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行業基礎知識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髮展,金融投資市場也隨之不斷髮展。那麼你對金融投資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EPS=公司淨利潤 / 流通總股數

  每股收益***EPS***是一個公司的淨利潤***通常是最近的12個月***除以流通在外的總股數。每股收益一般有兩種,基本每股收益和攤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淨利的收益採用實際在外流通的總股數,而攤薄每股收益採用潛在的流通總股數,例如包括已經發行的股票股權。攤薄每股收益是較為保守的數字。

  市值 = 每股股價 x 流通在外股數

  雖然每股收益能提供一個關於公司盈利的快捷答案。但是這個比率不能單獨使用,我們應該結合現金流及其他經營業績指標一起衡量。市值即公司的市場價值,等於流通在外股數乘以每股市場現價。例如,如果abc公司流通總股數是1000萬而每股股價為25美金,那麼abc公司市值是2.5億美金。之後我們就會看到,這個比率不僅給你提供公司規模大小的數字,而且也會應用於多種基礎比率當中。

  毛利率= 銷售毛利 / 銷售收入

  經營利潤率 = 經營利潤 / 銷售收入

  淨利潤率 = 淨利潤 / 銷售收入

  我們描述一個公司利潤時主要有三個:銷售毛利,經營利潤和淨利潤,與此相對應的利潤率也有三個:毛利率,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利潤率的計算很簡單,例如,毛利率等於銷售毛利除以銷售收入,其他如此類推:這些比率常常用百分比表示

  市盈率 = 每股股價 / 每股收益

  每股價格與每股盈利的比值,亦即市盈率是最常見的衡量股價工具之一。市盈率等於每股股價除以過去四個季度總計的每股收益。例如,一個股票股價為15美金,而每股收益是1美金,那麼這個股票的市盈率是15。

  盈利率 = 1 / 市盈率 = 每股收益 / 每股股價

  市盈率代表了一個關於投資者願意為購買這隻股票所付價格及其內在收益的大致聯絡。這比值提供了一個快捷但不夠準確的辦法去衡量一隻股票的股價是貴還是便宜。一般來說,市盈率越高,代表著投資者們願意為得到公司每單位淨收益而支付更高的價格。高市盈率股票***典型的高市盈率為大於30***通常具有更高的增長率和/或具有大幅度改善經營狀況的預期。然而,低市盈率股票***典型的低市盈率為小於15***通常具有低增長率和/或未來經營不樂觀的預期。

  市盈率也可以在用於同類型公司的比較。同時,你也可以將一個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與標準普爾500指數或其他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比較,這樣就可以大概瞭解到這隻股票股價相對於市場平均價格是貴還是便宜。 與市盈率相關的指標是盈利率***earnings yield***。盈利率是市盈率的倒數,因此高盈利率意味著相對較便宜的股票,而低盈利率意味著相對較貴的股票。該比率可以用來與10年或30年國債利率比較,從而知道相比而言這隻股票有多貴。

  市盈率與增長比率 = 預期市盈率 / 未來五年每股收益平均年增長率

  另一個有用的市盈率變形是市盈率與增長比率***peg ratio***。一個高的市盈率意味著市場預期該公司能在未來快速增長,因此公司將來產生的盈利佔了較大部分。這就是說,該公司的市場價值***應該反映該公司的所有未來盈利***相對於其目前盈利來說是較高的。 市盈率與增長比率可以幫助你決定一個股票的市盈率是否太高,使你瞭解到目前投資者們願意為該股票的未來增長支付多少。一個股票的市盈率與增長比率等於其預期市盈率除以根據市場對該股票未來五年每股收益平均年增長率的一致預期。例如,如果一個公司的預期市盈率是20,預計將來每股收益平均年增長率為10%,那麼市盈率與增長比率為2。同樣地,市盈率與增長比率越高,說明這隻股票相對越貴。

  股價與銷售比率= 每股股價 / 每股銷售收入 = 資本市值 / 總銷售收入

  跟其他比率相似,運用市盈率與增長比率我們應該知道這一比率的侷限性。市盈率與增長比率取決於市場對以下兩個要素的一致預期-未來五年每股收益年均增長率和下一年的每股收益-因此該比率更加受限於市場上多數股票研究員對該股票持較為樂觀還是悲觀的態度。而且,這比值不適用於對零增長或非一般高速增長的股票的分析。

  股價與銷售比率***p/s***的計算方法跟市盈率相像,只是比率的分母是銷售收入而非淨利潤。該比率的優點是由於採用銷售收入作為分母可以更加客觀而且較少受到會計處理的影響。而且,因為銷售收入比淨利潤更加穩定,股價與銷售比率在分析週期性公司及其他淨利潤波動較大的公司時具有優勢。

  股價與銷售比率= 每股股價 / 每股銷售收入 = 資本市值 / 總銷售收入

  每股帳面價值 = 所有者權益 / 流通在外總股數

  每股股價與帳面價值比= 每股股價 / 每股帳面價值= 市值 / 所有者權益

  當運用股價與銷售比率時,我們應該注意到高盈利公司產生的每單位銷售收入比低盈利公司產生的每單位銷售收入更加好。這意味著當我們運用這個比率時要注意所比較的公司屬於相似的行業。

  要了解各種行業的差異,讓我們試著比較便利店與醫療裝置行業。便利店一般的利潤率較低,每一元銷售收入通常只有幾分錢的淨利潤。因此,便利店平均股價銷售比率為0.5,屬於在晨星所覆蓋的行業中最低水平之一。便利店要產生每單位的淨利潤需要非常多的銷售收入,因此投資者不會太看重銷售收入的小幅增減。

  然而,醫療裝置製造商具有很高的利潤率。對比那些便利店,它只需要較少的銷售收入就能同等的淨利潤。因此醫療裝置製造商的平均股價與銷售比率高達5。所以,具有股價與銷售比率為2的便利店的股價顯得太貴,而具有同樣股價與銷售比率的醫療裝置製造商的股價就顯得便宜很多。

  另外一個常用的比率是股價與帳面價值比***p/b***,它把股價與其最近的資產負債表中的賬面價值***亦即所有者權益***聯絡起來。帳面價值可以作為當公司即將關閉其經營活動時,在收回借出的款項及支付所欠借款後的清算價值。

  股價與現金流比率 = 每股股價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

  跟其他比率相似,在運用股價與帳面價值比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它的侷限性。例如,所有者權益不一定能準確衡量公司的價值,特別是對於那些擁有可觀的無形資產,如商標、或者其他其他競爭性優勢的企業時。資本密集型行業,***例如公用事業或零售行業***的股價與帳面價值比通常是最低的,而醫藥行業或消費品製造業由於通常擁有更多的無形資產,因此股價與帳面價值比一般來說是最高的。

  股價與帳面價值比通常與股本回報率有聯絡,股本回報率***roe***等於公司淨利潤除以所有者權益。如果兩個公司其他方面都一樣,具有較高roe的股票其p/b 也較高。如果一個公司能持續產生高水平的股本回報率,我們就不需要擔心它的p/b比值會過高。

  股價與現金流比率***p/cf*** 相對剛才我們介紹的各種比率來說,它不算是常用的比率。它的計算方法與市盈率相似,只不過它的分母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而非淨利潤。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