件嗎。偶爾的品茶,讓我體味到,茶有三個層次,或者說三種境界,第一層是苦,也就是第一遍茶。第二層是香,也就是第二遍茶。第三層是淡,也就是第三遍茶。茶的三個層次,正好詮釋了人生的三層境界。茶要認真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而人生也要認真走過,才能品出生活的味道。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旅途上的溝溝坎坎總讓人覺得活一輩子不容易,人生有太多的磨難和挫折,彷彿人活著就是為了受苦的,這就像喝第一遍茶的感覺,苦。這時,我們應該還很年輕。但是,當我們經歷了,拼搏了,成長了,為了生活,哭過,笑過,酸甜苦辣鹹都嚐遍後,我們才猛然發現,原來,這就是生活。成功和失敗,歡樂和痛苦,笑容和淚水,順利和挫折,光明和黑暗,共同構成了人生天空的色彩。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淚花中跳動的是笑容,失敗中蘊藏的是成功,黑暗中閃耀的是光明。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生活是美的。這就是第二遍茶的感覺,苦後的香。這時,我們應該是人到中年。但是,只有當我們經歷了一輩子的風風雨雨後,我們才可能真正地發現人生的真諦。不是我們成功了多少次,失敗了多少次,有多少歡笑,又有幾多淚水。而是,不管什麼境況下,都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認認真真辦事,快快樂樂生活,老老實實做人。這時,我們才真正體味到,人生就是一杯白開水,好像沒有味道,但卻包容了一切味道;好像非常平淡,但卻溶解著所有波瀾。這就是第三遍茶的感覺,香後的淡。這時,我們應該處於人生的反芻階段了。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可以像人生一樣品,人生卻不能像品茶一樣過。因為,人生百年,一杯茶的功夫,倏忽已逝。

  茶,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喜歡上喝茶,是在幾年前,也是我愛上你之後每天的必修課,那時只是或濃或淡地喝一些,還談不上品茶,更談不上品出其中滋味,只是在喝茶中尋找那種天涯共此時的美麗,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把這樣的思念之情稱之為美麗,我卻這樣認為。對茶的喜愛就象愛上一個人那樣,朝思暮想。而他喜茶,甚喜苦,不用嘗就知那苦澀,尤為不解。漸漸地,無論是白天和夜晚,就象是對他的思慕,總是習慣地沏一杯清茶,迷醉在茶香中,在思念中,也在品茶的過程中尋找那份澀澀的清苦而帶來的無窮的回味,更是在回味中去感受那種心靈相惜的默契。漸漸的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懷念,懂得了那份在深邃平靜中流露出的熱情和真實,這份在思念中昇華了的情感,你不知,可我知,茶知。無數個這樣的日子,就這樣淡淡的離去,任時光飛逝,事事變遷,離開的只是腳步,唯有不變的是停留在我心裡的你。

  杯水如名淡,雅興自然濃。細細觀去那一彎彎的碧綠,或清新高雅,或芬芳馥郁。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端起茶杯,輕吹杯口,水面輕波微浮,茶葉沉沉浮浮,聚聚聚散散,忽而簇擁,時而分離,象是幽雅的輕舞,又象是對命運的抗橫,慢慢飲嗜,淺淺的苦澀在脣間盪漾,輕輕嚥下,甘醇爽口,茶香浸入肺腑盪滌一切沉埃,洗去浮躁,沉澱思想,純淨心靈,真可謂飲一盞新綠,染滿身清香。品出一份寧靜,一份淡雅,一份激情,一份浪漫。

  觀一杯清茶,猶如人的一生。輕輕搖動手中的茶杯,那淡綠色的茶葉或曲或卷宛如雲雲眾生,沉浮與凡事間,喜怒哀樂呈現其中。如剛沖泡時的翻滾沸騰到葉沉杯靜,不正如我們在凡事中漂浮掙扎到年事漸長,閱歷漸豐嗎。如靜臥杯底的茶葉,沉穩中報以微笑,寵辱不驚,淡泊飄逸。因此,在生活中與其用“人生本苦”來麻木我們生命的觸角,倒不如用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好好的珍惜、接納並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福惠。

  以品茶的心得去品味人生,會發現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茶,種類繁多;人生,也豐富多彩。茶,有優劣之分;人生,有豔陽天和陰暗天之別。茶,先苦後甘;人生,需經歷風雨,方可見彩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詩人對人生的感悟,那貌似柔弱的枝條,在寒風中綻放出如此燦爛的花朵,是對生命的執著與熱愛。植物尚且如此,做人何敢輕言放棄。而做人,如果做到有一定“深度”——在最初接觸時,只給人一點淡淡的印象,深交以後才能完全體會出其內涵,也許,才真正叫做成熟,也只有成熟的人,才是完美的,如你。

  茶是大自然贈予人類的瑰寶,而你,則是上天贈予我的厚禮。因為有你,我的生命才變得靈動,充滿了陽光的奔放;因為有你,我的生命才變得豐富,充滿了詩意的浪漫;因為有你,我才變得如此執著,不輕言放棄;也因為有你,我才有了品茶的經歷,愛一個人的幸福。

  人與茶一樣,形形色色各不相同

  品茶一般來說要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一是品茶的地方。要選擇清靜淡雅之處,最好是蔭萠之下、花園之中、書房之內等等。二是要有清心寡慾的人。所謂清心寡慾就是性情隨和心地善良,不用心機,清淡處世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因為只有在這種環境中,配上這樣的人,品茶才能品出味來,才能於品茶中得到樂趣。每每是一杯香茗在手,清香悅鼻,頓覺神清氣爽。細啜慢飲,回味無窮。博古論今,談天說地,憂煩盡去。吟詩作畫,聽琴對弈,雅趣橫生。

  可以肯定的說內心趨於浮燥的人是不會去品茶的。他們受不了這種寂寞,也沒有這份耐心和細心,便無法領略這清雅的樂趣。他們喜歡的是酒桌上的喧囂和牌桌上的爭鬥。如果他們去品茶了,十之也是迫於無奈的應酬。較之於茶,他們比較喜歡的是煙和酒。那些玩意有較強的刺激感,符合他們的心裡需求。當然他們也需要茶,但那是用來解渴、用來“牛飲”的,而絕不是用來品的。花上幾百元買條煙,上千元買瓶酒,眼都不眨。要花錢買茶,他們是捨不得的。話又說回來,即使好茶到了他們的手上,也只是體現了茶的商品價值,卻難以體現其使用價值。

  品茶對泡茶的器皿和水質的要求也比較嚴格。《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妙玉用貯存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來泡茶,招待貴客黛玉、寶釵和寶玉。她所用的茶杯也是玉質的古玩珍寶。茶聖陸羽的《茶經》上說到泡茶用水時,也有山水上泉水,江水中,井水下之說。泡茶的器皿似乎有陶器上,瓷器次,其它下之論。水和器是茶的幫襯,沒有這種幫襯,再好的茶也難品出什麼好味來。

  想想人亦如此。光有自身條件是不行的,還要有相應的外部環境,才能如魚得水,發揮自如。就我們的國情而言,一個人要想成功以下條件好像必不可少,即:才貌、機遇、位置、人緣。這裡面,人緣似乎還要擺在首位。為什麼?不必細說,大家一定都知道的。

  茶有六大類,即綠茶、紅茶、黃茶、青茶、白茶、黑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質特點。綠茶香醇,紅茶鮮爽、黃茶醇厚、青茶馥郁、白茶清亮、黑茶爽口。各具特色。但不管是什麼茶,品茶一般要從色澤、香氣、滋味和形狀四個方面來品。比如綠茶,一般來說要求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看起來才養眼,喝起來才上口。有一個方面欠缺就不能算好茶,其檔次就要大打折扣。

  人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有經驗的人,能從一個人的氣質、談吐,愛好和行為上分辨出這個人的“檔次”。比如說出口惡言惡語的人,至少說明他缺少修養。就像做紅茶發酵沒有發好一樣,做出的茶必然是紅不紅,綠不綠的。或者發黑發臭的也有。

  茶有優劣。喝好的茶是一種享受,喝不好的茶簡直是受罪。有時去別人家做客,主人熱情的泡上一杯茶來。不經意間喝上一口,一股陳味、輕微的黴味、其它東西的串味直撲肺腑,真是難受。含在口裡,進不得,出不得甚是尷尬。

  與人相交也有類似的感覺。交上一個好朋友,一個知已,總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就是與正直的人打交道,心裡也很受用。尚或不慎結識了一個不好的人,那也是件煩人的事。對於那些奸惡之人,人們往往是要避而遠之的。

  像愛抽菸、愛喝酒一樣,愛茶的人也有不少。其愛法和喝法也各不相同,大可不必強求一致。但是學學品茶,於品茶中品出知識,品出韻味,品出快樂。最好是於品茶中交上幾個豁達大度,性情平和的朋友。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我喜歡品茶,在沉靜脫俗的香氣裡,平和心境,滌淨濁塵,進而在杯盞轉換裡,看見跌宕人生裡不同階段的光輝、色澤、體味生命里程裡不同的感動與驚喜、憧憬與浪漫;從懵懂少年一直到安詳的老人,飲而生津,津而滋潤,潤而飽滿,最後讓心靈抵達某種境界……原來,喝茶也是簡易與美妙的修身養性歷程。

  在杯中,有人喝出了金戈鐵馬,有人能品味風花雪月,有人喝得行雲流水,有人領略人生真諦。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所有的茶裡,我最愛鐵觀音。人們常用“一泡是皮,二泡是筋,三泡四泡是精華……七泡八泡有餘香”來形容品鐵觀音的過程。的確,它猶如一本耐人尋味的書,緩緩地為你舒展人生畫卷……

  最初一衝,是一道神聖的“醒茶”過程。不貪心,不焦躁,而是心懷虔誠,把洗茶的水愉快地倒掉,如同給初生的嬰兒洗禮後倒掉的聖水;然後,端詳原本蜷曲沉睡的茶葉,在熱水的輕喚下,略有輕笑……此景有種儀式的美,常令人情不自禁為之會心一笑。

  第一泡茶,宛如人生的0~8歲,如晨曦淺顯,如小荷試水,而品茶人,則多一些期待與興奮。這個時期的人生,有些朦朧,充滿好奇,眼神躲閃睛亮,如同清澈的茶水,茶味還沒有完全綻放,有些青澀、猶豫,彷彿不諳世事,卻現生機與純然。

  第二泡茶宛如人生的8~18歲,開始成長、成形,然而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覺,此時的茶葉已經搖曳、曼妙起來了,有濃濃的氣息,帶點青春的律動,茶經舌尖喉間,閉目,感受到那種盪漾的湖面,彷彿初夏的花開了,仍然帶點拘謹,似乎還缺那麼一點力道。

  第三泡茶宛如人生的18~25歲,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充滿詩情與畫意。求知、探索、收穫、昇華。這一道茶,醇香、甘、韻,已然綻放。是不是好茶,是不是盞有氣質的茶,這時已漸漸明朗。水裡的茶葉是開放的,優美的,彷彿在呼吸著,舞蹈著。生命漸漸絢爛,胸懷日趨開闊,這個年齡的人,經過大學階段的教育、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審美情趣,有了自我的個性、氣質、渴望超越,蓬勃而飛揚;如這個程式裡的茶,色澤金黃、舌喉回甘、生津、充滿力度,似青春的激情。

  第四泡茶宛如人生的25~40歲,這是最有魅力的一道,這個階段是人生奮鬥的歷程,也是收穫的歷程。茶的精華已經完全釋放。蔓延。這個時候的茶,最為甘甜、馨香,韻味十足,回甘綿延。人生的華彩樂章,在這道茶水裡得以淋漓盡致展現。事業成就、感情生活、思想智慧,都漸趨飽滿、成功、自信,幸福感躍然。

  第五泡茶,宛如人生的40~50歲,若是好茶,餘韻不絕,回甘不斷,回味悠長,如午後陽光,帶著一種高貴。這個時候的人生,已經過了不惑,成熟穩重,遇事從容,為人大度,駕輕就熟,遊刃有餘,有如茶裡的那種自在與瀟灑,風雲眼前過,腳下有清風。朗朗上口的茶水,一脈芳馨,醇厚,彷彿好戲還在後頭,多一些反思,回想與自問。手裡的杯,杯裡的茶,會讓你多一些凝望、把玩。

  第六泡茶宛如人生50~60歲,茶色淡了,香氣褪了,但仍然有淡淡的餘甘和意韻。年輕的容顏已經不再,卻多了一些風範,有了風骨,泛著典雅的光芒,到了這個年齡,會懷舊、總結,依然有期待。品茶的極致,應該就是在風華和緩之後,仍然可以領略到其不凡之處,舉杯的時候,更有珍惜的情懷。這個階段的人生自在,積極而溫和,若有機遇仍然可以再創輝煌。

  第七泡茶,宛如人生的60~70歲,茶的顏色、香氣漸趨平和,若隱若現。內心也慢慢寧靜,喜歡隨意、隨緣,一切樂觀其成;茶甘茶韻漸行漸遠,回味、冥想卻越來越近。這個年齡的人,可能有了些許的滄桑、如虯鬆、歷盡風霜,卻有著智者的從容與氣度。人生歷練到了這個季節,多了些端詳,水到渠成的多了分安心與慧心。

  第八泡茶宛如人生的70~80歲,茶色已淡然,但仍然可以看到銀髮歡顏。如淡菊微笑,如夕照餘光。性情淡定,內心豁然通達,眼界淡泊空靈。如這道茶水,貌似清淡、寡味,卻有超然的沉澱,微涼的喜悅,可以安寧,可以慈祥,可以榮辱不驚,可以返璞歸真。生命的光華,不再有洶湧、喧譁與掙扎,只有無怨、無愧與無悔。如同茶終究要回歸到自然一般,從容地面對人生的終極。

  人生如茶,同一泡茶,在不同時間、環境、氛圍下,它的氣質、魅力與效果都有不同的展現;同樣的好茶,用不同的水泡會有不同的呈現,不同的味蕾感受……原來生命可以這樣的美,不管在什麼年華。每階段每一泡,都可以有不同的精彩。

  品茶猶如品味人生的過程,品味不同的茶猶如品味不同的人生。她帶給你幸福、高貴、陶醉,讓你感受苦澀、卑微、風雨。令你沉思、明白責任,懂得包容。

  品茶,是品味人生,是雅趣生活,是心靈脩行——思想的禪悟與品格昇華。

  3

  我心中的茶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自從有了人類,中國應該就了“茶”這個名詞。開始遠古的人們可能不是把茶葉用來作為飲料的,而是把茶葉作為祭祀的供品,讓仙逝的人們有所享用。後來慢慢發展和演變,遠古的人們把茶葉作為藥物來使用。認為茶葉消可以除疾病,增強體質,延延益壽。到了唐宋時期,經濟發展更加豐富起來了,茶葉就成了人們喜好的飲品,在山村就有專門的生產茶葉的茶農了。唐宋時期,特別是明清時期,經貿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中國的茶葉就走向了世界。因此許多歷史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茶葉的發源地,世界茶葉是從中國流傳出去的。也有的人說,茶葉是從印度流向世界的,入侵印度的外國士兵,在印度的土地上找到了茶樹。不管怎麼說,中國才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因為茶馬古道就是出現在中國西南。古代的商人用馬馱著茶葉等貨物與國外聯通,這條茶馬古道是中國連線國外商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樞紐。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有幸當上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這所大學校裡,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雲南的大葉茶,沱茶,普洱茶等茶葉,當時在部隊就是首長們喜歡的飲品。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我參加了老山戰鬥,看見邊疆有很多種植茶葉的茶山。雖然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看到就特別喜歡。不過由於越南的炮火不斷地炮擊,有的茶山就被炮火襲擊和摧毀了。我心裡就有說不完了的憂傷。據許多資料記載,中國的茶馬古道,就是用馬馱著茶葉等貨物去到緬甸,寮國,柬埔寨,泰國,越南進行貿易活動,從南海的船隻走向世界各國的。沒有想到的是,中國支援過越南的很多物資,也包括茶葉在內。他們去忘記了之前毛澤東主席締造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居然入侵了我國的老山地區的領土,我們的神聖領土是不可侵犯的,我們只好奮起還擊。

  10年之久的中越戰爭結束。中國和越南重新確立了邊界線,恢復了之前的友好關係,但是這場戰爭的創傷是難以治癒的。特別是我們犧牲的戰友,在犧牲前對我說,兄弟,我不能夠參加戰鬥了。我最遺憾的是,我不能給我的父親帶一包雲南的普洱茶回家,讓他老人家不能喝到普洱茶了,我拜託你,我的生死兄弟,我的好戰友,你代我完成這個夙願吧。我含著眼淚直點頭,他在我的懷裡留下了終生的遺憾。後來,我探親回家,專門帶了三包雲南的普洱茶給戰友的父親。我擁抱戰友的父親,我說,請允許我叫你一聲“父親”,當兒子的看望你來了,給你帶來了雲南的普洱茶,讓你老人家嚐嚐普洱茶的香味。醇香可口,味道鮮美,比起茉莉花茶,更滋潤肺腑。我說,我的戰友,你的兒子是勇敢的,為了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為了保護邊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是好樣的,他是英雄,你培養了一個好兒子,一個好戰士,你應該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戰友的父親眼睛的淚水流了出來,緊握著我的手,說感謝你,兒子,你給我帶來了雲南的普洱茶。我看到了普洱茶,就彷彿看到了兒子。

  為了養家餬口,我只好從家鄉來到了深圳打工。這個時候,我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福建的鐵觀音,稱得上茶中之上品。還有烏龍茶,茉莉花茶。龍井茶,毛尖茶,春茶,臺灣的高山茶,日月潭紅茶,東方美人茶等等,在我的心裡增加了很多不知道的茶名。 文章閱讀網:

  廣東潮汕地區的功夫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不過這個功夫茶不是指很有武功,而是指煮茶沏茶的技術。功夫茶有一套專門的茶具,外省的人,對廣東的功夫茶瞭解甚少,有的人煮茶的程式混亂,往往公司來了客人就是廣東本土的人們擔當主角,給客人煮茶,沏茶,那個熟練程度令我刮目相看。

  深圳龍崗國際茶都,彙集了世界上的名茶。那天我去國際茶都購買茶葉,那些漂亮的售茶小姐,聲音甜美,叫賣聲此起彼伏。動作輕盈嫻熟,她們在一個圓圓的茶具裡,兩隻手不停地選擇茶葉,那個動作彷彿在茶山採茶,讓我激動不已。看看那些攤位上的茶葉,讓我的眼睛眼花繚亂,不知道究竟買哪一種茶葉好。

  前不久,為了去看望雲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園犧牲的戰友。戰友們組織了一批戰友和戰友家屬、孩子及烈士親人,重返老山前線的祭祀活動。他們去到麻栗坡烈士陵園。在戰友的墳墓前,倒上一杯茶,倒上一杯酒,點燃一支菸,放上一個蘋果。他們說,三十餘年了,我們來看你們來了,我們親愛的好兄弟,我們親愛的好戰友,我們給你帶來了父親母親,帶來了親人,帶來了你們從來沒有喝過的鐵觀音,西湖龍井,你們喝吧,你們用茶水滋潤乾渴已久的相思樹吧。我們的生死兄弟,我們的患難與共的戰友。

  祭祀的隊伍裡有電視臺廣播電臺的記者,有當年指揮參戰的老首長,有現在80後90後00後的年輕人和小孩。戰友們的活動傳承著我們為了信仰為了祖國的領土完整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記者們用攝像機記錄了當時激動人心的場面。共和國的旗幟永遠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茶樹綠了,茶水香了,採茶姑娘的歌聲響徹天空,飄到了天外。

  這就是我心中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