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經典內涵是什麼

  在中國茶文化中,茶文化的內涵至關重要。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內涵,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內涵

  從廣義上講,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

  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茶文化包括茶的歷史、茶的著作、茶的傳說以及人們在飲茶、品茶中的學問,還包括茶在人際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義……這些博大精深浩如煙海而獨特清新的人文景觀日益充實和豐富著茶文化的歷史畫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亮麗風景。可以肯定的說,中國是最早發現茶和使用茶的國家。茶道概述豐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歸結為茶趣、茶德、茶禪。茶趣即飲茶樂趣,包括物質樂趣和精神樂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飲、雅俗共賞。茶趣有雅俗之分,無高下之別。茶德即茶之功德。陸羽同代人劉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禪是以闡釋茶與佛門之密切因緣。

  真意乃茶禪結合而達到的一種境界。禪在梵語中意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詩人說:"從一粒砂看世界"。但幾乎每位愛好綠茶或烏龍茶的東方人都不難體會出----從一片茶葉可品嚐出山川風景與大自然的精神。如果你嘴裡含上一口西湖龍井茶,茶湯的氣韻,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鄉溫柔而秀麗的風光;如果你***的是安溪烏龍茶、碧天峰鐵觀音,那麼,你看到的將是高山頂上的藍天白雲,同時隨著芬芳的茶香與茶氣,讓你彷彿身處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氣息。

  從茶中領會山川風景,與不斷地微妙變化著的真味,真香與氣……不失為迴歸自然的一種簡單法門。那麼,茶是如何能給予人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奧祕以外,就是人為的配合。茶可獨酌,也宜共飲,一杯在手,清香滿室,消除煩慮,使人拋卻是非心、名利心。"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奉客,雖不及酒後令人豪情萬丈,意氣風發,但三兩良朋,沏茶小息,令人"腑皆芬芳",閒話家常、天南地北、氣氛更為和樂,主客更能曲盡情意,茶的世界是一個祥和的世界。

  茶文化的含義

  1、從歷史上看,茶文化是茶栽培和飲茶、藝茶的有機整體

  我國是世界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最早栽培茶樹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倡用茶飲的國家。在數千年的中國茶文化歷史中,通過先輩的辛勤耕種和研發,湧現出如浙江龍井、江蘇碧螺春、河南毛尖、福建武夷花、安徽祁紅、雲南普洱、四川沱茶、臺灣烏龍茶、黃山毛峰這一串串宛如珍珠般光彩各異的我國名茶品種。這些名茶品種,不僅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營銷市場,而且還遠銷世界市場。

  再從飲茶歷史上看,我國古代在栽茶的同時,就形成了普遍飲茶、品茶、評茶系列的茶文化活動,不僅奠定了我國具有特色茶飲文化的多種飲茶習俗,而且除漢族外,各少數民族也綻放了豐富多彩的茶飲文化花朵,為我國茶文化寶庫,增添了瑰麗的色彩。如雲南白族的“三道茶”。

  2、從茶文化的核心看,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字

  尤要指出的是,茶道是相對於茶藝表現形式的不同形態的一種精神產品,二者共同構成了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如果說“茶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的話,那麼“茶道”則是茶藝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前者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後者則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通過心靈去體會的內在的表現形式。二者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

  剖析中國歷史和現代茶學諸家的觀點及見解,綜合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字。

  “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意味著宇宙萬事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並因此產生實現天人合一之後的和諧之美。“和”的內涵非常豐富,作為中國文化意識集中體現的“和”,主要包括著:和靜、和敬、和儉、和氣、和愛、和美、和諧、寬和、中和、和平、和緩等意義。一個“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儉”、“美”、“樂”等意義,而且涉及天時、地利、人和許多層面,由此可認為“和睦清心”是茶文化的本質,也就是茶道的核心。

  總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是指導茶文化建設活動的最高原則。我們應該秉承茶道精神,來從事茶經濟的活動。

  3、從現實看,茶文化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理念發生深刻變化的象徵,具有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國茶葉品種不斷繼承和開發,在保持原有精品、名品的基礎上,相繼開發和大面積栽培了新一代名茶品種。如上世紀七十年代開發的“安吉白茶”,更為新一代茶品中的佼佼者。“安吉白茶”以其獨特的白茸毛毫、鮮醇香味,豐富多樣的氨基酸營養成份,榮登我國現今名茶寶座,並已聲名世界市場。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城市旅遊、鄉村旅遊和各種特色旅遊業的興起,以茶為中心媒介物的茶旅遊、茶經濟正在如火如荼,蓬勃發展。以茶鄉生態為主題,形成考察、覽勝和了解制茶工藝和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旅遊線,深受中外人士的喜愛。凡到杭州旅遊的中外人士,爭相去梅家塢觀看“龍井茶”祖地的風貌,更是為茶旅遊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消費理念的更新升級,廣大人民的飲茶品茶,不僅僅是滿足一般生理意義上的解渴需求,而是融入了生活意義上的休閒、審美意義上的鑑賞需求,融入了現代消費者的“時尚、前衛”理念,提升了茶文化的品位,完善和豐富了二十一世紀中國茶文化的新格局、新內容,為世界茶文化的與時俱進、開拓發展,做出了我們卓越的貢獻。

  茶道“和諧”精神是茶文化的深刻內涵,從茶文化的外載形式看,“茶為國飲”就是一種最恰當的表述和實踐活動。為了實現這個理念,我們就要又好又快發展茶葉經濟,使得有更廣範圍、更多數量不同膚色的人類,都能享用和品味。

  茶文化的特點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鍊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