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肌肉疼痛的原因

  背疼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有很多的人都有這些問題,你知道嗎,知道背部肌肉疼痛是什麼病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姿勢不良、肥胖、設計不當的椅子及床墊,腹部及背部肌肉衰弱,因舉重物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受傷,先天遺傳因素及關節炎等原因,都會造成背部疼。

  2、脊柱發生關節炎引起的,症狀也會隨年齡增長而更趨嚴重。

  3、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壓縮性骨折、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都可以引起背痛。

  4、腹部裡任何的異狀***如憩室炎、結腸炎或是腫瘤***能引起下背部的疼痛。

  背部肌肉疼痛的治療

  一、藥物治療

  內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迴圈,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區域性,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因此選擇:外用中藥粉包。效果會很好,從外皮滲透,藥物滲入骨質,也沒有副作用,使用方便,不過敏,外用中藥粉包,對頸椎增生有徹底治好的療效。

  二、牽引法

  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區域性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三、推拿法

  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執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四、手術法

  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併發症與禁忌症較多,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區域性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併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五、其它治療

  1、頸椎牽引療法,是最常見而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2、鍼灸、耳針、理療、中藥、穴位注射和磁療等均有一定效果。西藥治療、如維生素止痛藥類及血管擴張藥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六、自治療法

  一是要先活動上肢,順序是:先前後擺動甩手,之後前後旋轉,再做上舉,先低後高,先輕後重,先慢後快,以不痛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0~50次。二是進行頭、頸部活動,順序是:先前後10次,順時針轉動10次,逆時針轉動10次,再左右各擺10次,左右旋轉各10次,再用雙手從頭頂部由上而下慢慢按摩數次即可結束,每早一次。活動頭、頸部時最好閉目以防頭暈。一般三個月左右即可見效。

  七、常規治療

  頸椎增生治療的常規手法治療分為穴位刺激和頸椎的整復。穴位刺激按摩比較容易,在家中可以隨時應用。但頸椎的手法整覆按摩要求手法熟練,操作準確,並且力量要合適。所以,在家中最好不要亂做,要由專科醫生進行治療。穴位刺激按摩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先按揉百會、風池、風府、太陽、天宗、曲池、合谷穴各1~3分鐘。

  2、拿揉頸椎兩例的肌肉,斜方肌,及兩肩井穴3~5分鐘。

  3、由上至下推揉頸椎棘突1~3分鐘。

  4、緩慢做頸部屈伸、旋轉各20~30次。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增加按摩方法、靈活掌握。如上肢以痛、麻為主,要做上肢調整按摩;伴有心、胃、血壓症變的應加做俞穴刺激;有下肢癱的加做全下肢軟組織調整按摩;頭部有症狀加頭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