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選址合理的因素

  成功的第一條件是選址,第二條件也是選址。”不論是大型購物中心、便利店、連鎖店……從事商業活動選址非常重要。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1、客流規劃是重要因素

  商戶們選址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同的商家選擇商業地產的位置也不同。商業選址過程中客流規劃是選擇店址的最重要因素。商業中心是消費中心,從經濟效益上講,商業中心必須滿足整個城市消費市場的要求,爭取儘可能多的顧客;從成本效益上講,要爭取最大的聚集效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的各種基礎設施,所以城市人口分佈的空間形態是商業中心形成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蘇寧電器集團副總裁兼華北大區執行總裁範志軍認為,並不是社群大就一定要在那裡開店,還要要考慮該社群的客流量。比如像方莊地區,這裡的社群足夠大,但是開一家家樂福或者開一家麥德隆沒有問題,因為人口多,對日用品消耗比較大,但是對於電器這樣的耐用消費品店就不太合適。因為社群容量是一定的,又是比較成熟的社群,對電器的需求已經飽和,而電器產品更新換代的週期又比較長,如果再進去開一家電器的店就沒有必要了。並且,別的社群的人也不會因為買一個彩電或者一個冰箱非得跑到方莊去,同質化的產品太多了。這樣,客流上就無法保證,選擇在那裡開店是很不明智的。

  金飛鴻電訊營銷總經理曹立東表示,他們的選址一般會選在商業比較扎堆的地方,周邊的業態比較豐富,這樣客流量就會比較大,實現客流量的互補,相互帶動。

  2、交通狀況要好

  實際上,交通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客流量。國外大型商業地產的發展經驗表明,只有當一個城市進入了汽車社會,或者說開始進入汽車社會,Shopping Mall才能在一個城市真正的發展起來,否則只能是城市型的購物中心。

  世聯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商業事業部何小川認為,交通狀況對於任何一種物業形態都非常重要,商業在追求最大貨物銷售範圍的原則下,選址應使交通費用達到最小。商業中心交通可達性最佳的實質是,所有購物出行者到達中心的出行時間總和最小。

  目前,中國大部分城市居住郊區化還不普遍,家庭轎車普及率也不高,因此大型購物中心普遍選擇在市中心,因為這樣的位置交通便利,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例如北京的東方廣場位於繁華的商業中心王府井,由於整個商圈的帶動,從而保證了東方廣場的客流量。

  曹立東表示,今年新開的店要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於停車,這樣會讓更多的人喜歡來此購物,對於銷售會有好處。

  3、與城市規劃相結合

  商業在選址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城市發展的程序。商業設施的選址要符合城市發展規劃的要求,不僅要考慮在規劃地塊內建立足夠數量的停車位,特別重要的是城市交通系統的支撐。

  範志軍說:“我們選址的時候,在外行來看覺得選擇這樣的區域並不好,但是一年、兩年這個店的銷售卻越來越好,主要原因是緊跟政府規劃的步伐。”

  與政府整體規劃相符合,是商業在選址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十一五’規劃中,將整個城市的規劃和商業的規劃為兩軸兩帶多中心,這個時候如果商業選址還沿襲過去的思路,圍繞三環選一個店,圍繞二環選一個店,我覺得最終和政府整體的規劃發展是不相稱的,也會形成這種商業選址的問題。”他說。

  比如國際知名連鎖店沃爾瑪的選址,他們會沿著高速公路去找,按照到高速公路往哪裡延伸,就在高速公路出口的地方建一個店。也許此時這個地區還沒有開發,房子、地價都比較便宜,但是過了一兩年以後這個地方馬上就成為商業繁華的地區或者是地價迅速上升。因此,商業選址還是要和政府的規劃相結合。

  4、定製化是大勢所趨

  除了上面的三個因素之外,開發商提供給商戶的產品也很重要。不同的商業品種對商業地產的要求不同,需要符合商家的要求。商戶在選址時也會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因此,現在不少商業地產開發者推出了定製化的服務,產品定製化成為大勢所趨。

  明天第一城地產業務發展中心總監陳雲峰告訴記者,他們在商業地產的開發中比較注重推行定製化。例如他們將一整塊12000平方米的商業面積完全給麥德隆定製,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麥德隆來了以後家樂福也來了,家樂福來了沃爾瑪也來了。在過程中形成了一個誰能整買就為誰定製的原則。比如說你要做游泳館,前期土建按照你的要求來完成,就不用你反覆修改,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了。

  範志軍也表示,開發商很少考慮所開發的房子是為什麼樣的商業去做的。例如在選址初期,發現房子的小隔斷、消防都做好了,而實際上與我們大賣場的需求並不相符,就會造成重複建設。隔斷要重新拆掉,消防也要重做,這無形當中使得成本又上升了很多。

  因此,他認為要用現代化的思維來進行商業產品的開發。商業要量身定造,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商業地產的良性健康發展。

  店鋪選址考慮的因素

  1.該地域商圈,是不是適合所想經營的行業。

  2.如果是需要大眾消費群市場,那么可考慮交通方便人潮不斷的一級商圈,以增加來客率來增加營業收入。但如果是需要強調忠誠度小眾消費群市場,那么可考慮較次級商圈來經營即可,以減少租金及其它成本負擔。

  3.營業時段較長行業,能夠選擇在人潮聚集的商業熱鬧地段營業,以長時間營業來增加營業收入。

  4.如想開社群型商店因社群消費型態較封閉,一定考慮社群該商品市場飽和度及現有業者的佔有率情形。

  5.所準備的創業週轉金,是不是足夠支付該地點租金負擔。

  6.該地點店面坪數,是不是足夠未來擴充裝置或商品所需。

  7.該商圈人口數及住戶,是上升下降或持平。

  8.該地區主要居住人口,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9.該社群是老社群還是新興社群。

  10.所想經營的行業地點,是不是符合當地法規

  店鋪選址的策略

  1.交通策略

  店鋪進行選址首先要考慮其業態特徵,那些單體規模小、滿足顧客便利顧客需要,以經營選擇性較低的日常生活用品為主的零售業態,例如超市、便利店原則上應在距離上靠近顧客,而那些單體規模大、商品品種齊全,以經營選擇性較強的商品為主的零售業態,例如,百貨店或倉儲式購物中心能夠從遠處吸引顧客,原則上選在人流多,交通便利的地方。交通便利可以把較遠地方的人帶進來,又方便購物的人群走出去。交通便利已成了現代零售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比如,交通便利就是家樂福選址的首要因素,家樂福開店選址的條件有三:交通方便;人口集中;兩條馬路交叉口。其實家樂福的法文名字‘Carrefour’正是‘十字路口’的意思。

  2.地點朝向策略

  細分地理位置的策略是指對氣候、地勢、用地形式及道路關聯程度等地理條件進行細微分析後,對店鋪位置做出選擇的策略。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細分:

  第一,店鋪選址要關注路面、地勢。一般情況下,店鋪選址都要考慮所選位置的道路及路面地勢情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店鋪的建築結構和客流量。通常,店鋪地面應與道路處在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有利於顧客出入店堂,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在實際選址過程中,路面地勢較好的地段地價都比較高,商家在選擇位置時競爭也很激烈,所以,在有些情況下,商家不得不將店鋪位置選擇在坡路上或路面與店鋪地面的高度相差很多的地段上。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考慮店鋪的人口、門面、階梯、招牌的設計等,一定要方便顧客,並引人注目。

  第二,店鋪選址要考慮地形。地形、地貌對商店位置的選擇的主要影響表現在:

  方位情況。方位是指商店坐落的方向位置,以正門的朝向為標誌。方位的選擇與商店所處地區氣候條件直接相關。以我國北方城市為例,通常以北為上,所以一般商業建築物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地理方位。

  走向情況。走向是指商店所選位置顧客流動的方向。比如,我國的交通管理制度規定人流、車流均靠右行駛,所以人們普遍養成右行的習慣,這樣,商店在選擇地理位置進口時就應以右為上。如商店所在地的道路如果是東西走向的,而客流又主要從東邊來時,則以東北路口為最佳方位;如果道路是南北走向,客流主要是從南向北流動時,則以東南路口為最佳。

  交叉路口情況。交叉路口一般是指十字路口和三岔路口。一般來說在這種交接地,商店建築的能見度大,但在選擇十字路口的那一側時,則要認真考察道路兩側,通常要對每側的交通流向及流量進行較準確的調查,應選擇流量最大的街面作為商店的最佳位置和店面的朝向。如果是三岔路口,最好將商店設在三岔路口的正面,這樣店面最顯眼;但如果是丁字路口,則將商店設在路口的“轉角”處,效果更佳。

  3.借客策略

  店鋪周圍的競爭情況對店鋪經營的成敗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選址時,必須分析附近的競爭對手。在店鋪相對集中的地方,在經營特色,價格、服務等方面努力做出特色,才能成功。對於單一功能零售店鋪,由於這些店經營業務單一,規模小,對顧客的吸引力薄弱,自身難以擁有較大的客流。這些店鋪具有依附性、借客源性的特徵,所以在選址上採取借客策略,一種方案是在商業區或大商場旁邊設店,從而獲得較大的客源。另一種方案是在“XX專業街’開店,因為專業街同業商店多,就會產生聚集效應,容易擴大影響,凝聚人氣。消費者在專業街可以貨比三家,還起價來比較容易,所以客流量多。這樣商家的生意反而比單槍匹馬更容易做。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廳幾乎都是建在大商場旁邊,也是這個道理。考察同一地段同類零售企業的經營業績、商品的價格水平等情況可以初步測算可能產生的利潤狀況;也有助於確定今後自己的商品定位,用較少的投資進入了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不僅站住了腳,而且得到迅速發展。所以集中在一起的商店群相互間既存在競爭,又有著合作,要權衡把握好這種關係。

  4.客流分析策略

  每個店鋪的經營者都知道,開店選址必須找人氣旺的地方。客流多少是選址決策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擁有足夠的人流,才能保證店鋪的利潤回報,足夠的人氣才能支撐起購買量。店鋪的選址要分析該客流的特點。古語說“一步差三市”,意思就是店鋪的選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買賣,這跟客流活動的線路有關。即使是同樣一條街道,由於交通條件不同或基礎文化娛樂設施不同或通向的地區不同,不同位置也可能會使銷售業績存在很大差異。瞭解客流的消費目標,對客流量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客流路過的目的,如經過此地是為了購物、上下班、換車、旅遊或散步等,學校附近的店面應考慮寒暑假的時間,機關和公司集中地段的店面就必須掌握他們的上、下班時間,車站附近的店面應摸清發車、到車的規律,這些都會影響開業後的營業時間,進而影響店鋪的業績。

  5.潛在價值評估策略

  潛在商業價值評估是指對擬選開業的店鋪位置的未來商業發展潛力的分析與評價。評價店鋪位置的優劣時,既要分析現在的情況,又要對未來的商業價值進行評估,這是因為一些現在看好的店鋪位置,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可能會由熱變冷,而一些以往不引人注目的地段,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繁華鬧市。因此,店鋪在選址時,更應重視潛在商業價值的評估。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第一,所選的地址在城區規劃中的位置及其商業價值。

  第二,是否靠近大型機關、單位、廠礦企業。

  第三,未來人口增加的速度、規模及其購買力提高度。

  第四,是否有“集中效應”,即店鋪建設如果選在商業中心區,雖然使店鋪面對多個競爭對手,但因眾多商家雲集在一條街上,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方面的需求,因而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購物,從而產生商業集約效應。所以“成行成市”的商業街,也是店鋪選擇位置需重點考慮的目標。

  6.出奇制勝策略

  店鋪選址時既需要進行科學的考察分析,同時又應該將它看成一種藝術。經營者有敏銳的洞察力,善於捕捉市場商機,用出奇制勝的策略,與眾不同的眼光來選擇店鋪位置,常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如全美洲最大的零售企業“沃爾瑪”聯合商店的總經理薩姆·沃爾就是採用“人棄我取”的反向操作策略,把大型折價商店遷到不被一般商家重視的鄉村和小城鎮去。因為那裡的市場尚未被開發,有很大潛力,同時又可迴避城區商業日益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