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菜的功效與作用_刺菜的食用方法

  刺菜,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莖。刺菜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瞭解過沒有?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刺菜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刺兒菜的簡介

  刺兒菜,原名小薊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國各地都有,常見於田埂、地頭、溝旁、溼地,為到處野生的小草。蘇頌說:"小薊處處有,俗名***青刺薊***,2一3寸對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礎薊葉羽狀深裂,邊緣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紅,色同小薊。大薊、小薊為同科不同屬植物,效能相近,都作藥用。

  小薊為菊科植物刺兒菜的全草或根莖。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間,分佈於除廣東、廣西、雲南、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區。夏、秋季花開放時採割,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小薊根莖白色,肉質。莖圓柱形,長30至45釐米,直徑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綠色或微帶紫色,有縱稜和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於12釐米,寬0.5至3釐米;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間有細密的針刺,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麵灰綠色,兩面均有白色蛛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鍾狀,苞片黃綠色,5至6層,線形或披針形,花紫紅色。氣微,味微苦。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刺菜的功效和作用

  甘、涼,無毒。大、小薊均有清熱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復肝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適用於急性熱病炎症性出血,黃疽,肝炎,熱淋、尿血等。

  刺菜的食用方法

  食用部位為菊科植物大刺菜的嫩苗,嫩葉、莖尖,沸水焯後,川開水浸泡。可炒食、做餡,亦可鹽漬。大刺菜嫩苗直接切碎,與生豆漿一起下鍋,做“小豆腐”。夏季亦可採其花序柄炒食或鹽漬。常見以大刺菜為原料製作的菜餚及其食療作用介紹如下:

  ***1***清炒大刺菜大刺菜嫩葉500克,精鹽、味精、蔥花、豬油各適量。大刺菜擇洗乾淨,入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入清水中洗淨,擠幹水分切段。鍋內放豬油,油燒熱後投入蔥花煸出香味,投入大刺菜煸炒,加入精鹽、味精炒至入味出鍋即成。功效:涼血、.止血、祛瘀、清癰腫。

  ***2***大刺菜冬筍大刺菜嫩葉100克,熟冬筍300克,熟胡蘿蔔20克。精鹽、味精、植物油、水澱粉、雞湯各適量。大刺菜擇洗乾淨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入涼水裡沖涼後,擠幹水分切成粗末;熟冬筍切成劈柴狀;熟胡蘿蔔切成末。鍋中放油燒熱,投入冬筍塊略煸,加入雞湯、精鹽、味精,燒開後放入大刺菜,用水澱粉勾稀芡,開鍋後放入胡蘿蔔末,即可出鍋裝盤。特點:色澤美觀、增加食慾。功效:可治療腎炎水腫或肝硬化腹水以及吐血、便血、崩漏、高血壓等症。

  刺菜的日常用途

  刺兒菜,早春發芽,用不了幾天,田野中,就到處是萋萋碧碧的刺兒菜了。早春的刺兒菜,嫩碧而肥厚,葉片飽滿,根莖柔嫩,葉片邊緣的刺兒,也還是嫩嫩的,不刺口,不扎人,所以,整株刺兒菜,都是極好的美食。刺兒菜常規吃法,主要有:熬菜粥、蒸菜包,烙油餅、涼拌等。

  熬菜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吃法。那個時侯,熬刺兒菜粥,並不是賞食野味,而純粹是為了填飽肚腹。原料一般是紅薯幹、豆粉、刺兒菜。新採的刺兒菜,水洗淨後,放在一邊。先將紅薯乾和豆粉一塊放進鐵鍋中,然後加入適當的水,燒煮,直至瓜幹稀爛;再將一邊的新鮮刺兒菜放進鍋中,煮沸,滾過幾次後,即可食用。熬熟的刺兒菜粥,豆汁是乳白色的,刺兒菜是嫩綠色的,色彩對比鮮明,極是挑人胃口。此時,紅薯幹濡甜的味道,也已完全融入了菜粥之中,所以,扒一口刺兒菜粥,不僅滿口濡甜,而且還有一種清新的鄉野的味道。彷彿,你吃進的,不是一口菜粥,而是整個的春天。

  蒸菜包和烙油餅,也是農家經常的吃法。刺兒菜,主要是做菜餡。先將刺兒菜,熱水淖過,把菜中多餘的水分攥出,快刀斬碎,然後在刺兒菜中加入醬油、蔥花薑末,菜餡就做成了。刺兒菜蒸成的菜包,比較粗糙,只是一個鮮;烙餅,就不同了。刺兒菜烙餅,可以說是一種“細吃”,很多人家,在烙刺兒菜餅時,還要在刺兒菜的主餡中,加入新鮮的春韭,或者調入一點海米、蝦皮之類的海產品。這樣的一種調和,刺兒菜的品味就得到了提升,餅還在烙著的時候,那種獨特的鮮味,就遠遠地溢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