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圓和龍眼有哪些區別

  廣東名牌農產品名錄上有一種水果,有些稱之為某某牌桂圓,有些稱之為某某牌龍眼,到底桂圓和龍眼是什麼關係呢?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圓和龍眼的故事

  其實,桂圓和龍眼本就是一種東西,關於桂圓和龍眼的來源還有個傳說,但是版本不一,名牌小編給您總結下,一是傳說從前有個少年叫桂圓,武藝高強,在福建一帶有條惡龍,興風作浪,危害百姓,於是少年桂圓前去與惡龍作戰,運用機智,挑中龍的左右眼,奮力拼搏,將龍殺死,但是少年也不幸隨之喪命。之後再此地生長出一種樹,樹上結的果子很甜很好吃,於是村民稱之為桂圓,也叫龍眼。

  另一個是說古代人把龍眼的圓溜溜的球狀果實比喻成各種各樣地眼睛,大個兒的龍眼叫龍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後來統一都稱之為龍眼,還成為了貢品,但是因為皇上本是龍,再吃龍眼就犯了大忌,所以就下令改名稱,因為廣西的桂圓特別圓,廣西簡稱桂,所以將這種水果稱之為桂圓,也說是因為楊貴妃吃了這種水果後病好了,龍顏大喜,稱之為桂圓。

  龍眼功效非常多,歷史上有南龍眼北人蔘之稱,其具有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美容以及延年益壽之功效,但是龍眼屬溼熱食物,多食易滯氣,有上火發炎症狀的時侯不宜食用。孕婦食之易致氣機平衡而流產,所以孕婦慎食。

  桂圓和龍眼誰更有營養價值

  桂圓和龍眼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分不清桂圓和龍眼的區別,覺得這就是同一種食物。其實桂圓和龍眼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接下來就來看看桂圓和龍眼區別吧。

  桂圓和龍眼的區別

  桂圓又叫龍眼,很多朋友曾經問我桂圓和龍眼的差別,其實兩者就是同一種東西,沒有什麼差別的。為什麼叫桂圓呢?封建時代由於龍眼是犯忌,所以為了避諱就叫桂圓,應為廣西產的龍眼非常園,所以叫桂圓了,桂是廣西的別稱。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實際上是同一個水果。

  桂圓:一般把龍眼晒成幹,食用或藥用;

  龍眼:新鮮的果實,剝殼折枝後食用。龍眼帶殼帶核晒乾後,叫龍眼乾。

  如果是去殼去核,只留果肉,晒乾後就叫桂圓。龍眼—含有糖、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索等營養成分,尤其是糖分的含量很高,並有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以,體弱貧血,年老體衰,久病體虛,經常吃些龍眼很有補益;婦女產後,龍眼也是重要的調補食品。可以水煎服用,也可製成果羹食用,還可與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劑服用。

  桂圓的藥用和營養價值。

  桂圓和龍眼的區別

  龍眼製成乾果桂圓後,保健和藥用價值要遠在其“姊妹果”荔枝之上,其果殼、果肉和果核均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說:“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

  龍眼鮮果含有糖、蛋白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尤其是糖分的含量很高,並有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乾製成桂圓後果肉變為暗褐色、質柔韌,可日常入菜食用,也可配伍藥用,功能性很強。

  古人很推崇桂圓的營養價值,早在漢朝時期,桂圓就已作為藥用。有許多本草書都介紹了它的滋養和保健作用。《名醫別錄》稱之為“益智”,認為其功能可以養心益智。

  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著名的中藥書裡,都記載著龍眼***桂圓***滋味甘甜,屬於溫熱性質,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

  桂圓適合秋冬食用傳統養生觀點認為,人體經歷了夏季高溫環境下的超常消耗,在秋冬服食一些性質平和的滋補食物,養陰防燥,增補元氣,調整臟腑功能,提前打好健康基礎,使其能夠適應寒冷惡劣的氣候,以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桂圓就非常適合秋冬日常進補食用,甘溫滋補,入心脾兩經,補心脾益氣血,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膩,吃法還很百搭,可直接食用、泡茶、燉湯、浸酒、入藥、煲粥等,繁簡隨心,方便實用。

  如果搭配紅棗、枸杞、當歸、淮山、糯米、蓮子、雞肉、瘦豬肉、牛肉等等食材,多種方式食用,營養相互補充,口味多樣化,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