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中小民營經濟的融資現狀與其地位的不匹配性已成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衝突。據海通證券研究所資料顯示,80%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30%的中小企業資金十分緊張。那麼。

  為儘快消除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和種種障礙,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以上述三個方面為核心展開,有如下的途徑:

  1.建立中小企業金融體系

  ***1***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銀行,處理中小企業的存貸款事宜,提高中小企業資金運用的效率和專業性。

  條件成熟時,還可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性銀行,專門落實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扶持。商業性中小企業銀行,可由城市合作銀行、城鄉信用合作社改制而來,充分發揮地方性的非國有銀行金融機構對當地經濟情況比較瞭解的優勢。同時,加快金融網點的鋪設,提高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

  從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機構來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資權,在其政策環境、體制結構、經營管理、自身發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整體經營狀況不佳,沒有很好地起到為中小民營企業服務的作用,影響了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支援力度。

  ***2***充分利用創業板市場。雖然目前內地的創業板市場已具雛形,但發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創業板市場發展成熟,為新興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符合該市場上市要求的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可考慮到香港的創業板市場上市。

  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援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經濟金融政策體系,發揮中小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過程中應做到: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慮不適合服務中小客戶的規章制度,關注相關的抵押法規以降低風險、制定對創新發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規章制度框架;增強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如促進專業貸款技術的革新,使金融機構能夠低成本的評估中小企業信用,對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援;提高金融市場的競爭壓力。如降低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要求等。具體來看:

  ***1***各級政府要建立專門服務管理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機構,專門研究並負責對中小民營企業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資金向中小民營企業,特別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調整產業結構及經濟佈局的中小民營企業、高科技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營企業提供投資基金。

  ***2***建立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信用保險基金,完善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風險緩衝機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動產擔保資源潛力,債務人一旦不能還貸,債權人無須通過訴訟便可直接拍賣質物;另一方面實行憑訂單貸款,山東、江蘇搞脫水蔬菜加工的企業,只要有訂單,銀行考察屬實後,就可以辦理貸款手續,這確是一種既便捷、風險又較小的貸款方式。

  ***3***鼓勵商業銀行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向中小民營企業提供承兌、貼現、轉賬、財務管理、資訊服務等新型金融服務,使其享受與大中型企業同等待遇。企業間資金拆借、“三來一補”、賣方信貸、賒購等均是理想選擇。

  ***4***制定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儘快出臺具體辦法,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創業投資企業增加對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同時鼓勵企業和個人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進行捐贈,准予捐贈支出按稅法規定在稅前扣除。

  3.企業自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適度發展股份融資

  新的《證券法》對包括股市和債市在內的直接融資市場準入採取核准制,為中小民營企業打開了通道。創業板市場的建立使中小民營企業有了一個特定的市場融資渠道,和使其股權得以便利流動場所,為一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的股權融資、股權交易和流動提供方便。為此,中小民營企業要加強自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機制,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經營能力,完善風險控制制度,加大資訊披露力度,增強企業運作透明度,促進企業建立規範、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