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的勵志創業故事

  他六次創業屢次失敗仍不放棄;他是人人知曉的包子大王,今天小編整理關於他們的不放棄的勵志創業故事,歡迎閱讀。

   第一篇

  開中餐館、擺攤做夜啤酒、銷售手機、辦餐廳、做毛皮供貨商、轉行機械加工與製造,這6次創業經歷都發生在一個名為趙李昆的璧山小夥身上。為了替父還債,他18歲輟學開始創業,如今26歲的他已成為百萬富翁。目前他正惡補大學課程,並準備通過電子商務將事業做大。

  為父還債走上創業路  趙李昆家住璧山縣青鎮,18歲那年他正在來鳳中學讀高中,準備實現大學夢時,卻傳來噩耗——父親因病去世。

  “我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去世後家裡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我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300元。”趙李昆回憶,父親去世後留下了一筆債務,當時經常有人到家裡要債,甚至還有人為追債尾隨他上下學,他不得不輟學創業來維持生計。

  聽說學廚師賺錢比較快,於是趙李昆到小天鵝學習完廚藝後,利用家裡底樓的三個門面,開起了飯館,做當地流行的來鳳魚。沒有創業經驗的趙李昆很快就遇到了麻煩:雖然店鋪位於車流量較大的青鎮白雲大道,但由於類似的飯館太多,其中不少飯館都是已經開張十多年的“老字號”,他的店根本沒有多大的生意。

  半年後,趙李昆的第一次創業以餐館的關張而結束。

  到全國做創業嘗試

  趙李昆隨後開始到全國各地做創業嘗試。他了解到做夜啤酒生意利潤最多可達50%,並且投入少風險小,不需要門面,於是他利用夏天的三個月時間,到石柱新縣城開了家夜宵攤。

  夏天結束後,夜宵市場高峰也結束了,趙李昆利用賺到的錢,先後到河南、新疆等地做手機、皮毛的物流生意。他說,在新疆一張價值500元的皮毛,賣到璧山的深加工廠商時價格可達1000多元,他因此賺了5萬多元。

  就在生意做得順風順水時,趙李昆委託的一位中間商卻在接到買家貨款後卷錢逃走,趙李昆為此損失了兩萬多元,相當於他兩年的積蓄,他一度心灰意冷。

  轉行做機械加工製造

  在璧山,有不少為各地製造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械加工廠,趙李崑調查發現,它們效益普遍不錯,而且流程技術並不複雜。於是他向親戚朋友借款6萬元買下兩臺車床,並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請了4名工人,運轉起了自己的毛坯加工線。

  趙李昆說,雖然他從未接觸過製造業,但工藝並不難,他跟著工廠裡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人邊看邊學,逐漸熟悉了全部的流程。

  由於資金不充足,工廠裡沒請多少人,檢驗產品、清貨、送貨都得靠他一個人做,工人下班後他經常在生產車間裡忙到凌晨4點多才能睡覺,而第二天8點多鐘,他又要租輛三輪車將貨送到買家手中。付出總有回報,第一月他就賺了1萬元。

  很快,廠裡的車床數量也從2臺變成現在的9臺,但趙李昆覺得為生產廠加工機械產品很大程度上會受制於人,不如做成品更踏實。在一位投資夥伴幫助下,去年他將對方投資的70萬元全部投入到購買齒輪生產裝置,開始介入齒輪生產。

  “偷”來首筆10萬元定單

  產品最愁沒有銷路,生產線建起來,趙李昆的煩惱卻增加了。

  “在重慶很多齒輪的生產廠將產品供應給長安等大型製造企業,廠家可選擇的產品品種很多,競爭激烈。”趙李昆考察發現,西南地區的齒輪價效比北方地區要高,對北方的廠家可能會有吸引力,於是他決定針為北方地區銷量不小的“金盃”牌汽車製造定向產品,以做到和本地企業的差異化。

  製造出樣品後,趙李昆花5000塊錢參加了鄭州汽配會,但參觀客商很多都是邀請的老顧客,他的展臺幾乎無人問津。

  趙李昆於是跑到其他公司的展位旁等待客戶。一位西裝筆挺的參觀者走到該公司展位前,他馬上與其攀談起來,並將其引到了自己的展臺前看樣品。

  “那位客商最開始很懷疑我的產品,認為我太年輕了;但我告訴他,我們年輕人創業首先就講誠信,他和我交流了兩個半小時,最後竟簽下了10萬元的定單。”拿到第一份成品定單和30%的訂金,趙李昆稱當時的感覺像做夢一樣。

  拾大學課本想做電子商務

  目前,趙李昆的企業年產值達到500萬、固定資產達250萬元。趙李昆告訴,他現在正在網路課堂上學習企業銷售管理課程,並開始涉足電子商務。

   第二篇

  五年前魏磊在青島平度市開了第一家包子店,截至目前已在全國設有加盟店482家,直營店20餘家,公司資產上千萬元。

  賣小家電挖到第一桶金

  1982年出生的魏磊,家裡不是很富裕。20歲那年,魏磊的父親下了崗,本就拮据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職高畢業的魏磊迫於生計,決定自己做點買賣,替父母分擔生活的重擔。

  他用借來的6000元錢在當地一家商場裡租了一個鋪子,做起了小家電生意。靠著拼命三郎般的幹勁和不服輸的精神,第一年裡,家電鋪子就給他帶來了7萬元的收入,成功淘到了第一桶金。

  由於行業經驗不足,對市場沒有準確預見和分析,再加上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的精力也不夠,家電鋪子第二年經營狀況就出現了問題,此後連續幾年一直不景氣,甚至出現了虧損。小家電是很難經營下去了,魏磊想到了轉行。

  研發包子祕方

  做獨一無二的“明鼎包子”

  魏磊喜歡吃包子,做小家電生意時,就常常在街上買包子吃。他觀察到,平度街上的包子鋪生意很紅火,大家都喜歡在路邊買上那麼兩籠。買過很多次包子以後,他有了新的創業靈感。經過仔細觀察包子店生意後他發現,包子不僅是一種便捷的食品,而且受眾範圍涵蓋各個階層,市場消費很大。於是,他毅然決定轉行開包子店。當時,魏磊的三叔在平度開了一家小包子鋪,生意紅火。魏磊想到跟三叔一起共同創出獨有的包子品牌。叔侄二人交流了想法後,達成了共識。

  雖然包子人人皆知,但真正的品牌包子店卻寥寥無幾,要想打造品牌包子店,首先就要有一個安全健康營養美味的祕方。為了研發祕方,他和三叔走訪全國各地,品嚐各地包子口味,進行潛心研究。由於全國的包子種類繁多,僅僅和麵這個環節他們就進行了無數次試驗,最終他們的和麵技術得到了國家麵點師的稱讚,不僅能保證包子的湯料不會滲到麵皮當中,而且又能確保包子的新鮮和營養。用於包子餡料的蔬菜和肉食品等也經過嚴格的採購,全方位確保了包子的質量。經過上百次實驗,並請上千位市民免費品嚐,最終確保了包子獨一無二的口感,以及營養均衡的配料比例。

  2006年初,魏磊在紅旗路上租下了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店鋪,開始了他獨立門頭的“明鼎包子”生意。憑藉著獨特的口味、合理的價格和熱情周到的服務,第一年就獲利近10萬元。

  藉著第一家包子鋪成功的東風,第二年魏磊又陸續開起了5家包子鋪。小小的包子店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快?魏磊說,“包子是***食品,從開辦第一家包子鋪開始,除了要求包子的味道外,我們還將包子主料質量放在了首位。包子所需要的各種肉製品,全是選用正規肉類廠家供貨。一些小肉販以便宜的價格送肉,都被我拒絕。做包子和做人一樣都要講究誠信,只有將誠信放在首位,那麼就一定能成功。”正是因為憑藉著好的質量好的口碑,他的5家包子鋪生意非常紅火,初步估算一年可賺近70萬元。

  信心十足,讓“明鼎包子”全國開花

  生意火了,“明鼎包子”也引來了上門尋求加盟的創業者。眼見時機成熟,魏磊採取直營店和加盟的方式向外擴張,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店和發展加盟商。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他在山東省內發展了300多家連鎖店,又在河北、黑龍江等北方几個省份開了100多個分店。截至目前已在全國設有加盟店482家,直營店20餘家,公司資產上千萬元。

  為了讓更多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魏磊將加盟門檻放低,只收取1.5萬元加盟費,併為加盟商提供上門選址及開業指導,確保加盟成功。為了保證包子的口味和質量,魏磊對各地所有分店統一供應配方調料,對肉菜面招標指定供貨商,並定期抽查。所有分店包括加盟店員工都有責任監督店主,一旦發現加盟店主採購非指定原材料,員工都可以向總部舉報,並獲得獎金鼓勵。

  魏磊說,“現在食品安全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我們之所以這樣嚴格管理,採取舉報重獎制,就是為了保證包子的品質和特色,食品安全重於天啊!不過到現在,沒有一個舉報的。”

  現在“明鼎大包”已被評為“中華名吃”、“山東地方特色名吃”,他的企業明鼎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為“山東省最大包子連鎖企業”。

  “我要讓包子飛遍全國,在各省都有明鼎的連鎖店!”魏磊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了信心,他相信“齊魯大包”一定會憑藉質量和信譽成為全國包子“老大”。哪裡有人吃包子,哪裡就有“明鼎包子”!

  在位於平度市蘇州路的包子鋪裡,雖然地方不大,但店內乾淨整潔。包子的價格從1元到3元不等,每到包子出籠時,散出的濃郁的包子香味便刺激著人們的味蕾,出現紅火的購買場面。店裡一位營業員說,“我第一天來做事,看著別人吃這個包子,饞得直流口水。”這就是“明鼎包子”的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