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信貸規模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收入的提高,個人消費已逐漸擺脫了以現有收入和儲蓄決定消費水平的傳統模式,而向新型的利用“將來的錢來圓今天的夢”的消費信貸模式轉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3月21日,第三方資料監測公司艾瑞諮詢釋出了一份《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5年達到19萬億,同比增長23.3%;預計2019年將達到41.1萬億。

  《報告》同時顯示,2015年中國網路經濟市場營收規模高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45.6%,而2015年中國網路購物交易規模約為3.8萬億元,同比增長37.2%,未來幾年,中國西部省份及中東部三四線城市的網路購物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整體信貸餘額達到94.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個人信貸佔比28.8%,餘額達到27萬億人民幣,個人消費信貸佔個人信貸比例為70.1%,餘額為19萬億,僅佔中國整體信貸餘額20.2%。

  艾瑞預計,2016年前後,我國信貸餘額或將突破100萬億大關。在未來依然仍將維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趨勢,預計2019年將達到41.1萬億,是2010年的5倍以上,而這一切也將得益於電商消費的發展。

  “由於授信模式與消費閉環的制約,導致消費信貸自身發展不平衡,基於真實消費背景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更具優越性。電商平臺更貼近消費者,可以通過對消費品更為靈活多樣的定價和支付模式,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預期的商品交易模式,電商消費金融具有更高的適用性。”艾瑞分析師指出。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網路經濟市場營收規模高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45.6%,而2015年中國網路購物交易規模約為3.8萬億元,同比增長37.2%,未來幾年,中國西部省份及中東部三四線城市的網路購物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可以預計,未來國內電商行業整體將成為拉動消費的主要渠道。

  事實上,近幾年各網際網路巨頭都瞄準了消費金融市場潛力。短短几年時間裡,網際網路巨頭完成了從入場到不斷優化、擴充套件、求新求變的階段。以最早進入該領域的京東金融為例,除了完成從消費場景到風控體系的搭建,還進行了資產證券化的創新。

  2015年9月,“京東白條一期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援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掛牌,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首支在深交所掛牌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

  京東消費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許凌表示,“京東消費金融是做金融的快消品,始終重視風控和移動端體驗,不僅是自己做,而且要帶動整個消費金融行業從過去安享壟斷的利潤,走向重視提升使用者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金融供給效率。”

  中國消費信貸的制約因素

  缺乏理想的社會經濟環境 消費者承受能力較弱,限制了消費信貸的規模。根據國外消費信貸發展的經驗,居民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即承貸能力的大小,是決定其是否負債消費的根本性因素。居民家庭承貸能力越大,消費信貸所能發揮的作用就越明顯。雖然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對於住房、汽車等高值商品而言,其現有收入水平還是難以接受。

  社會保障制度體制不健全,使消費者對消費信貸仍有疑慮,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還相當脆弱,尤其是接軌時期變革的社會住房制度、醫療制度、教育制度等改革措施的不斷出臺,安身之處、子女上學、醫療保健、退休養老等將越來越多地有個人承擔,使消費者對消費信貸有疑慮。

  社會法律環境不規範。完善的法律對於保護消費信貸各方,特別是信用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至關重要。世界上消費信貸業務開展得較好的國家都有一套專門的完善的法律體系,如美國頒佈有《統一消費信貸法典》、《真實貸款法》、《公正信用法》、《信用機會公平法》等法律來規範消費信貸雙方的行為。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至今仍未制定消費信貸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因無法可依,在業務操作上存在不少問題,嚴重製約了消費信貸的發展。

  執行機制不健全及業務操作不規範

  個人信用機制。個人信用機制是國家監督、管理和保障個人信用活動正常開展的一套規章制度和運作模式。中國完整的個人信用機制尚未健全,銀行獲取資訊的渠道不暢通,獲取的資訊不準確、不全面,且成本高,這都無形加大了消費信貸的風險程度。

  消費貸款擔保機制實行消費信貸往往要求消費者提供擔保,擔保是還款的第二來源,擔保是否真實有效,直接關係到消費貸款風險的大小。但中國現行的《擔保法》只有生產性信貸規範,沒有針對消費信貸的相關規定,致使許多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時難以提供借款人要求的擔保而無法獲取貸款。

  消費信貸風險防範和轉移機制不成熟。消費信貸的一個突出現象是,除住房貸款外,其他各種消費信貸的貸期均較短,首期付款比例較大。這是因為貸款的銀行承擔的風險較高。在“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經營原則下,不可能不做出嚴格的要求。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缺乏消費信貸風險的防範機制。同時,中國的貸款安全保障制度,如辦中低收入階層提供的政府擔保,保險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險擔保尚未健全,致使銀行的貸款風險不能有效地轉移和分擔。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不得不提高貸款的“門檻”,以達到防範風險的目的,這就使得許多消費貸款的條款設定與消費者的願望大相徑庭,限制了消費者信貸的使用。

  傳統消費觀念的制約

  長期以來,受短缺經濟的影響,中國絕大部分消費者仍然抱有傳統的消費觀念。“先入為主”、“無債一身輕”等觀念仍然是統治消費領域和消費信貸領域的主導思想,現代消費理論和消費觀念還沒有深入到廣大消費者心中,更談不上成為廣大消費者的自覺行為。消費觀念不更新,傳統消費觀念不破除,消費信貸市場將很難有所發展。

  中國消費信貸的基本對策

  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建立專業的個人信用評估和調查機構。美國消費信貸報告機構的存在使得貸款人能以合理的投入獲得真實的申請人信用資料。貸款人可以通過專門蒐集和保管申請人信用資料的商業性信貸報告部門獲得申請人信用資料。在中國可以在條件較好的城市為試點,逐步建立信貸報告機構,既減輕銀行系統的調查負擔,又保證調查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另外可以引入國外金融機構普遍採用的“5C個人信用評分模型”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和行業背景***Conditionofbusiness***,結合中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中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中國應用的個人資信評估模型,以更好的反映個人資信水平。實行的個人結算賬戶和儲蓄賬戶分開制度,將個人的信用情況更加準確地反映出來,無疑為信用體系的建設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制定相關貸款優惠政策與申請者資信掛鉤的辦法,並規範收費標準。對於資信較好的客戶,銀行可以賦予申請者更多的貸款優惠條件。例如賦予其更多的還款方式選擇權,無形中降低了申請者的貸款成本,並以優惠的政策鼓勵了申請者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報中一條重要措施即“銀行向中低收入的家庭發放的貸款,對第一次貸款者提供優惠”,要明確地體現在利率優惠或其他貸款期限優惠、資費優惠上來,使政策得到落實。對於一般的收費標準,要在同行間嚴格規定統一的標準並嚴格執行。同時明確保險費收費原則,加大保險費收費透明度,合理收費,不一味追求高保費收入,注重保費與保險責任金的比例,分清銀行和保險公司各自承擔的責任界限。以抵質押保險為主,避免如江蘇地區一度出現的保險公司與銀行間不合理的讓利現象,減輕提前還貸出現時保險公司的退保壓力,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從卡業務入手,蒐集整理個人客戶的信用資料。在中國信用體制還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隨著卡業務的快速成長,可以考慮從各種銀行卡業務,特別是信用卡業務入手,來跟蹤消費者取款或消費記錄,以電子化生成日常交易的各類資料資訊增補客戶資料,作為客戶資訊資源逐步建立起客戶資料資料庫。再結合客戶開戶時錄入的基本資料,建立全面反映客戶資信情況以及客戶還款能力的資料庫。同時考慮對於現存賬戶採取無限期保留,對於已關閉或已付清賬戶繼續保留若干年的措施,以備查詢。

  重視個人信貸資料檔案管理的硬體設施建設,完善法律環境。科技上要完善基礎資料庫的介面技術,加快資料平臺建設,以擴大徵信試點,互聯互通,儘快實現資料共享系統的建設和全國主要城市徵信體系的建設。同時儘快制定全國統一的個人徵信體系法律法規,在明確資訊披露規則的同時保護商業祕密和消費者個人隱私,促進個人徵信體系發展;保護債權人金融資產權益,明確信貸消費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將消費者信貸中的違約行為與其他項日常交易行為掛鉤,在社會範圍內強化信貸消費者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