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女旦角如何練聲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那麼京劇女旦角的練聲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京劇女旦角的練聲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京劇女旦角的練聲方法***一***京劇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

  如果說吐字既要清楚又要悅耳,那麼就要在口腔裡找到每一個字的特定發音部位。首先要把一個字固定在一定的部位而這個部位又要能使嗓音既寬且亮;其次由於唱腔有抑揚頓挫,用氣就要迂迴曲折,要有運轉吐納的技巧,說得簡單些,就是要有收有放。咬字的清楚與否,是發音與嘴型的問題。雖然總的共鳴要求在一個固定的部位,但由於字的限制這裡面還要分出共振的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不考慮這些,把每一個字用相同的方法唱***不唱在完全適當的部位***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對吐字來說,拼音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因為任何字都不外乎由聲母和韻母拼成。因為京劇總是要拖長唱的,所以韻母在這裡就格外地重要了。有時由於用氣口型及部位的關係,嘴型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因此韻母也就變了,這樣就會感到字不準和不歸韻了。以下是咬字、吐字的幾個練習方法:

  1.字頭一出來,就要把音立住。發音時嘴型要張圓,上顎與軟顎同時上抬,下顎不用力***由側面看去是上顎往前,下顎略往後縮的姿勢***,舌頭放鬆不要堵住咽門,聲音呈弧形的曲線。以“天”字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過渡到淹ian***。字的勁在出口之前就要彈出來,字無阻,則無力,字阻彈則音立。咬字、吐字,嘴的動作要快、要玲瓏、敏捷;嘴不可張得過大,口形要美,這點對旦角更為重要。字出來後,中間有一過渡音,即字腹。由此中間音過渡到字尾,叫作過氣接脈。由字腹轉字尾,才有歸韻。 例如:歌曲《梅蘭芳》“看城堞” 的“城”字找cha***查***音,而後慢慢歸韻到en***嗯***音上,即所謂“字有所出,必有所歸” 。

  2.養成在一開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時輕輕呼氣的習慣,使聲音由輕到重,這一辦法也可以收到鍛鍊橫膈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輕就必須使橫膈膜的動作緩慢,因而有助於達到上述***1***項中的目的。另一方面,聲音由輕到重,不傷嗓子,使它經累持久。這辦法練久了即使不用主觀控制、有意識地向口腔外呼氣,也能得到較響的聲音,起初練時宜慢,熟練以後,掌握了由輕到響的聲音,呼吸過程縮短,就不會影響唱快速度的音調。

  京劇女旦角的練聲方法***二***京劇中旦角的呼吸

  京劇旦角的呼吸其實就是用到“氣”,即所謂丹田之氣。氣息的運用在京劇演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京劇演唱的動力和支援力,氣息的合理運用更是達到“聲要圓熟,腔要徹滿”的關鍵。京劇演唱不能僅聲帶用力,還要氣沉丹田,使聲音有彈性,方能持久,這是中國古代聲樂藝術的傳統,而氣息之丹田說法,實際指“用橫膈膜來控制呼吸的方法”。呼吸進行時要慢而且長,呼吸能夠運轉自如,用最少的氣來發音,在鍛鍊中提高肺活量,唱起來顯得氣長。在唱歌的過程中,經常會感覺氣不夠用,所以聲音會漸漸變得緊而尖,用橫膈膜呼吸,丹田發力,氣息會源源不斷的往上輸送,這樣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會很自如的控制呼吸。總的說來,所要達到的一個共同目的就是能自如地控制住向口腔送氣:要多即多,要少即少。這樣便能找到發出某一個音時所需要的最適合的送氣量,不會無計劃地把氣全部用光,或是由於呼氣的不能控制而緊張,乃至影響到聲帶近處的肌肉緊張,因而不能發出完好的聲音。

  京劇女旦角的練聲方法***三***京劇中旦角的共鳴位量

  共鳴是“擴大聲響、調節聲區、變化字音、美化音色的關鍵和樞紐”,其結果是產生充分的泛音,作用是擴大和美化聲音,效果是歌聲獲得美好的音色而悅耳動聽。發音的關鍵雖然主要在於聲音的變化,但人的口腔及周圍的各部分是一個天然的共鳴腔,這對發音的響亮、寬窄、厚落也起著一定的影響。以“腦後音”為例,“腦後音”指的是一種高音區的唱法。其唱時“使喉頭穩定,開啟後咽壁,提高軟顎,將聲音送入頭腔”。其實質就體現了唱法與共鳴相輔相成的關係。為了追求特定的共鳴或聲音效果,就會產生使之呈現的歌唱方法; 反之,唱法的運用,就是為了追求某種共鳴效果。方才講的用氣基本上已為這個共振的部位創造了條件,如果再加上整個口腔的肌肉鬆馳就容易找到這個位置了。這個位置如果找到了以後,就會使自己整個上頭腔和鼻咽腔都同時振動著的感覺,即所謂整體共鳴了。這裡要注意,有一個唯一不能同時振動的地方就是喉頭。最好的振動位置是在上顎和咽腔處,發出來的聲音鬆脆、圓潤,也就是梅派最準確的發音。

  以上三種技巧是相輔相成,並且有它們的統一性的。因為用氣不對就會影響到肌肉緊張,也會影響到嘴型。嘴型不對,韻母必定要改變。反過來說,如果嘴型不對,或者韻母找不到它應有的部位,也說明了肌肉的控制或者用氣存在問題。
 

京劇如何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