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教孩子識字

  對待孩子的認知問題,家長們可能會比較關注。特別是識字,很對的爸爸媽媽都有危機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問題來了, ?

  其實家長不用著急讓3歲的孩子認識字,而是應該多多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讓孩子積累語言,為以後學習認字做準備。

  家長不禁會問,寶寶到底多大才會認字。其實,在寶寶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時候,就已經具備認字的能力了,只不過,字對於孩子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記住,而且不像爸爸媽媽出現的那麼頻繁。

  當寶寶差不多4歲的時候,就已經會對字產生興趣了,會主動追問這是什麼字,代表什麼東西或者意思。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順著孩子,教導孩子,不過,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讓孩子對認字感到討厭。


教孩子識字

  想讓孩子認識字,不妨從看圖畫書開始

  圖畫書永遠比單純的字來的有意思,尤其是對於剛剛接觸字的孩子們來說。家長不要急忙去告訴孩子,這個字是什麼,讀什麼,什麼意思,而是可以換一種方式。找以圖為主,字較少的繪本,然後看圖講故事,和孩子討論,讓孩子發揮想象,複述故事,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比單純的記住一個字的符號要重要。

  讓孩子多多觀察身邊事物

  孩子認字需要對某個字產生具體認知,如果孩子沒有接觸過,認識字就比較吃力,即使記住了,也很容易忘記。比如,如果孩子不知道水是什麼,那麼他就不會對水這個漢子產生具體認識,很難記住。所以,多多和孩子對話,激發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力,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感覺、感想,這樣才更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教導孩子認字的過程,也是教導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不要純粹的告訴孩子,這個字就是“左”,那個字就是“右”,一定要幫孩子建立對這個字的具體認知,讓孩子能夠感受到這個字。讓孩子從認字中尋找樂趣,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讓孩子快樂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