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勵志創業故事

  人們做生意,往往從商品最為人知的一面入手,其實這並不可取,因為如果你為商品開發出一個新市場,就可以避開競爭,降低風險,這就是創新的力量,現在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賣南瓜也可以賺千萬

  1986年,18歲的他從河北農村來到廣州闖蕩,擺過攤,打過短工,後來在一個批發市場做水果生意,每天很忙很累,但是掙到的錢卻只能維持溫飽,他也想過改變,但每一次都慘敗而歸。

  2001年4月,一個經銷種子的朋友帶來一個小南瓜,這種小南瓜是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外形奇特,色彩鮮豔,像極了卡通片裡造型誇張的南瓜人,朋友拿著小南瓜把玩說笑,他卻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

  他覺得,用南瓜作裝飾品很少見,如果能搶在別人之前推出,應該會有市場。一番考慮之後,他聯絡了種子公司,買進了5萬粒種子,並與一個種植基地簽了40畝小南瓜的代種合同。但是,就在採摘的前一週,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席捲了種植基地,已經成熟的小南瓜全部毀於一旦,他的努力再一次遭到毀滅性打擊。

  但這一次,他沒有退縮,他拿出全部積蓄,重新建起種植大棚,並再次購進5萬粒種子,連同自己的希望一起播種了下去。這一次,他成功了,當春暖花開的時候,他的小南瓜豐收了。

  他在家居市場租了一個門店,把目光瞄準了來購買家居裝飾品的人。短短4個月,10萬個小南瓜銷售一空,他淨賺了70多萬元,然而就在生意最紅火之時,他卻突然決定削減小南瓜的種植量。

  “賣得好,肯定有很多人跟風。我們要減量,尋求新品種。”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毛頭小子,經歷過無數的挫折後,他的眼光變得長遠而精確。經過考察,他發現有一種美國產的巨型南瓜,這種南瓜最大可以長到300斤,觀賞性更強,他立刻決定將主要精力放在巨型南瓜的開發上,推出自己的高檔產品。

  2006年,他的巨型南瓜成熟了,這一次,他帶著南瓜直接上了酒店。巨型南瓜很快吸引了南來北往的顧客,他又穩穩地賺了一筆。

  2008年,隨著特色南瓜的走俏,單純靠賣南瓜,競爭已變得異常激烈,利潤越來越小,他看著像自己孩子一樣寶貴的南瓜,又動起了心思:如果能在瓜上面弄幾個字,或者印上圖案,市場一定更大。經過近兩年的實驗,他再一次獲得了成功,他的果實刺字法還申請了國家專利。

  刺字南瓜一推出便立刻成了顧客購買的熱點,價格也由每個500元升到了2000元,最貴的甚至賣到8000元一個,雖然價格昂貴,但他的南瓜依然供不應求,他的資產很快突破了千萬元,此時,距離他開始作南瓜生意那一天,過去了整整9年。

  他叫張寶衛,號稱“中國禮品南瓜之王”。

  人們做生意,往往從商品最為人知的一面入手,其實這並不可取,因為如果你為商品開發出一個新市場,就可以避開競爭,降低風險,這就是創新的力量,張寶衛南瓜的價值就在這裡。

  :把蔬菜賣到國外賺大錢

  馬鐵民在一家外資公司從事蔬菜進出口貿易工作。這是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他們和當地的農民鑑定協議,由公司提供給他們蔬菜種子,等到成熟採收之後,再到他們手中把蔬菜收購回來,由公司進行包裝外銷。但蔬菜的合格率普遍太低,公司每年都要虧損數千萬元。於是在2001年退出中國。馬鐵民經過思考,認為導致失敗的原因是兩個“斷裂”:

  一是管理斷裂。公司只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上,而忽略了管理和監督菜農的“田間生產”。

  二是資料斷裂。沒有把“國際標準”的各類資料和指標當成硬任務下達給菜農們。

  馬鐵民意識到自己在慘遭失業的同時,迎來了一個極好的創業機會——接替新加坡公司繼續做這種高標準蔬菜的出口貿易。然而,當他抱著這個想法回家籌錢的時候,卻遭到大家的強烈反對,父親說: “連外國的上市公司都做不好,就憑你這麼一個兩手空空的毛頭小子能幹成這事?你的能力怎麼可能超過一家國際大公司?你還是安安分分地找個地方上班吧!

  馬鐵民說: “能力不在於公司的大小,而在於方法和策略,我相信我的想法不會出錯。新加坡公司之所以沒有成功的原因是農戶不明白蔬菜的出口標準,從而導致公司和農戶之間的矛盾衝突。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蔬菜的品質就完全可以得到保證。”最終,家人支援馬鐵民,並且順利籌集到了40萬元資金。

  半年後,馬鐵民在山東的一個小鎮上租了260畝地,開始創業。在蔬菜裡,生菜的吃法需要量可謂最大,吃法也多,不僅是國外家庭的必備菜,各個快餐廳也必不可少,更何況,馬鐵民在仔細調查後還發現,國外市場對於生菜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光是肯德基一年的需求就在3500噸。當時國際市場上普遍出現的是溫室大棚生菜,這讓許多餐飲企業既不滿又無奈。

  馬鐵民瞭解到這些資訊後,決定採用露天種植的方式,把生菜列為主打蔬菜,在種植過程中,他以“責任承包制”的方式承包給菜農們,並且配備一支專業隊伍對其實行監督與技術指導,以確保每一棵蔬菜都符合國際標準。採收期一到,菜農們送上來的蔬菜各方面檢驗全部達標,馬鐵民把蔬菜進行精美包裝後順利地打進了國際市場,它新鮮又安全的品質迅速贏得了海外市場的認可,包括肯德基、麥當勞在內的世界著名餐飲連鎖店也和他簽訂了全年供貨合同,成了熱銷海外的“國貨”!僅這一年,馬鐵民就賺了500萬元。

  :養殖吃草的野香豬年賺50萬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南部是大石山區,土地都是在石頭縫裡一巴掌一巴掌地摳出來,然後種上玉米,以維持生活。艱難的生活需要蛋白,人們最好的蛋白是豬,但是在這種地方養大一頭豬,要吃掉兩個人的口糧。這樣既沒有了糧,也吃不到豬肉,所以少年時的歐陽天就想培育出一種不吃糧食只吃草的豬。

  1997年,歐陽天到北京開會,聽說了有人馴養野豬,而野豬的食物就是草。兒時的夢想重新冒了出來,一發而不可收拾。他先後三次從北方引進野豬馴養,但是都一次一次失敗。

  歐陽天卻並沒有因為失敗而停止或改變方向,他仍然在關注收集著吃草豬的資訊。

  2000年,歐陽天到那拔鄉平王村出差,聽到一件野豬的趣事:當地養殖的巴馬香豬都在山上放養,有時候巴馬香豬會莫名其妙地懷孕,生出帶條紋很特別的小豬仔。

  巴馬香豬廣於西巴馬、田東等地,是一種優良的地方小型豬,二十多斤的巴馬香豬被加工成烤香豬成為廣西名優產品的代表。野豬吃草,巴馬香豬耐粗飼料,一個新的思路誕生:巴馬香豬與野豬雜交的後代,一定能吃草。

  但是再次試驗,香豬卻不能與野豬配種。

  歐陽天再到平王村調查發現,當地居然200斤左右、150斤左右、100斤左右等三種體型的野豬,歐陽天用的是大型野豬。巴馬香豬母豬一般長到30-50斤就發情,這樣兩種大小不搭配,當然不能配種。於是,歐陽天再買來100斤左右的小型野豬。終於培育出了第一代雜交豬。

  然而生產的第一代雜交豬仍然吃草不多,需要飼餵60%的糧食。

  但是,能吃40%的草已經是一個大的進步了,歐陽天從中看到希望。

  2002年,經過不斷選育,多級雜交,他終於培育出了吃草90%的節糧型新豬種——野香豬。

  野香豬飼養2-4月即可作烤豬原料上市。100斤的豬,可賣2000元,成本300多元。這一年,歐陽天賺到了50萬元。

  雖然後來的推廣更加艱辛、困難,歐陽天還兩次發生腦溢血等重大疾病,但歐陽天的事業終於感動兒女加盟,建立了6個養豬場,帶動500多位農民致富。

  點評:從歐陽天的成功中,可以看出,創業需要的是:第一認準目標,第二堅持,第三研究,第四到生活中尋找方法。許多創業者都有過夢想,但首先夢想一定要切合現實,有市場可操作性;其次實現夢想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歐陽天一是具備了自身能力條件,二是具備了資金的條件。創業活動離不開能力和資金的支援,如果缺少這二個基本條件,夢想永遠只是夢想。歐陽天幾十年只做一件事,只有堅持才能讓我們贏得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