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秋季食譜家常菜

  秋季是兒童體重迅速增加的季節,但同時,它也是各種傳染病多發季節。為了增強兒童的免疫力,要補充礦物質、維生素,彌補夏季大量出汗;適當補充含熱量高的食物,增加熱量抵禦寒冷。下面小編準備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

  燉排骨

  製作方法:新鮮的排骨洗淨切成小塊,加冷水、姜、蔥、大料、少量的醋,用高壓鍋煮30~40分鐘。取燉好的排骨加在寶寶的粥或麵條中烹調食用,或直接吃肉,或加菜食用。

  營養提示:肉、骨頭和湯一起吃。既可補充優質蛋白質,同時也是補充鈣、磷等礦物質。一些媽媽誤認為排骨的營養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已完全融入到湯中,其實是不正確的認識。

  蝦仁蛋餃

  製作方法:新鮮的蝦仁洗淨加入鹽、姜蔥、料酒等佐料,放蒸鍋內蒸15分鐘後待用。生雞蛋開啟盛在小碗中調勻。將雞蛋液攤在炒鍋中,待上面雞蛋尚未凝固時加入蝦仁,然後把雞蛋對摺成半月形,翻面煎一下即可取出待用。水開後,加入青葉蔬菜和蛋餃,稍加煮沸即可食用。

  營養提示:蝦仁和雞蛋都是優質蛋白質食物,蝦仁同時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容易消化吸收,是兒童最佳補蛋白質食品。綠葉蔬菜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魚泥豆腐羹

  製作方法:將魚肉洗淨加鹽、姜,上蒸鍋蒸熟後去骨刺、搗爛成魚泥。將水燒開加入少量的鹽,放入切成小塊的嫩豆腐,煮沸後加入魚泥,再加入少量的澱粉、香油、蔥花成糊狀即可。魚肉含水分高、肌纖維短,容易消化吸收。

  營養提示:魚肉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品,有助於增強兒童的抵抗力,促進兒童的生長髮育。

  菠菜丸子湯

  製作方法:菠菜洗乾淨之後切斷備用,肉丸需要提前調好味道。就像調餃子餡似的,在肉餡中倒入適量的醬油、鹽、雞精、蔥末攪拌適度之後備用。鍋中倒入清水之後點火燒開下入肉丸、再次開鍋之後下入菠菜,加鹽、雞精調湯味即可出鍋。

  營養提示:菠菜可以補鐵,又可以補葉酸,又是綠色的蔬菜,是寶寶們蔬菜的首選。

  注:放佐料和油鹽的時候儘量不要放太多,要照顧好寶寶的口味和健康喔!

  秋季飲食調養方法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藥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溼,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溼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面板乾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面板的潤溼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溼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溼痺、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痺、截瘧之功效。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鬆,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溼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秋季養生保健方法

  秋涼宜凍。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且秋天晝夜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但為了提高人體對冬天的禦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特別應進行秋凍,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的與秋涼“接軌”。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調理飲食。

  秋季氣候乾燥,空氣溫度低,汗液蒸發快,應多補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平時可多吃蘋果和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陰潤肺。但秋天不應貪食瓜果,以防壞肚而損傷脾胃。也應少用蔥、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溫燥熱食物,否則夏熱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溫病熱症。適當吃些高蛋白食物,如:松花鈣奶、松花粉、雞蛋和豆類等,使人的大腦產生一種特殊物質,可消除抑鬱情緒。

  郊遊登山。

  秋天是旅遊登山的黃金季節。郊遊登山活動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特別是久居鬧市的人秋日郊遊登山,能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且有效地抵禦秋燥肅殺之氣的侵犯。

  振奮精神。

  秋風落葉,萬物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為此,老年人應調攝精神,白天宜以平素所好的事物,隨意玩樂,並積極參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以走出淒涼低落的窘境。

  滋陰潤肺。

  秋天空氣乾燥,加之人體在夏季津液耗損,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面板乾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祕等“秋燥”現象。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補品或藥粥。如沙蔘、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即可,早晚服食,以防秋燥傷人。

  早睡早起。

  秋風乍起,氣候乾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氣爽,空氣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氣最為溼潤的好時候,早睡早起,以利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充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