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的融資對策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長久性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焦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1***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一切規範化管理必須以規章制度作保證。政府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將其著眼點放在法規、制度建設上,通過制度保障、政策協調和資本市場創新等措施,為克服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為了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援力度,根據《中小企業促進法》,抓緊制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儘快出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暫行辦法,依法推進融資環境的改善。?

  ***2***完善銀行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貸款渠道和較為寬鬆的貸款政策。具體措施如下:①大力扶持和發展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②參照國外的做法,建立一些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銀行。同時,簡化借貸手續,及時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③完善金融體系。一是為中小企業定期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金融服務資訊。二是預算服務,提高結算服務,提高結算速度,開放新的金融結算工具,加快中小企業資金流通。三是提供相關的諮詢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改善社會形象,降低其經營管理風險。***3***切實加快信用體制建設。①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信用擔保體系是發達國家中小企業使用率最高並且效果最好的一種金融支援制度,是世界各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通行做法。應鼓勵民間資金進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市場,由政府出面組建產權清晰、職權分明、完全按市場規律運作的高效率擔保機構,既能體現政府財力作為支撐的組織協調作用,又能發揮市場靈活運作優勢。②鼓勵發展信用中介體系。建立中介服務機構,特別是信用評級機構,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投資、融資、服務、會計、律師、技術、培訓等服務。應該以建立信用記錄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為突破口,推進中小企業發展。③中小企業要加強信用管理。中小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最重要的微觀基礎,所有企業間的信用制約關係,首先是依賴每個企業自身的信用管理和風險防範機制建立起來的。加強中小企業信用管理:一是加緊制定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如應收賬款管理制度等,這是企業信用管理活動的保障基礎;二是要建立信用管理組織或職能,信用管理的職能集銷售管理和財務管理於一體,從企業設立審批開始信用管理的職能要納入公司章程;三是要有信用風險控制與防範機制,儘量避免商業信用違約行為的發生,促進市場秩序執行。

  ***4***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提高。①中小企業應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盡各種辦法來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規範經營並按現代企業制度,挖掘內部潛力,按市場規律發展經濟,重視科技開發和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檔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財務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建立良好的企業信譽,爭得銀行對客戶的廣泛信賴和支援。②在用人機制上,設計合理的工資獎金分配辦法,健全職工勞動保險和醫療保障制度,吸引一些優秀的科技、管理人才,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同時,做好職工的後續教育工作,為企業當前和今後的發展提供動力。③中小企業要制定長遠的發展計劃,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小企業在成立之初就要建立自己長遠的發展規劃。長遠的發展規劃能夠使中小企業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不會因為近期的利潤而裹足不前。同時,詳細具體的長遠發展規劃能夠使貸款機構對他們充滿信心,改善貸款環境。?

  ***5***構建有效的、多層次的融資系統,從間接、直接兩方面同時著手。①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更有效,更大程度的滿足多樣化的市場主體、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對資本的供給與需求,有利於推動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創造條件。有利於中小企業通過多元化渠道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②間接融資。政府應大力發展地方性、民營中小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應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服務組織體系,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中小企業金融機構融資提供資訊支援。政府應轉變觀念,由“管理為主”變為“服務為主”,開展“一站式”辦公,提高政策和資訊的透明度,提高政府辦事的效率,徹底改變企業對政府部門“難、繁、慢”的印象,更好地為企業融資服務。?

   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1***中小企業融資狀況有所改善。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業貸款”。2年國務院釋出《關於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進入制度和體系建設階段,特別是我國制定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以法律的形式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及融資提供了有力的保護和支援,中小企業融資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27年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成立近三年、截至目前擁有138位成員的中小企業,共有2家公司推出了21個再融資計劃,計劃融資12.36億元,其中6家公司已通過非公開發行或發行可轉債融資22.92億元,僅佔中小板IPO融資總額的5.67%。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中小企業板的再融資能力亟待加強,而深交所擬推出小額再融資豁免制度,將有助於進一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2***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舊嚴重。中小企業可以從政府資助、銀行信貸、資本市場、融資租賃、產業資金、民間資本等渠道取得資金,這些構成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渠道和內部融資渠道。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問題。?

  ①中小企業的融資通道過窄。由於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准入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據中國人民銀行2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即直接融資僅佔1.3%。由於我國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缺乏完備法律保護體系和政策扶持體系,影響創業投資的退出,中小企業也難以通過股權融資。另外,現在我國極為缺少切實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很多商業銀行原來也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可由於資金、服務水平、專案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嚴格,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②缺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就中小企業自身來講,固定資產較少,貸款受到限制和自身的信用度的問題,造成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減少。?

  ③自有資金缺乏。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內源融資,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據國際金融公司研究資料,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佔我國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和26%,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不足1%。?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1***中小企業自身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經營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在管理模式上仍停留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上,企業制度更新滯後,與市場環境轉換不同步。?

  ***2***銀行信貸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以後,在信貸管理中推行的授權授信制度,以及資信評估制度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制定的,使信貸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和其他大中型企業的意願得以強化,而且近兩年來,銀行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企業、大行業”集中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同時,由於中小企業貸款具有金額小、頻率高、時間急等特點,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相對較高,在商業銀行尚未將盈利最大化作為主要經營目標的前提下,這就影響了銀行的貸款積極性。?

  ***3***缺乏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制度和法律。有關的法律法規根本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所有制構成比較複雜,而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按照所有制的性質來制定,這使得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處在不同的競爭起跑線上;另一方面某些法律法規對中小企業也不適用。如《貸款通則》、《擔保法》等法律規定的有關企業抵押擔保的要求,是多數中小企業很難達到的。?

  ***4***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社會誠信缺失嚴重,金融市場的利率還未完全放開,直接融資門檻較高,債券市場不是很發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等問題,都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巨集觀層面上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