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的行騙基本特徵是什麼

  很久以前,在西方,誕生了一個神奇而又神祕的行當——拍賣。獨特的交易方式,變幻莫測的拍品,出乎預料的結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那麼你對拍賣行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拍賣行的相關法律知識。

  拍賣行的行騙基本特徵

  第一步是誇大宣傳、混淆視聽,僱傭大批人員通過網路、電話對外攬客,以“有很多有實力的買家客戶資源,可以送到香港、澳門等地拍出更高價格”等為誘餌,鼓動藏家“送拍”。

  第二步,僱傭所謂的“專家”坐堂鑑定,在一番故弄玄虛之後,即使“地攤貨”也能給估出少至幾十萬、多則上千萬的“天價”。

  第三步,簽訂“合同”、前期收費。藏家在“天價”成交的誘惑下,往往盲目地籤合同、交費用,等待拍賣成交好訊息,卻忽視了與其簽訂的是《服務合同》,而不是《委託拍賣合同》; 並且簽訂合同的主體是“某某文化公司”或“香港某某拍賣公司”,而非合法正規註冊的拍賣公司。

  相關閱讀:

  拍賣行機構

  索斯比

  全球規模最大、最老牌的拍賣行當然還是索斯比***蘇富比***,索斯比的歷史要算到200多年前。1744年3月11日,英國大書商塞繆爾·貝克在倫敦考文特花園的一家酒店以競買喊價的形式出售某爵士的一批藏書。這個賣場被認為是現代形態的第一場拍賣。貝克死後,他的侄子約翰·索斯比被指定為遺產繼承人,約翰用自己的姓氏命名了叔叔留下的拍賣公司,“索斯比”誕生了。那時候好畫和名貴物品仍多以商人私下交易為主,拍賣的方式並不被看好。

  這樣的狀況差不多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一個叫做彼得·塞西爾·威爾遜的人在“二戰”後執掌索斯比,他決心挑戰交易商對名畫的壟斷。威爾遜推出了“賣方最低保證金”制度,在拍賣前向拍賣委託人提供一筆保證金,以此打消擁有珍品的人對價錢的顧慮。從此索斯比在藝術品市場上獲得尊重,直至呼風喚雨。1983年索斯比因經營不善。

  克里斯蒂

  另一個英國拍賣行克里斯蒂***也稱“佳士得”***是索斯比的最大對手。克里斯蒂創建於1766年,比索斯比晚22年,但創始人詹姆斯·克里斯蒂很快為它贏得了口碑。

  1785年前後,克里斯蒂因一系列聳人聽聞的拍賣而名聲大噪:先是拍賣了法王路易十五時期一個王牌間諜收藏的大批珍貴油畫,然後又籌劃了被送上斷頭臺的法國貴族夫人的珠寶拍賣會。整個20世紀都是這兩大拍賣行爭高低的歷史。索斯比在拍賣世界紀錄的數量上稍佔優勢。

  1994到1997年間,兩家拍賣行的新當家人為了壟斷市場,達成非法合謀來提高拍賣佣金的幕後交易,受到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2000年醜聞曝光,2001年的審判轟動全球 。

  菲利普斯

  1796年自立門戶。菲利普斯拍賣行幾百年裡都遠遠落後於索斯比和克里斯蒂,根本沒有相提並論的資格,直到1999年11月被法國路易·威登的老闆伯納德·阿爾諾出資7000萬英鎊買下,併入了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名下。阿爾諾利用兩大拍賣行醜聞纏身的機會,給菲利普斯投入巨資。菲利普斯主攻印象派作品、現當代藝術品和傢俱拍賣。

  中國著名拍賣機構

  世界華商***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