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叛逆的原因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叛逆期”,孩子上初中的期間家長們會發現孩子開始疏遠自己,不再對自己敞開心扉,傾訴心事,有些孩子甚至變的脾氣暴躁、處處與父母對著幹。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青春期心理特點

  中學生處於心理“斷乳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成熟”,就對任何事物傾向持批判態度,同時他們又擔心外界無視他們的成熟與獨立,便通過“標新立異”的行為和言語來確立這種地位,容易產生叛逆心理。

  2、學業負擔過重

  在我們目前的教育體制裡,很多時間,學習就等於聽課和做題,學生每天面對枯燥無味的作業,學習不到生活常識和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識,當成績不好時還會的到家長和老師的“圍攻”,久而久之厭煩情緒越來越嚴重,慢慢產生叛逆,在其他的事情中找到樂趣和自我滿足,而一旦這種學生充分體驗到這種滿足感時,往往就會上癮,這就是很多學生為什麼迷戀網路的原因。

  3、學生得不到應有尊重

  在很多家長眼裡,孩子必須“一切行動聽指揮”,孰不知孩子慢慢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相互之間的溝通就會出現障礙,從而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因此正確的溝通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式特別重要的。另外在學校教育中,老師過度關心學習成績,而不關心學生的心理髮展也會導致學生叛逆,當學生的想法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和尊重時,會有很強烈的挫敗感,久而久之形成叛逆。

  總之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長好老師們不及時進行教育引導很容易產生一些不良影響。

  初中生叛逆的危害

  “叛逆”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處於“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老師、父母越惱火,他們越反感,以至於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端。近年來社會上多發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如徐力殺母案***、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等無不說明,如果在這一特定時期疏導失當,將會發生多麼慘痛的後果。

  由此來看,叛逆心理的出現對於孩子的危害和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家長朋友一定要重視起來,積極幫助孩子解決這種心理。

  初中生叛逆怎麼辦

  1.與初中生平等、民主相處是父母與少年子女關係協調的根本保證

  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態,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與初中生交往,就能縮短初中生與自己的距離,緩和、解除初中生對自己的反抗情緒,使他們樂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開啟他們閉鎖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與民主實際是反對父母的家長式作風、過分的父母尊嚴。他們要求父母與自己平等,如果這種願望得以實現,初中生就會報之以信賴和熱情,這樣,父母的指導教育才能轉化為自我發展的內容。

  2.父母要善於和樂於使少年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見

  要使少年子女樂於接受父母的指導,有兩個條件:認識的一致和情感的溝通。要達到認識的一致因素很多,作為父母,要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理解孩子的內心矛盾。主要的是父母採取耐心說服的教育方法。父母與孩子有互愛的基礎,但父母與少年子女不一定感情溝通。情感的溝通關鍵是要關心少年子女的思想,理解他們的心理煩惱、興趣愛好、同齡好友。作為父母要幫助他們擺脫煩惱並指出發展的方向,滿足他們正當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更多與朋友獨處的機會。

  3.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是父母與少年子女關係協調的基礎

  孩子進入初中後與父母的關係疏遠了,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開始。作為父母應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強迫少年子女改變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縮小父母與少年子女的心理距離。

  4.父母要採取耐心、說服、疏導的方法對待初中生的反抗性

  初中生反抗是為了獨立的反抗,這是初中生髮展中正常而必要的行為。初中生表露出反抗行為正是進行指導教育的好機會,父母應該認真分析其反抗的性質及原因。如果是對自己家長式作風的反抗或不合理的教導方法的反抗等,父母應該予以肯定和保護,不應該一聽到他們有意見就不問青紅皁白、一概視為缺點加以否定; 應該在承認自己錯誤的同時,指出他們反抗的消極面,引導他們與父母交心談心。這樣不僅不會降低父母在少年心目中的威信,而且還會取得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對待他們錯誤的、不接受正確教育指導的反抗,父母不要操之過急,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從愛護、體諒、長善救失的願望出發,同他們共同研究改正錯誤的辦法。這樣做,即使是十分執拗的少年子女,也會體會到父母的一片愛、真情,消除對抗情緒,接受批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