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起源是什麼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或芽。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那麼,?

  中國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木油鹽醬醋茶,”足見茶在中國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雖然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產茶葉,也有飲茶的傳統,但最初都源自於中國。中國是茶葉的故鄉,陸羽***733—804***《茶經》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在今天雲南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中,還能看到一些樹齡2000多年的野生茶樹,這裡就是茶葉最初的源頭。今天,除西南地區還生存著一些高大的喬木茶樹外,其他地方的茶樹均已灌木化,這種變化顯然是自然與人工共同選擇的結果。

  中國古代人工植茶始於何時,曾經眾說紛紜。陸羽《茶經》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民間也有傳說,認為是上古神農氏遍嘗百草時發現了茶葉。事實上,茶葉起源不會如此之早。《華陽國志·巴志》中提到古代巴蜀曾經將茶作為貢品進獻給當時的天子周武王。由此可見,茶葉在商周時期就已出現。西漢王褒***生卒年代不詳***《僮約》中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的文字,這裡所說的“荼”就是“茶”,西漢初期馬王堆漢墓中也發現了用於隨葬的茶葉。這些都說明,至遲在西漢時期,茶葉就已經較為普及,並已逐漸自巴蜀向東部傳播。

  在茶葉傳播和流行過程中,佛教禪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5世紀時,禪宗祖師達摩來到中國,從此佛教禪宗在中國逐漸興起。禪宗修行時要求靜坐參禪,經常為了修行而徹夜不寐。因為晚間不食不睡,故而能提神醒腦的茶葉就大受歡迎。茶葉首先在中原地區的僧人間流行開來,此後,隨著佛教的傳播,飲茶習俗亦自佛門傳入世間。唐代時,飲茶習俗已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貴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將飲茶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

  飲茶禮儀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嚴格的敬茶禮節,奇特的飲茶風俗。中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這是中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現在,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中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禮還是中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的。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後,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脣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才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有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

  張源《茶錄》“湯辨”條載:“湯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日形辨,二日聲辨,三日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