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如何才能掌握相應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的構成要素
已成為現代青年的立世之本,求存之道。人們都欣賞創新創業,人們都希望創新創業,但是不定都會知道如何創新創業。從創新創業高手身上,能夠學到些什麼呢?又會得到怎樣的啟示呢?這些都是要著實去思考和探究的。
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從事創新創業活動總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有這些基礎創新創業才能夠有基石,如果沒有它們,創新創業都是空殼;但僅有它們也不能代表就可以擁有高超的。在現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認為要有的能力夠成的要素需要做到幾個方面:
***一*** 一定的基礎知識
一定的知識基礎是創新創業的根本。在人們歷史的程序中,人們對知識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在工業社會以前,人們認為知識淵博者主要是那些對世界懂得多的人或者經驗豐富的人,這也是在傳統社會裡老人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因為人生的經歷往往使老人知道的東西更多。人們崇拜對外部世界瞭解多於常人的智者。從17世紀以來,人們致力於知識的運用,特別重視技術的進步與技能的學習。自資訊社會以來。知識的核心是關於“知識的知識”。人們已不再滿足於是什麼、為什麼,而在於探討和研究應該怎樣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和運用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人們看到的不再是知識本身,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
我個人對“知識”的觀點有幾點:
1、學習的能力。就是自我本身獲取知識的能力。一個人若想創新創業,必須及時更新就舊知識。汲取新知識。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只有學習能力才是知識真正的源泉。
2、理論知識。理論知識雖然在實踐生活中貌似無用。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各種科學的基本原理,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比如說,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儘管它並不深奧,但它卻是人們的行動的“指南”,是人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好手”。紮實的理論知識功底是的支柱之一,沒有它,創新創業就難以突破發展。
3、應用知識
它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用來解決問題的實用知識,亦或是在生活中和工作得到的經驗性的知識。這一種知識的特點是很有實用性的,屬於技術性的知識,即是技能。技能是創新創業的骨髓,沒有技能,創新創業是能說是紙上談兵,創新創業就不可能實現。有的創新顯然是需要非常紮實的專業知識,例如:計算機行業中的創新創業,如果沒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創新創業是無法進行的。但是,也有的創新創業僅僅用生活中的簡單知識就足夠了,好比:小到拖把的改進、開著門面替別人擦鞋、明明開的是髮飾品店,但是卻像成了美髮店,給客人盤頭髮,為的是讓客人買到滿意的飾品,等等。所以,應用知識不能只侷限於老師在書本上教到的知識,生活中同樣會有許多的學習機會。“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表達的就是這個道理。
4、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是沒有生命的,如何將知識轉換為能力運用在創新創業這個鮮活的過程中,則是人們在創新創業中會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怎樣發揮知識的能量,本質上來說,就是如何把知識轉化為效率或效益,讓其充分的體出它的作用。若果不具備這種智慧的轉化能力,那麼所學的知識則只是徒勞罷了。
***二***優良的個性
1、思考是創新創業的前提,如果不能做到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創新創業就不會有突破。思考是件很不易的事情,有創新的基礎,不一定成為創業的強者,當中應該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懶於思考,不會換另一種方式來思考。思想的懶惰讓很多原本可以創新創業的機會白白浪費掉。我自身深覺思想上的懶惰遠比身體上的懶惰要可怕很多倍,因為那樣會使人會限於保守和固執,喪失了創新創業的激情與時機,切實的蹉跎時光。
培養
新學期伊始,施一滿副書記對學院的學生工作提出了“一強六化”、“五個突破”的重要要求和目標,並對此工作思路進行了詳細解讀。在這“一強六化”、“五個突破”的要求和目標之下,培養亦成了學院師生在以後工作和學習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創新是每一個時代永遠不變的主題,培養亦是大學生能力培養的重中之重。
一、充分認識大學生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培養大學生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能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藍,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援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培養大學生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
2001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2002年為145萬人,2003年為212萬人,2004年有280萬,2005年達到338萬,2006年達到了413萬人,2007年為495萬人,2008年為559萬人,預計2009年為6ll萬人。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數量也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2001-200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2001年是34萬,2002年是37萬,2003年是52萬,2004年是69萬,2005年達到了79萬,2006年是90萬人,2007年為144萬人,2008年由於全球經濟危機,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多的高層次的勞動者將源源不斷地湧人勞動和人才市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加之政府機關及其他事業單位要減員增效,難以接收更大數量的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及其它單位也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再難以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充足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畢業就有可能面臨著失業,這將給社會帶來許多不安定因素。因此,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引導和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隊伍中來,這是大學生走向社會,接受社會挑戰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能夠大大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培養大學生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由於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起步時間較晚,我國企業管理者的整體素質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的時期,知識經濟對企業的管理者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國企業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亟待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整體素質,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企業家隊伍,同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工作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儀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大學生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四***培養大學生是大學生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產品的豐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的尊重將成為人們就業的主要動機。在知識經濟時期,大學生對創新、創造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他們想通過自我發展的方式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大學生為他們實現這一目標準備了條件。在創業活動中,他們通過選擇,在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中去發展。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優勢去超越、去突破、去創新,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大學生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轉變觀念,培養創新創業意識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普遍不高,多數大學生對自己的持不確定的評價,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普遍缺乏對創新創業的正確認識。有些大學生認為眼下的本分就是學習,創新創業只是以後參加工件的事情。從而從思想上把學習與創新創業分離開來。還有些學生給創新創業披上了神祕的面紗,認為以自己目前的知識水平根本不可能進行創新創業。這些觀點都貽誤了學生自我創造的最好時機。其實,創造性人皆有之,並滲透在每個人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只要不拘泥成法,不與人雷同,能獨立自主地思考與解決問題,就可視為創造力的表現。在大學教育階段普及創新創造性的知識十分必要,培養學生的要從觀念上消除學生這種狹窄的本分觀,打破創造的神祕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創造可以體現在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因此,通過學校的教育活動,可以充分挖掘大學生豐富的創造潛能,並使之以全新的觀念審視自己,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豐富創造力。這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統一及適應複雜的社會生產尤為重要。
***二***改革教育體制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一直以培養就業型人才為目標,要求學生被動地適應社會。在此目標指導下,只強調對知識的記憶、模仿和反覆練習,而忽視對知識的再發現,忽視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育理念發生了重大的調整和變革,高等學校要適應教育的發展方向,必須實現由就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向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與此相適應,要改善教學方法,要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中心,以人為本,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同時,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包括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設定,拓寬專業面,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改革考試方式,增加開放實驗室和設計性實驗事、綜合性實驗比例,要完善實踐敦學體系,加強實驗室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擴大校外實踐、實習基地,讓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科技創新創業研究。
***三***協調大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得以充分發揮個人才能
協調大學生個性的發展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自我約束,即依靠大學生的自我控制,摒棄不良習性,形成良好、健康的個性。這要求大學生要有良好的個人素質,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否定自我,也不會閃周圍的環境影響而迷失自我。二是學校引導,通過學校教導,使得學生能夠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由於大學生是處住人生的發展階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包括個人、家庭、社會的影響而產生不良個性。而他們又是處在學校這個大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接受教育,學校的教育是他們形成良好個性的理想場所,因此,通過個人約束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既能促進創新創業精神,又能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從而為學生為今後踏入社會開創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組織各類競賽及學術講座
開展創業計劃大賽,營造創業氛圍。這方面一是鼓勵支援組織本校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創業計劃大賽,同時本校就業部門也可根據本校實際,舉辦一系列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科技文化節、發明、創作活動等,全面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風險意識、團隊精神,為以後自主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邀請校內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講座,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校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報告,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五***成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
學校劃出一定面積的場地,作為大學生創業中心的基地,每年為中心提供培訓、專案開發與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建立創業風險投資機制,支援有創新創業構想和能力的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同時學校要最大限度的爭取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援,按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企業制度規範行為,爭取社會企業、金融部門和投資機構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
***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為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學校應從多方面營造創新型校園文化,通過創新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逐步內化為學生的素質,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刨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學校還應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獎學金,獎勵在創新創業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學生。為鼓勵創新創業人才脫穎而出,學校應在免試研究生指標與條件等方面向創新創業人才傾斜,對在創業中心創業較好或參加全國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學校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很高的價值。從事創新創業活動是一件有益於個人、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國家的大事。通過大學生的的培養,既能解決我國當前緊張的就業問題,又能使大學生能在社會中充分體現個人價值,同時還能有效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沒。
- 創新創業能力
- 貴州野生天麻功效
- 感嘆生活艱難的句子_形容生活艱難的句子
- 網路最新歡快的少兒歌曲有哪些
-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 打仗最不要命的國家
- 對年輕人的青春寄語短語_年輕人青春奮鬥勵志寄語
- 高效的英語單詞學習常用方法盤點
- 幼兒園勞動合同書範本
- 長城迅捷網路設定
- 中學的基因科技論文範文
- 紅燒排骨的好吃做法有哪些
- 機械設計簡歷範文3篇
- 開車急轉彎怎麼轉
- 超簡單易學的英文歌
- 鴨腳木的繁殖方法是什麼
-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班工作計劃
- 學習高中英語有什麼好的方法
- 四川紅燒牛肉麵的可口做法推薦
- 最長最寬的臺階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