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勵志創業故事

  大家是不是對在農村的致富創業故事很感興趣呢?現在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小土豆也可以賣出好價格

  許多時候,地裡生長出來的東西因為賣相不好、個頭太小等種種情況,要麼滯銷,要麼直接被人丟棄一旁。其實,這些農產品很“無辜”,因為人們沒有根據它們潛藏的某些特色,有針對性地去尋找市場。且看本文的主人公是如何解決類似棘手問題,為滯銷的土豆找到好出路的。

  一直以來,大陸市場裡的土豆都是越大越熱銷,因為大土豆賣相較好,料理起來也方便。可是在臺灣的雲林縣,大小土豆同樣熱銷。

  雲林縣地處臺灣的中南部,是臺灣的農業主產區。雲林縣最常見的農產品就是土豆,但由於臺灣的耕地有限,所以這裡的土豆種植面積不大,品種也單一,幾乎只種植“克尼伯”這一種土豆。幾年前的臺灣市場與大陸市場一樣,大土豆能賣到每公斤5.4元人民幣,可小土豆卻根本賣不了錢。原來,土豆在臺灣的食用方式主要以咖哩和沙拉為主,所以人們習慣選用大個土豆,而不選擇那些零碎的比較小的土豆。正因如此,雲林縣的農戶採收土豆之後都是按照個頭大小區別對待,盒裝的是190克以上的大個土豆,袋裝的是75~190克的小個土豆。

  一般農戶的小土豆都佔到產量的20%,可是它們得不到蔬菜市場的認可,於是每年都白白浪費掉了。3年前,雲林縣的土豆大豐收,可是多數農戶處理完大土豆後就開始發愁了:該對剩下的小土豆怎麼辦呢?但是有一個名叫張智榮的土豆種植戶對著成堆的小土豆暗暗發誓:一定要給它們找個好出路!

  他四處尋找土豆收購商,可是收購商一見他的土豆那麼小都不願搭理。一天中午,在外奔波的張智榮又飢又渴,他四處張望,發現附近只有一家食雜店。他進店買了兩包薯片和一罐可樂,準備將就著吃一點。誰知,他拆開包裝一看,偌大的包裝袋裡竟只有幾片大薯片。

  張智榮掂了掂另一包薯片的重量,再瞅瞅包裝封面的淨含量,發現薯片重量也明顯不足。他又看產品資訊,發現生產這種薯片的廠家就在前面不遠處。張智榮細細想了一下,決定找上門投訴。

  這是一個小型的薯片加工廠,廠長聽到有顧客投訴,急忙趕了出來。張智榮把那包未拆封的薯片遞給廠長,廠長一接過手就知道張智榮要投訴他什麼了。可他還沒來得及道歉,張智榮就先問開了:“請問貴廠一直都是收購大個土豆來加工薯片嗎?”

  廠長點頭稱是,他還無奈地說近段時間有不少消費者前來投訴。張智榮說:“我今天的確也想投訴貴廠包裝的薯片重量不足。但我覺得,你們之所以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完全是因為薯片太大的緣故。這樣大的薯片,在包裝時很容易就撐滿袋子,而工作人員看到袋子漲開,自然就誤以為薯片量夠了。另外,不知您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一般的顧客在吃薯片時,都希望一口剛好吃進一片薯片。您有沒有想過,做產品時多為消費者提供一些便利?”接下來張智榮話鋒一轉:“所以,貴廠要想改變目前被投訴的狀況,辦法只有一個:與我合作,收購小一些的土豆來加工薯片。”說到這裡,張智榮亮出了自己土豆種植戶的身份,並說明家裡積壓大批小土豆的情況。

  廠長聽完欣喜萬分。一直以來,他都是收購大土豆來加工薯片,可是這樣做不僅成本高,而且包裝過程中因薯片太大經常出現空包或重量不足的情況,引得消費者怨聲連連。此刻,張智榮的一個合作建議解決了他所有難題。他們都相信,小個土豆能成為雙方的增收點。

  就這樣,張智榮與這家薯片加工廠達成了合作協議,以每公斤2元人民幣的價格賣出了積壓已久的小土豆。之後他又如法炮製,找到其他薯片加工廠的老闆,請他們去收購雲林縣其他農戶家的小土豆。克尼伯這個品種的土豆澱粉含量相對較少,非常適合製作薯片,口感更加脆爽。而小土豆大大降低了收購成本,因此薯片加工廠的老闆個個都很樂意與土豆種植戶合作。這一年,雲林縣售出了近80萬公斤的小土豆,農戶淨賺160萬元人民幣。此後的幾年,農戶和薯片加工廠一直都默契地合作著,把以往白白浪費掉的20%小個土豆都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用一個投訴換來一樁生意,還牽出了雙贏局面,張智榮就這樣另闢蹊徑為小土豆找到了好市場,徹底打破了“個大、品質好的土豆才有利潤可賺”的思維方式。他的成功更說明,只要創意好、方向對,什麼樣的農產品都會有市場。

  :金領辭職做有機食品創業

  看準有機食品商機

  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碧波路上一幢三層高的辦公樓裡,大家見到了上海同脈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軍。

  他的辦公場所特點鮮明,在會客室的櫥櫃裡,擺放了各種酒類、穀類、茶葉等有機食品,不用細看,就知道這家公司與農副產品有關。就在這間會客室裡,他向大家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以及自己的夢想。這位中年男子說話時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在不知不覺間,你會被他身上所特有的樂觀精神所感染。

  姜軍原本是從事創投行業的。在2003年前後,同濟大學陳德棉教授發起創辦了以創業投資為指向的上海三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中國50多個產業的發展前景、投資機會進行了深入研究。姜軍的研究領域是有機食品方面,通過將近3年的調查研究,他發現我國食品行業存在巨大投資機會,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會讓安全性較高的有機食品有著巨大的市場。但讓姜軍沒想到的是,其時,找遍國內所有公司,居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合作團隊,於是,姜軍放棄了原本豐厚的薪水,自己出來創業。

  與一般的生態農場自產自銷模式不同的是,姜軍先建立了自己的專賣店。專賣店對外品牌統一稱為“海客樂有機食品專賣連鎖”。大家在“海客樂”聯洋店裡看到,除了出售自己農場種植的蔬菜,還出售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有機食品,包括14大類別、1000餘種有機食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等,基本涵蓋餐桌所需。

  截止到目前,姜軍已經擁有三大生態農場,包括浙江臨安天目山、上海奉賢以及浦東三處。在浦東川沙農場大家看到,政府投資800萬元的近200畝的現代化農業基地,正在做基礎設施建設,估計7月份前後可以開始種植。

  數次調整創業思路

  讓理想變成現實,會碰到很多很多實際問題,姜軍的創業過程也是如此。比如如何與農戶合作這個問題,就讓姜軍做出了數次調整。

  2007年,姜軍決定在浙江臨安種植高山蔬菜。他選擇了位於臨安石門鄉的林家塘作為高山蔬菜的生產基地。這裡地勢較高,海拔在800米左右,具有高山蔬菜的自然生長環境,同時這裡土壤表面含有來自地殼深處的有益微量元素,在幾十公里範圍內並無汙染源,還有天然的山泉水,同樣符合有機蔬菜的生產。這樣的土壤種植出的有機蔬菜不僅口味好,營養也更豐富。

  但在成立農業合作社之初,姜軍碰到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即如何說服農民接受生態種植理念。土地是農民的,在他們眼裡,如何耕種,自己更有發言權。幾十年的耕種經驗讓這些農民認為,種菜不用化肥、農藥,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問題在於,種植有機蔬菜,就絕不能用化肥、農藥。

  姜軍只得不厭其煩地跟當地農戶交流溝通,並讓自己的技術員講解如何在不使用化肥的情況下通過科學管理來保證產量,以及怎樣通過生物方式來防治蟲害等等。好不容易讓農戶接受了這種生產模式,但隨後又碰到了新的問題。

  農民不願意承受風險,希望做到旱澇保收。最初的時候,姜軍為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也採用包乾到戶的做法,蔬菜由農戶種植,公司負責收購。精通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姜軍知道,農村包乾到戶的做法其實是生產方式的倒退,但是這種方式能夠激發生產積極性,也有它的合理性。

  但這種做法很快就碰到了現實問題,農戶為了提高產量,不願意按照姜軍要求去辦。 “我們要求茄子長到20公分的長度之後便立刻採摘,但農戶為了追求更高的產量,就讓它在地裡多長一段時間,最終收購上來的茄子已經變老了,商品品質難以保證。”姜軍說。當時合作社裡種植了諸如茄子、西紅柿、黃瓜、豆角、青菜等,但前幾批收購上來的蔬菜由於生長期過長,已經影響到了口感,但是按照約定,公司卻不得不以高出市場價三到五成的價格來收購,這讓姜軍意識到問題很嚴重。

  於是姜軍重走“生產隊”模式,把合作農戶變成自己的員工,統一發工資,統一派工。由公司統一安排生產計劃。但這也會帶來出工不出力的隱患,因此只能要求農場管理人員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連鎖超市規模的擴大,“生產隊”模式與公司的整體運營節奏更為合拍。為了滿足連鎖店蔬菜品種數量要求,農場必須常年做到多品種、少批量生產,每個批次生產的蔬菜可能就只有三五百斤。因此由公司統一管理,產量、生產節奏等都可夠自行控制。

  連鎖模式實現盈利

  姜軍所在的辦公樓一樓就配備了餐廳,專門為附近上班的工作人員提供膳食。姜軍和他的同事們也在這個食堂吃飯,但他們的午餐吃得很特別——自己做。

  為什麼要自己做飯吃?姜軍告訴大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及時掌握產品的質量。姜軍說:“海客樂店裡所有在售產品,在經過質量檢驗進入銷售環節之前,我們都要先吃一遍。我們有個品鑑小組,吃過之後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通過了品鑑關,才能進行銷售。然後在銷售過程中,我們也要吃,看看有沒有變化,品質是否穩定等,只有通過不斷試吃來掌握這些資訊。”

  其實,能夠得到顧客的認可,才是讓姜軍感到最高興的事。有一次,有個會員特地打電話告訴他,長期使用有機食品,把困擾自己多年的身體過敏毛病的苦惱給根除了。那一刻,他像一個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心理美滋滋的。

  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能夠為人們帶來健康,這讓姜軍感到更為滿足。為了對有機食品有更深入瞭解,姜軍曾經專門學過營養學,並考取了國家高階營養師資格,因此在把健康飲食理念傳遞給自己客戶的同時,自己也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而這在他身上也起到積極的作用,自己的體重曾經達到170多斤,但通過合理飲食,現在體重已經下降到了150斤左右,曾經稍高的血糖、血脂指標都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當然,姜軍的事業也越做越大。目前海客樂在全上海已經開了十多家連鎖店,未來計劃達到50家的規模。有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姜軍與一般的生態農場又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生產方式,而不會受制於渠道。從去年開始,公司已經實現盈利,而在未來,按照他的設想,銷售規模將超過5億元。

  :山村“女強人”王貴榮的創業之路

  “在家鄉創業,賺錢不比外面少,又可以照顧家裡。”4月11日,在龍井市老頭溝鎮銅尚村,看到了這位被譽為“女強人”的王貴榮。現年35歲的她熱情而健談,在講述創業故事時,流露出女性特有的自信與自豪。

  2008年,在國外打工的王貴榮和丈夫回到家鄉自主創業。考察瞭解到銅尚村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條件良好、種植業和養殖業上都很有優勢,王貴榮看到了自己的創業前景。她先後購買50頭延邊黃牛作為啟動成本,多方聘請技術人員,採用科學培育方式,用不到2年的時間發展到100多頭,並在上級政策大力支援下於2010年成立了龍井市創興牛繁育基地,建立了700平方米的標準現代化牛舍、一棟2300立方米的青貯窖,現在存欄能繁母牛360頭,年出欄肉牛300頭。

  有了最初的一些成功經驗,讓王貴榮對未來充滿信心,並樹立了新的目標。針對銅尚村地處延邊州郊邊的有利條件,加上近幾年旅遊業進一步興旺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她又把一部分資金積極投入到餐飲事業中,開始了多種經營。2009年,她投資建立了300平方米的銅佛和諧飯店,並擔任經理,參與經營。2013年,和諧飯店在原有基礎上再擴建1000平方米,成了銅尚村以及周邊地區最大的餐飲店。由於設施優良、菜品可口、服務周到、科學管理,飯店的經營更是蒸蒸日上。在銅佛和諧飯店,你會看到,還不到吃飯時間,就已賓朋滿座,這些消費者紛紛反映,她家的飯菜香甜可口,有一種家的溫暖和味道。

  隨著養殖和餐飲業的不斷壯大,王貴榮又想在此基礎上實現產業鏈,建設成一個專業化、現代化、科學化的農場。於是,她又把資金投入到種植業當中去,成立了龍井市老頭溝鎮銅尚專業農場,種植玉米達54公頃,成為該村種植大戶。

  “貴榮這個人,做事情肯吃苦,心腸還好,村民都喜歡她。”銅尚村村支部書記李永浩說,王貴榮的養殖場、飯店和農場不僅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她的企業帶動了本村及周邊其他村民10餘戶投身到黃牛養殖和種植業當中,對拉動老頭溝鎮經濟增長起到帶動作用。不僅如此,每年春天和秋天,她還主動幫助困難的村民翻地、種地、拉地,在農閒時節組織10多名村民組成建築隊,承包土建工程,而且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給村裡的老年會捐款,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當地積累了良好的口碑。

  多年來,王貴榮始終秉承著“勤勞、踏實”的宗旨,將事業與助人和諧交融,譜寫了一首農村創業女性的風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