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創業史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展現在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和創業發展的基礎上。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勵志創業史,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從下崗到自主創業,再到用愛心回報社會,新疆兵團第十二師104團職工白常福十多年間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路。

  見到白常福時,他正在自己的塑鋼窗廠內對工人進行指導,如果不是他親口說,很難想象精神十足的他今年已經72歲,且是一名癌症患者。

  1995年,白常福所在的原104團修造廠因長期虧損破產了,53歲的白常福成了下崗工人,面對這個巨大的打擊,他沒有氣餒。“我們這一幫老夥計,想退休年齡不夠,找新工作年齡太大又沒單位要,可生活還得繼續,迫不得已,我想創業。”

  1998年,帶著10多個下崗的工友,白常福的鋼窗廠開業了。他記得,開業時裝置差,很多部件都需要手工製作,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他和工友們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

  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告訴白常福,加工熱水器效益不錯,內地市場需求量很大。病急亂投醫的他迅速借了30萬元,加上自己多年的積蓄20萬元,開始生產熱水器。產品投產後,果然內地批發商紛紛前來採購,生意紅火無比。

  產品有銷量了,賺錢了,白常福很是興奮,卻不知這背後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由於第一次把產品賣到內地缺乏經驗,先交貨後結款的交易模式讓他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被內地皮包公司騙去了50多萬元的貨物,加工廠瀕臨倒閉。

  “得知我被騙,借錢給我的人頻頻上門討債,60歲,本該頤養天年,我卻欠了一屁股債。”回想起這段經歷,白常福已經很平靜。當時,孩子們也紛紛勸他別“折騰”了,替他把債還了,希望他以後能安安穩穩養老。

  “我可以放手不幹,但我那幫"老夥計"怎麼辦,誰來照顧他們。”白常福心裡想。就這樣,倔強的他沒有聽從家裡人的安排,繼續借錢維持工廠的執行。

  在白常福快要堅持不下去時,機會再次降臨。2002年,國家開始大力推廣塑鋼窗,烏魯木齊各大房地產商也紛紛淘汰原有的鐵鋼窗。“抓住這次機遇,我還有機會翻身。”白常福憑藉以前良好的信譽,再次籌集資金上馬新生產線。很快,保溫效能好、節能環保的塑鋼窗不斷生產出來。然而,由於沒有穩定的客源,塑鋼窗銷量慘淡。

  轉機在3年後出現。十二師三坪農場幾棟新蓋樓房進行塑鋼窗招標,白常福抓住這次機會,以最低報價和最好的售後服務贏得了這單近百萬元的生意。之後,安裝好的塑鋼窗贏得了開發商的好評,而廠子也因此賺取了近20萬元的利潤。

  “廠子開了七八年,第一次賺到錢了。”最困難時也沒有流淚的白常福,拿到工程款後,哭得不能自已。

  篇二

  財富是貓的尾巴,只要勇往直前,財富就會悄悄跟在後面。歡迎閱讀這篇勵志創業故事,希望各位同學在有限的時間取得更多的收穫。

  網路是個虛擬的世界,也是個擁有很多創業機會的世界,很多創業者通過網路譜寫了自己白手起家創業故事。23歲這個年齡段,很多的年輕人在大學校園裡享受花前月下的生活,有的人在尋找著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卻已經成為某個行業的領航者,“青年創業網”的創始人黃新偉就是這樣的人。

  在25歲的時候,黃新偉實現了身家從零到百萬的飛躍,在深圳這片創業熱土上開啟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創業資訊商機入口網站:“青年創業網”。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完成了在一般人看來需要很高學歷才有可能完成的事—成功的運作“青年創業網”,然而他卻沒有上過高中,沒有讀過大學。下面我們就來揭開這位網路創業者創業成功的密碼,看看他的網路創業故事!

  2001年,黃新偉的初中學業就被迫結束,這一年他才17歲。從小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的他,數學和物理考試經常是滿分,可是語文和英語成績卻非常的一般,從而錯過了念重點高中的機會。沒考上重點高中的那個暑假裡,天天把自己悶在家裡,很懊惱。黃新偉的爸爸是一個非常能夠為孩子著想的人,最終決定讓兒子去武漢一家電腦培訓學校學習,選修平面設計,專業的門檻很低,而且學費也在家裡的承受範圍之內!

  在學校培訓的期間,黃新偉迷上了網路,也非常喜歡閱讀一些勵志方面的書籍。有時間就在網上收集一些成功學方面的資訊,但他很快就發現提供這方面資訊的網站不多,有的也大都不全面,不全面倒算了,還收費的,給想創業的人們造成了不便,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黃金階段,創業這個關鍵詞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已經非常非常的流行。

  黃新偉當時想:“如果能建立一個創業商機的入口網站,把網上的創業資訊和線下的創業專案資源整合在一起,指導那些立志創業,卻苦於找不到方向的年輕人,肯定能夠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自己也可以得到長足的進步。就這樣萌生了建立一個創業商機入口網站的念頭。但那時的他還是個在校學生,技術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困難,最重要的是沒有啟動資金。但畢竟他已經產生了這個想法,只要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這成為他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年多的培訓時間眨眼就過去了,開始忙於找工作。改革開放的視窗城市-深圳,就成了他畢業後夢想的第一站。滿懷創業熱情的黃新偉毅然決然的決定和幾個室友去深圳闖蕩。深圳,一個物盡天擇,適者生存的地方,激烈的競爭程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估。剛到深圳,人生地不熟,就想先夯實基礎,從一名普通的網頁設計師做起。可是,一沒有經驗,二沒有學歷,三沒有英文基礎,想要進大公司可比登天,只能先找了一份不要求工作經驗的電腦培訓的工作湊合著,包住不管吃,月工資還不到500大洋,只能勉強維持拮据的生活。

  咬牙堅持了大概半年後,黃新偉就從那裡辭職另謀出路。或許是因為運氣好和一股執著的神精,成功應聘進了一家大公司,從事的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行業-網站設計師!為什麼說是運氣呢?因為公司裡面98%的都是大學生或者碩士博士,在面試的時候由於他以前有幾個月的電腦教師工作,最主要的是面試的人看他有滿腔熱情,就把他破例給錄取了!上班後,每天他都是起早貪黑,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大半年後,除了網站設計的本職工作,他把網站美工方面相關知識也學精了,設計美工一起來,效率大大提高了,工資也翻了翻。

  某天,黃新偉和同事們一起打球,不幸把腿給摔斷了,不得不住院。正是這段住院期間,讓他決定要開始創業之路。躺在病床上,翻閱創業方面的書籍,其中,有句話深深地刺激了他“寧做創業狼,不做打工狗”。這時他想起了最初的夢想:做一個網站,能夠幫助大多數人成功的創業。網站就取名為“青年創業網”。在公司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在他創業的艱辛道路上,妻子一直默默的支援他鼓勵他,這也是黃新偉能夠成功創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網站建立好的好幾個月後,他放棄了現有的工作和一個月五千的工資,自己創業之後才他才領悟到,創業的道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做網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萬事開頭難,特別是在剛開始的時候,網站需要開支,生活上也需要開支,網站初期,沒有流量也掙不到錢。曾經多次為了生存想過要放棄,重新找份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可是他又想到自己又沒有學歷,一般的公司都要求要有大專以上的學歷,想到這兒,他就打消了要放棄的念頭,堅定了自己創業的決心,一定要憑著自己的實力去開創自己輝煌的人生!

  付出總是有回報的,蒼天不負有心人。網站艱難的運營三年後,終於有了很大起色。網站的日均pv瀏覽量達到了十多萬,收入也跟著大幅度的攀升,現在的青年創業網已經發展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創業商機入口網站,並且有了十多人的團隊。網站的廣告收入已經超過了十萬! 黃新偉的理念是:“青年創業網讓天下沒有創業不成功的人”,五年後的目標是年盈利千萬,網站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在深圳A股上市。

  篇三

  把小菜當大事業來做,兩次創業做到第一

  今年45歲的趙繼英來自麗水農村。木匠出身的他,為了創業,隻身到揚州闖蕩。搞過玻璃傢俱加工,辦過影視廳,在當地都做到了行業第一。然而,這兩個行業興起得快,衰落得也快。

  “下次創業,一定要找一個不會走下坡路的行業,給自己找一份永不落的事業。”於是,他尋尋覓覓,最終選擇了最不起眼的醬菜。

  從2001年南京“小菜一碟”的浙江經銷商做起。10年的時間,趙繼英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醬菜王國”,並慢慢擴張,培育了“菜博士”高檔山茶油品牌;從委託加工、品牌管理開始,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生產基地,實現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全程監控。

  兩次“行業第一”最終選擇放棄

  1991年,24歲的趙繼英隻身來到江蘇揚州,利用自己的特長搞起了玻璃傢俱加工。經過4年時間的打拼,趙繼英的玻璃傢俱生意在揚州當地做到了第一,掘到了第一桶金7萬元。這在當時已是一筆鉅款。

  從1994年開始,玻璃傢俱行業開始走下坡路。有天晚上,趙繼英到老鄉承包的影視廳去坐坐,發現這個400多座的影視廳,4元一張的票子,幾乎每天晚上滿座。趙繼英算了一下,每天可以賺1000多,比玻璃傢俱賺錢容易多了。

  於是趙繼英一頭扎進了錄影業。1995年元旦,趙繼英的影視廳正式營業。然而不到10個月,影視廳就虧了2萬元。他發現,附近生意好的電影公司影視廳有空調,座位是高靠背軟座;而自己的影視廳沒空調,座位又是簡易的翻座硬木椅。

  找到癥結後,當年10月份,趙繼英又借了2萬元,換上了軟綿舒適的沙發,生意馬上火了起來。第二年夏天,他又用賺來的錢買了空調。

  1996年下半年,趁熱打鐵的趙繼英又開辦了第二家影視廳。從1995年到2000年,趙繼英的影視廳連鎖經營搞得紅紅火火,最多的時候數量達到5家,成為揚州當地錄影業的“老大”。

  隨著vcd行業的迅速發展,從1999年開始,錄影業開始走下坡路。趙繼英很快查覺到了。

  醬菜雖小,幾百年不衰

  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趙繼英又忙著物色新的行業了。當時,他手頭上已積攢了120萬元的資金。“這一次創業要小心,一定要選擇一個不會走下坡路的行業。”趙繼英暗下決心。

  一天,趙繼英在翻閱揚州當地報紙時,看到了嶄露頭角的南京“小菜一碟”公司的報道,不禁眼前一亮:揚州醬菜這麼有名,像揚州的“三和四美”,生產醬菜已有幾百年歷史了,這說明這個行業有生命力,絕對不會被淘汰。於是,趙繼英直奔南京,找到“小菜一碟”,並與他們簽訂合同,成為了“小菜一碟”的浙江經銷商。當時的指標是,趙繼英一年的銷量要達到30萬元。

  2001年,趙繼英在杭州註冊成立了杭州博巨集貿易公司。第一年,趙繼英賣了120萬,卻虧了20萬。而且由於營業額沒達到180萬的最低限額,公司被取消了納稅人資格。沒有納稅人資格,產品就進不了超市。趙繼英沒有灰心,第二年他又重新註冊了一家杭州博鴻貿易公司,當年銷售額達到240萬元。

  趙繼英已不滿足於只做一家經銷商,他要做自己的品牌。2005年,趙繼英註冊了“博鴻小菜”商標,開始經營自己的產品。按他的話來說,十幾年的個體戶終於走上了品牌的道路。通過物色各地生產質量過硬、有當地特色的食品生產企業,委託他們生產公司的產品。這一“借雞生蛋”的模式使得公司的業務迅速擴張。之後,趙繼英又從醬菜行業向其他食品行業進軍,2008年推出了“菜博士”高階山茶油。

  建生產基地,實行全程控制

  近幾年,國內食品安全生產事故頻發,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讓國內的老百姓經常提心吊膽。原有的“借雞生蛋”、生產外包模式雖然能使企業迅速擴張,但也有個弊端,就是對食品的源頭無法準確掌握,不能做到全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