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網店創業案例

  網店創業是培養高職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其中,校園氛圍、未來就業和能力鍛鍊是促進學生從事網店創業的最重要因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80後開網店賣土雞蛋月銷12萬生意火好賺錢

  賣掉外貿公司,聯合村民養土雞

  “咯——咯——咯”,一隻只1公斤大小的五黑土雞在竹林草地裡自在地唱著歌、覓食昆蟲。劉溈興辦的“溈印生態養殖場”就坐落在群山環抱、綠樹掩映的八角溪村。

  1984年出生的劉溈是土生土長的溈山人,最初他在廣東做工廠管理,幾年時間下來他擁有了自己的燈具工廠和外貿公司。“在公司業績蒸蒸日上的時候,我的右腿膝關節被確診為骨鉅細胞瘤,醫生下了病危通知,只能忍痛賣掉自己的心血。”劉溈回家休養,愛動腦筋的他決定不再南下,而是在自己家鄉賣雞。

  劉溈聯合村民們一起建立“溈印養雞專業合作社”,並註冊了“溈印”商標。“也就是‘溈山印象’的意思。”劉溈介紹[來源:”

  “這些土雞除自己覓食昆蟲、飲用山泉外,我喂的全部是自產的碎米、稻穀、菜葉。”劉溈告訴記者。

  消除顧客疑惑,籌建網上可追溯平臺

  2012年2月,劉溈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名叫“溈印生態養殖”的店鋪,他將自己養雞生產的全過程拍片並製成網頁,放在網店、QQ空間和微博上,供顧客和網友參觀、瀏覽,以消除疑慮。“目前我正在籌備建立自己的網上可追溯平臺,今後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查詢到整個養殖生產流程和基地視訊直播。”

  “網店起初每天只有幾個顧客,現在已經有上千個固定客戶,寧鄉縣城還有幾十個實體店銷售代理點。”劉溈介紹,現在每個月可銷土雞2000只左右、銷蛋12萬多個,深受顧客歡迎。

  “中秋節前幾天,在我這裡的綠殼土雞蛋訂單就有3000多份……現在主要是保證質量,擴大影響,爭取明年銷售土雞40000只,雞蛋200萬個。”劉溈表示,2015年,合作社將在溈山擴建新的基地,包括藏香豬、黃牛、生態魚的養殖以及煙燻臘肉、火焙魚、罈子菜、乾菜的加工等。

  相關案例:村姑不服輸,網上賣雞蛋

  孫玫今年35歲。她介紹說,她每年春節看到眾多在外鄉賢返鄉過年,走的時候都會帶走許多家鄉的草雞和草雞蛋,送給外地的朋友。看到這些,她眼前一亮,隨後就做了一個市場調研,她發現蘇北草雞純香美味,很受周邊特別是江浙滬大城市的歡迎。於是,2012年,她承包了村裡20多畝林地,率先辦起散養草雞養殖場,所有草雞全部散放於樹林中,以覓食青草、蔬菜、蟲子等食物為主,輔助玉米、豆粕、小麥飼餵。

  隨著一聲聲“咯咯嗒”開叫,孫玫養的第一批草雞開始下蛋了。怎麼把雞蛋銷出去,成了時常困擾她的難題。那時正值夏季,雞蛋放不了幾天就壞了。

  一次偶然的淘寶購物,讓她有了開淘寶店的念頭。她白天工作,晚上就在淘寶網上搜尋各個農產品店學習,從最基本的網店註冊,到新店的店鋪裝修,再到每個寶貝的詳細描述,她都仔細琢磨。就這樣,她的土特產淘寶店開業了,銷售草雞、草雞蛋、寶應大米、菜籽油及寶應地區各類特色農產品。

  開店後9天才做成第一單

  店是開業了,但一個新店沒有銷量,沒有信譽,自然沒人問津。孫玫給自己所售的寶貝拍照、美圖、描述。為了能拍到一張草雞自由嬉戲的照片,她需要在草地裡蹲上半天,晚上還要對圖片進行整理、美化。

  在店鋪正式開業的第9天,有個上海客戶來詢問草雞蛋,客人上門的“叮咚”聲使得她熱血沸騰。她仔細講解了草雞是如何飼養、怎麼防疫,雞蛋怎麼包裝、怎麼運輸,那位客戶非常滿意,立即下單購買30只雞蛋,價值48元。第一筆生意就這樣成交了,她高興得一夜沒睡。

  將來打算在全國開連鎖

  因為白天需要工作,包裝雞蛋都只有在晚上完成。客戶需要草雞,她都是晚上殺好,燈光下一根根拔除雞毛。慢慢地,小店生意好了起來,目前就快升鑽了。

  “雞蛋用四五層泡沫套包裹好,防震抗摔,運輸非常安全。”見到記者,孫玫非常興奮。她告訴記者,網上銷售雞蛋以來,好評不斷,沒有接到一個投訴,每年有好幾萬元的雞蛋銷量。接下來,她的夢想就是把自己的淘寶店做成全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讓生態農產品走向全國。

  專家點評

  寧鄉縣青年創業協會會長楊鵬

  對於農村產品土生土長的追求,使農村網路創業成為一個全新機會。這種“農場+電商”模式,從源頭上保證貨源,通過高質量高服務標準獲取高毛利的方式,也是創業的一種手段。創業不易,投資農業也一樣不易,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動腦,廣開思路,拓展視野,掌握市場,要賺錢還是機會多多的。

  案例2:打工仔開網店賣箱包2萬創業賺千萬

  這個小夥子就是黃建橋,採訪這天,他帶我們來到位於白溝新城中心,一座年久失修的筒子樓,樓裡的房間基本上都是出租房,住戶多是外地來白溝打工的人。2009年,黃建橋也住在這裡,就在這個房間,那時候,他整天守著一臺電腦,幾乎足不出戶。

  黃建橋的朋友趙東旭:去了一看,我說你這幾天沒洗臉了,他說有幾天了,我說這也不行啊,走出去玩一會兒去,他說不去。

  黃建橋的朋友呂剛:反正蓬頭垢面的,一天很少出屋,天天自己在屋裡。

  黃建橋的朋友趙東旭:晚上12點多,敲我門,說有吃的嗎,我說有,有有。

  天天守在屋裡,工作也辭了,這讓黃建橋的母親很擔憂。

  黃建橋的母親白景霞:就是怕他不是幹正事,怕他乾的是其它別的,咱們怕他走上歪路。

  10平米左右的小屋裡,黃建橋不幹別的,就是沒日沒夜地上網。

  黃建橋的朋友趙東旭:連個凳子都沒有,就坐在一個小床上,電腦就在床邊兒,整天抱著個電腦玩,抱著電腦睡覺了,恨不能。

  大家覺得黃建橋是在玩網路遊戲,都在為他擔心,然而,兩年以後黃建橋卻發了財。

  黃建橋的朋友趙東旭:這車一年換一輛,媳婦想買個車,馬上就提。發財了,就是掙錢了。

  黃建橋只上到初中一年級,輟學工作特別難找,但是他卻以2萬元錢和一臺電腦在這個筒子樓裡起家,兩年多以後創造了年銷售額破千萬元的傳奇。黃建橋到底是怎麼發財?發的又什麼財呢?

  這裡是白溝新城,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東北部,號稱中國箱包之都,在這裡大大小小的箱包加工企業有1萬多家,每年有7億多個箱包從這裡銷往世界各地。2007年,20歲的黃建橋隨著父母來白溝打工,父母擺小攤兒賣驢肉火燒,黃建橋只有初中文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兒司機的工作,月薪只有600元。

  黃建橋閒著沒事兒愛去網咖裡,玩網路遊戲,一玩兒就是一天,但就是在網咖裡,他發現了一個商機。

  黃建橋:那時候一天賣幾個包,一個包賺個幾塊錢,一天賺幾十塊錢。

  黃建橋發現網上可以開店賣東西,在網咖打遊戲的空檔兒,他嘗試著在網上開了個專營箱包的小店。

  黃建橋:自己沒有帶攝影攝像功能的手機,就找旁邊別人買了這種功能手機的借過來,拍個照,然後拿到網咖去,傳到網上、傳到電腦上。

  網咖收費一小時兩元錢,為了省錢,黃建橋就在晚上6點到10點,上網人最多的時間段去網咖接單。但天天跑網咖太費事兒,黃建橋想跟母親要錢買臺電腦。母親不知內情,堅決不給他買,黃建橋乾脆採取直接行動。

  黃建橋:我跟他們申請,我說你們抽一個小時時間跟我去趟網咖。你們看看這個電腦到底能幹什麼,它不是光能玩兒,然後還能幹很多很多事。

  黃建橋的母親白景霞:我一看孩子不是乾的歪門邪道的事,他是乾的正事,他不喜歡給別人幹什麼別的,他想要這個電腦,從這方面發展。回來跟他爸爸商量,我說咱們給他買,不叫他老上網咖裡面,這不是個幹事的地方。

  2008年春節,黃建橋守著一臺電腦,在冰冷的出租屋裡度過,一夜一夜地不睡覺,守著網店,趴在論壇裡看別人開網店的經驗,那時在白溝開網店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黃建橋的朋友呂剛:不知道,我們2008年來的時候,很多人說網店,都不知道。說是開網店的,都白你一眼,開什麼網店啊這是。

  白溝新城經濟社會發展局社會事業處處長金雪飛:馬雲他們這樣的公司,2007年來我們這兒的時候,我們還把他當異類看呢,為什麼把他們當作異類。那個時候,因為白溝有自己的專業市場,白溝2006、2007年的時候,就是供不應求,我們生產的基本上供不上賣的。當時馬雲的助理來白溝幾回,我們都不理,線下就不夠賣。

  黃建橋被視為另類,網店一天只掙幾十元錢,勉強夠維持自己的生活,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年以後,黃建橋年銷售額竟然突破了1000萬元,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黃建橋每天要去快遞公司給客戶發貨,在一家快遞公司,嘴貧又熱心的黃建橋引起了一個女員工的好感。

  黃建橋的妻子薛莎莎:好像是有一次,***我***在電話裡面哭來著,因為點什麼事兒。然後他就從白溝殺到我們高碑店去了,就是晚上的時候。他那會兒還感冒了,好像是,還戴著口罩,過去了。挺感動的吧。

  一來二去,兩個人擦出了愛的火花。

  黃建橋:咱們北方冬天比較冷,我去了,會給他們暖和暖和手什麼的,然後就暖著暖著,就暖成媳婦了。

  為了幫助黃建橋,薛莎莎不顧父母反對,辭去了工作,黃建橋負責網上接單,薛莎莎負責進貨配貨,度過了最初的幸福甜蜜,很快他們有了煩惱。

  黃建橋:特別希望有訂單,有了訂單我們就能賣貨了,能夠週轉了,但是我們又特別怕有訂單。

  箱包交易城,是當時黃建橋的網店進貨的地方。記者走訪了幾家箱包批發店,這裡有這樣一個行規。

  記者張麗:這個包多少錢啊?

  批發商:32元。

  記者張麗:批發價?

  批發商:對。

  記者張麗:那多少個才能批發?

  批發商:十個起批。

  記者張麗:十個起批?

  批發商:對。

  記者張麗:要幾個才能拿貨?

  批發商:十個。

  記者張麗:十個是吧?必須要十個?

  批發商:對。

  在這裡拿貨一般要求10件起批,也就是買10個包才能給批發價。

  經營戶張金英:你比如說他一個包掙五角,十個包才掙你五塊錢,所以說他要十個起批的。

  經營戶宋麗萍:好不容易研發出來一個新產品來,今天剛上櫃,人家就買走了。指不定到明天,別人就出來了這個產品。所以說,基本上我們白溝批發的這個商戶,全都是十個以上才賣。

  批發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設定了10件起批的門檻。而對於黃建橋來說,這是一堵牆。

  黃建橋妻子薛莎莎:其實我們根本用不了十個包,我們可能就需要一個。但是我們一進的話,就得進十個。

  因為貨品積壓,資金週轉困難,每次妻子拿貨之前都要去趟銀行,看看卡里是否有貨款到賬。

  黃建橋:訂單來了,心裡就一驚,說這次不會又要了哪個沒有的貨吧。然後如果要是有這樣的情況的話,我們就得趕緊看看卡里面有多少錢。然後缺幾種貨,然後我們要拿這幾種貨的話需要多少錢,然後看看能不能補上。

  為了賣一個包,要進10個包,一段時間後,存貨越來越多,資金週轉不靈,黃建橋不得不關停了網店。他沒有想到,這次失敗的經歷,裡面竟然埋伏著一個商機。

  關停了網店,黃建橋坐上火車去了長沙,到一家做得很火的賣茶葉的網店裡打工,他在那裡三個多月,學了很多網店管理經驗,2009年5月,黃建橋回到白溝,手裡拿著3個月賺來的2萬多元錢。這時受金融危機衝擊,一向依賴出口的白溝的箱包市場非常冷落,黃建橋卻認為自己翻身的機會來。

  黃建橋對於過去到批發商城進貨記憶猶新,這次金融危機讓他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黃建橋:當時這個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就有很多公司都不景氣,很多裁員的。這麼多人肯定有一部分創業,一部分再就業[

  與實體店的蕭條相比,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每天網店增漲上千家,有了前面的切膚之痛,黃建橋想做一個批發網站,專為網店供箱包,只要客戶繳納299元保證金,就可以享受一件起批,代為發貨的服務。黃建橋找到原來以外貿為主的生產企業,這些原來不願意做小單子的老闆,竟然同意給他供貨。

  生產企業張憲:2009年,金融危機嘛。我們以外單為主,然後2009年外單貨特別不好做。他***黃建橋***去我們那兒,然後慢慢我們就開始給他貨了,鬆口給他貨了。

  從生產企業直接拿貨,成本降低,黃建橋給客戶的批發價格非常實惠。

  黃建橋:一般這個市場的價格能做到七八十塊錢,零售的話七八十塊錢,八九十塊錢這樣。我們這邊的話,批發價是39塊錢。所以就是說,我們保證了產品的品質,使用者的體驗,還有有優勢的價格。

  看著外地大包小包來白溝進貨的實體店客商,黃建橋又給網店增加了一項業務。

  黃建橋:當時覺得,客戶到白溝來進貨,這個流程太煩瑣,一般這個實體店,要耽誤自己的時間,可能要幾天來到白溝,然後要選貨,要住店。這個交通費用、住宿費用、時間成本特別高。

  實體店只要購買金額達到399元,就可以享受批發價。

  手裡只有2萬元錢,黃建橋能省就省,只有初中一年級文化的他刻苦鑽研,一個人包辦了網站的所有工程。然而,令他失望的是,網店開業一段時間卻沒有什麼訂單。

  黃建橋的朋友趙東旭:有一段時間我感覺他特憔悴,我說你這是怎麼了,他說頭疼,賣不出包。

  黃建橋的朋友呂剛:你就是做出來一個網站,你得讓人看見,來你這兒進貨吧。

  為了讓更多的客戶知道並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黃建橋開始鑽研搜尋優化,在搜尋引擎上排名十分靠前。

  為了發貨準確及時,黃建橋從北京一家軟體公司引進了庫存管理軟體,這在白溝是首創。

  客戶劉震:一般就是,你要做什麼活動,他們的庫存都有保證,然後就是如果有質量問題,退換貨那些挺好的。

  客戶劉洪濤:商品管理方面,這個做的挺好的。他們採用了目前比較先進的ERP分銷管理系統,這個系統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地查詢庫存。還有就是下單也挺快的,大大提高了我們代理商的工作效率。

  黃建橋趕上了好時機,這段時間正好是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時期,2011年,黃建橋的年銷售額竟然突破了1000萬元,2012年年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元,這時,從前那些求之不得的生產企業,開始找上門來要給黃建橋供貨,對於這些生產企業,黃建橋提出了具體嚴格的要求。

  生產企業馬志彬:他要求他們的員工使勁抻,使勁抻,使勁拽,拽不開就沒事了,使勁用力能拽開就不行。如果他使勁抻,抻掉了,給我們返廠,返廠我們得重新修一下。

  黃建橋:很多的工廠,會覺得我就是做包的。***工廠***就當工業化的一個批量生產線的方式去做每一個包,但是我是賣包的,我跟做包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覺得這個包經我手之後,它到消費者的手裡,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個包就是他的唯一。

  2萬元創業,三年多做到了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這是一個驚人的速度。但是黃建橋始終有一件煩心的事兒,因為公司發展太快,辦公和倉儲需要更大的空間,他不得不每年換一次場地,2013年8月,正在黃建橋物色新廠房的時候,竟然有人願意拿出2000平米市區裡的廠房讓他免費使用。

  他叫劉建,白溝一家快遞公司老闆,2008年,劉建剛來白溝的時候,這裡只有三家快遞公司,那時黃建橋就是他的客戶。

  快遞公司老闆劉建:剛開始,我們就一起合作。從起初的一天十幾票***單子***,到現在一天幾千票***單子***,兩三千票***單子***吧。

  和黃建橋一樣,劉建也是因為業務拓展,這幾年總是搬家。2013年6月,劉建租下了這個使用面積1萬多平米的院子,他主動向黃建橋發出了一個邀請,把二樓大約2000平米的面積,讓給黃建橋免費使用。

  黃建橋:其實這個租金按照現在評估的話,得省掉超過15萬,倉庫的租金。

  劉建的邀請,解除了黃建橋的燃眉之急,但劉建為什麼要做這賠本的買賣呢?

  黃建橋:如果我不搬過來的話,他也是要整個的租下這個院子,所以其實我搬過來,他沒有成本的增長,反而有了一個穩定的大客戶在這兒,一定是在這兒每年發貨。一天發兩三千件貨的話,即便現在生意不好,一天發一千多件貨給他的話,長此以往,這個才是對我們兩個最重要的。

  這幾年,白溝的快遞物流企業從3家增加到27家,各家公司對客戶的爭奪越演越烈,黃建橋已經成為各快遞公司爭搶的大客戶,劉建搶先一步,把大客戶留在身邊。

  快遞公司經理柳向陽:樓上和樓下的合作了,相當於一家人一樣了,這樣對雙方發展和前途都是非常廣闊的。

  2013年初,黃建橋曾經制定了一個雄偉目標,計劃年銷售額從上一年的3000萬元衝到6000萬元,然而,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卻遭遇了強大的對手。從2012年左右開始,白溝出現了一種新的供銷方式——網包直供店。

  網包直供商戶趙穎:我們這都是主要從網上面賣。

  記者張麗:這邊就是專門供網店的?

  網包直供商戶趙穎:恩,對。

  記者張麗:一般在你這兒拿貨幾件能批?

  網包直供商戶趙穎:他們一件都給按批發價。

  網包直供商戶張海龍:一般利潤都是一兩塊錢,兩三塊錢,不等。哪個都有庫存,哪個都有現貨,主要是給網店賣家提供更好的優質服務。

  記者張麗:這個包多少錢?

  網包直供商戶趙楠:25元。

  記者張麗:這個網店拿貨25塊錢?

  網包直供商戶趙楠:恩。

  記者張麗:這個在網上能賣到多少錢?

  網包直供商戶趙楠:賣到三十元、四十元。

  這種網包直供店現在在白溝有100多家,這些店一頭牽著網店,一頭牽著生產企業,微利運轉,這直接威脅到黃建橋的生意,加上在網際網路上,實力強大的銷售平臺對市場的瓜分,黃建橋感到,僅僅一買一賣已經沒有競爭力,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黃建橋著手調整企業發展戰略,錘鍊自己的品牌。

  黃建橋:我想的就是,我們來做一個白溝的ZARA***時尚品牌***,就是箱包行業的ZARA***時尚品牌***。我們一年要做一千個款式,我們要讓消費者不光是在某個平臺看到我們一個包款在那兒,然後他一看他就買了。根本沒有記住這是什麼品牌,我們要讓他們記住我們的品牌,我要讓他們記住我的品牌每週上20款新款女包,我讓他們記住我們的品牌,我們的店。每週兩次來我們店裡逛,看到他喜歡的,然後價格又很低,我們因為有了一個大的量,我們的價格就能壓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