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國古代思想專題訓練及答案

  中國古代思想是高考歷史科目重要考察的一個考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參考練習。

  高考中國古代思想專題訓練:選擇題

  1.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對後世文化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奠定道德準則和哲學基礎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解析 儒家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而老子指出世界的本源是“道”,並提出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所以奠定了後世的哲學基礎。故選B項。

  答案 B

  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這句話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個人物之口***  ***

  解析 注意題幹中的關鍵資訊“孝悌”、“仁之本”,由此判斷是儒家思想,四個人物中,只有孔子屬於儒家,故選C項。

  答案 C

  3.“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這一言論出自先秦時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解析 從“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可判定是儒家思想,先秦時期的孔子是希望保持原有的統治秩序。墨家代表平民階層,主張“非攻”,法家主張變革等,道家則主張無為。

  答案 A

  4.圖展現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終極目標: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先秦諸家思想中能分別體現這兩種和諧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解析 道家的順應自然,儒家“仁”的思想分別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故選D項。

  答案 D

  5.戰國時期有人認為:“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由此,他主張治國應該***  ***A.民貴君輕 B.無為而治

  C.兼愛非攻 D.嚴刑峻法

  解析 材料觀點認為,嚴格的家庭不會出現類似強盜的行為,而慈悲的母親則會教育出對家庭或社會有危害的人。這種觀點符合法家堅持嚴刑峻法的主張,故選D項。

  答案 D

  6.一位先秦思想家這樣評論兩位政治人物:齊桓公致力聯絡諸侯,設法合作維繫傳統封建秩序,是個執守正道的國君。晉文公雖協助周王定亂,卻僭越禮制,想仿行天子的禮儀,是個詐謀的國君。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復禮 B.兼愛非攻

  C.無為而治 D.以法治國

  解析 題幹中這位先秦思想家評論兩位政治人物的標準是否遵循“禮制”,即周禮,A項為正確答案。

  答案 A

  7.趙鼎新在《中國大一統的歷史根源》中寫道:“在這一政治體制中,皇帝被神聖化為‘天子’,而‘天命’的解釋權則掌握在從知識精英中選任的儒士型科層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學 D.孔子的德治思想

  解析 由題幹中的“皇帝被神聖化”、“解釋權則掌握在……儒士型科層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權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獨尊,故選C項。

  答案 C

  8.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實質,從來都不是讓人們無條件地服從君權,或無止境地強化王室權威,而是敏感於地方勢力的膨脹,以及諸侯興起、地方權力過大破壞天下安寧的教訓。從儒家思想演變的程序看,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愛人,貴賤有序

  B.荀子主張君舟民水,禮法並用

  C.董仲舒倡行獨尊儒術,天下一統

  D.孟子主張民貴君輕

  解析 從題幹中“敏感於地方勢力的膨脹”、“地方權力過大”等資訊可以看出,這裡的儒家思想意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大一統。儒學經董仲舒改造,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因此,C項正確。

  答案 C

  9.《漢書·董仲舒傳》中說:“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於虛空不用之處。”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張***  ***A.思想統一 B.三綱五常

  C.君權神授 D.以刑輔德

  解析 四個都屬於董仲舒的思想,但題目裡面董仲舒強調德和刑如天之陰陽兩面,缺一不可,故選D項。

  答案 D

  10.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一書中提到“中國專制政治之發達,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於教義之浸淫,二由於雄主之佈劃。”以下不屬於梁啟超所說的“雄主之佈劃”的是***  ***A.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漢武帝建立內朝

  C.漢武帝在地方設刺史

  D.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解析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的思想。

  答案 A

  11.電影《墨攻》講述了由香港影星劉德華飾演的墨家智者革離孤身拯救遭十萬趙國大軍圍攻樑城的故事,據說拍戲前劉德華苦讀相關劇本資料。下列介紹故事背景的資料違背史實的是***  ***A.思想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階層開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學派成員會使用鐵犁牛耕

  D.“學在官府”導致墨家不能辦私學

  解析 根據題幹資訊分析,材料所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此時私學出現,墨家學派也可以興辦私學。

  答案 D

  12.墨子主張“尚同”,認為天下大亂的原因是沒有共同的“義”,這種主張作用與下列哪些思想家觀點相似***  ***A.韓非子 董仲舒 B.韓非子 孟子

  C.老子 董仲舒 D.荀子 莊子

  解析 墨子的主張有共同的“義”社會才會***,它的作用是統一人們的思想。董仲舒實行大一統,加強對人們思想的控制,達到了政治上的統一。

  答案 A

  高考中國古代思想專題訓練:材料題

  13.文化傳統與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對於促進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有積極的作用。

  材料一 打破貴族的壟斷、在思想界呈現出“以民本思潮等為代表的私學文化”,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亮點。

  ——《中華文化史》***馮天瑜等著***

  材料二 “國學熱”下《百家講壇》“製造”的“學術明星”于丹,講完《論語》後說《莊子》,引發了各界熱烈的爭論。

  ***1***根據材料一,列舉春秋戰國時期“私學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現,並分析這一時期“私學文化”得以產生、發展的社會根源。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史實,概括指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方面出現的新變化,據此分析“國學熱”背景下這些思想遺產對於當今社會的重大價值,並舉例說明。

  解析 第***1***問,解答本題應在理解“民本”含義的基礎上,對應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有關思想。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對於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安民等。第***2***問,屬於文字和圖片材料題,結合了當前的“國學熱”和于丹現象,古為今用,要根據各學派中最有價值的思想觀點來展開,明確這些思想在中國和世界思想發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答題時要用具體事例說明,避免泛泛而談。答案 ***1***表現:孔子“仁者愛人”***“以德治民”***,孟子“民貴君輕”***“政在得民”***。

  社會根源:土地私有制確立,小農經濟形成;宗法分封制解體,“士”階層活躍;學術下移,私學興辦。

  ***2***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學術繁榮,各學派從各自立場和政治主張出發形成百家爭鳴局面。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注重民本。

  法家的法治思想——與時俱進,“依法治國”。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等。

  墨家的兼愛、非攻——身體力行、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道家的無為之道,逍遙自然——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戰國後期,諸子已開始嘗試以自己的學說統一思想。……《呂氏春秋·不二》篇宣稱:“聽眾人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故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思想大一統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議秦始皇採取強硬措施***“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焚書之命,行偶語之刑”,從而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戰國時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學術空氣被窒息,廣袤的思想原野上,萬馬齊喑。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材料三 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

  ——《漢書·董仲舒傳》

  ***1***三則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思想界怎樣的發展趨勢?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自戰國到西漢先後進行了哪些努力?

  ***3***如何評價秦漢時期的這種努力?

  答案 ***1***由“百家爭鳴”到思想統一。國家由分裂割據到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加強。

  ***2***戰國時期,諸子努力用自己的學說統一思想;秦朝焚書坑儒;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大一統”。

  ***3***秦朝的焚書坑儒與西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想通過思想上的統一,實現政治上的統一。但造成的影響不同:秦朝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西漢雖也有鉗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也擴大了儒學的影響,使儒學思想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還推動了教育的發展與儒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