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營銷的論文

  我國改革開放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鄉居民普遍開始關注和重視自己的生活質量,於是度假、休閒等旅遊需求急劇增加,國內旅遊的發展如火如荼。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篇一

  一、我國旅遊市場的發展概況

  旅遊業正在發展為世界上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中國旅遊市場在21世紀將進一步擴大,中國豐富的旅遊資源不斷得到開發,旅遊產品結構不斷完善,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旅遊的大環境逐漸優化,這些都為中國旅遊市場的擴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發達國家發展旅遊業的經驗表明,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後,旅遊的大眾化、普遍化便開始迅猛發展,我國已經達到這一臨界值,說明我國的大眾旅遊時代很快就要到來。由此可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旅遊從無到有、從有到旺,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觀光旅遊。在中國沿襲了15年到20年,特點是“白天看廟,晚上睡覺”,最大的收入來源於門票,對於其他相關行業沒有太大的帶動作用,遊客重遊率低,多數屬於“到此一遊”或“瀟灑走一回”。遊客消費質量低,生態破壞嚴重,導致“吃祖宗飯、造子孫孽”。對當地的經濟只能有補充性的作用,不可能產生根本性的拉動或起到支柱性產業的作用。

  第二個階段是休閒旅遊。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左右時,恩格爾係數達到40%,休閒旅遊應運而生。人們休閒旅遊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觀光,還要追求身心放鬆的自由心境。休閒旅遊是近幾年才漸漸興起的,最顯著的現象就是“五一”“十一”黃金週,或“農家遊”“自駕遊”等。這個時候的旅遊有可能成為支撐性產業,比如海南的三亞、河北的北戴河,人們可以一年去兩三次,每次呆上一週。第三個階段正在形成之中,以體驗旅遊和產業鏈經濟為特徵。特點是注重景點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內涵的挖掘,進一步提升遊客在精神層面的體驗和感受,強調遊客對歷史、文化、生活的體驗,強調融入性和參與性,其背後的經濟意義更不可小視:不僅可以提高遊客的忠誠度,而且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篇二

  旅遊業的現狀和趨勢

  ***一***旅遊消費需求總量迅速增大

  據統計2001年我國國內旅遊者為7.84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為3522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次數將達到19.82億人次,大致相當於每個國民一年出遊1.5次,國內旅遊收入將達到30436.6億元,相當於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7%左右,僅國內旅遊的貢獻就足以確立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

  ***二***旅遊休閒的機會增多

  在“十五”期間推行的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合理調整居民的非工作時間將增至3-4周,這就意味著國民的非工作時間將增至130-140天,閒暇時間的增多勢必為國民創造更多的出遊機會。20年後,工薪階層一年出遊2-3次將成為尋常之事。

  ***三***出遊的空間範圍進一步擴大

  出境旅遊將成為國民的重要旅遊活動。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出境旅遊將躍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數將達到1億人次。隨著消費出境旅遊將從目前的邊境、港澳、毗鄰國家等近距離的出境旅遊逐漸向中遠端的洲際旅遊轉變,由目前的觀光旅遊逐漸向休閒度假旅遊發展。

  ***四***旅遊消費漸趨理性化、個性化

  “半軍事化、拉練式、追求看最多景點的觀光旅遊”逐漸轉向“追求舒適靜謐”為主要目的的休閒度假旅遊和“體現個性審美”的民俗文化、生態環保、體育健身等特色旅遊。出遊方式也將從目前“隨團出遊”逐漸轉向自行組織、自駕私家車的“自助旅遊”。

  三、旅遊業的市場營銷 中國的市場正處於轉型階段,與西方成熟市場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雖然整個旅遊行業的營銷意識普遍不強,營銷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還沒有旅遊營銷意識,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先進理念和成功的運作經驗進入了中國,這些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將被有識之士通過與中國特色的有效“對接”,合理運用到我國的市場實踐當中,從而有效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歸納起來營銷的主流特徵如下:

  ***一***、 樹立科學的營銷觀念做一個科學的營銷規劃

  旅遊營銷發展到今天,觀念、認識、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旅遊產品可以帶給遊客超出他***她***期望的體驗,他***她***就很滿意,然後對他***她***的親人、朋友或周圍的人講整個遊玩的美妙感受,促使他們也來景區消費。這是一種最有效,也最經濟的營銷方法。因此營銷一定要樹立這種廣義上的“以人為本”認識,以遊客為導向設計產品、設計營銷策略。這樣可以根據實際的建設情況適時的進行營銷工作,從而避免盲目的、衝動的、無序的開發市場,科學的營銷規劃可以事半功倍,目標準確,更有效的使用資金,從而帶來豐厚的收益。

  ***二***、 對旅遊產品科學定位

  首先要對自己的旅遊產品有所認識,根據景區所提供旅遊產品的主要內容和特徵,組成完備的營銷組合,然後再來考慮其營銷策略的制定。要想在紛爭的旅遊市場中取得優勢,就得在資訊傳遞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揚給廣大消費者,並能牢牢抓住消費者,讓自己的產品佔據一定的市場地位。可以採用以下定位的方法:

  1、攀附定位 攀附定位是一種“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的市場影響來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亞譽為“東方夏威夷”,把雲臺山譽為“北方九寨溝”。採用這種定位方法的景區並不去佔據攀附物件的市場地位,與其發生正面衝突,而是以近、廉、新的比較優勢去爭取攀附物件潛在顧客群。2、心理逆向定位 心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費者一般思維模式,以相反的內容和形式標新立異地塑造市場形象。比如,寧夏的沙坡頭,內蒙古的響沙灣本是沙漠,一般遊客不會把次作為旅遊的目的地,而利用此逆向的定位,把此打造成以沙漠文化為表現形式的旅遊勝地。遊客也正是逆向思考“沙漠怎麼還能旅遊”,從而產生興趣前來遊玩。3、狹縫市場定位 狹縫市場定位是旅遊地不具有明顯的特色優勢,而利用被其他景區遺忘的旅遊市場角落來塑造自己旅遊產品的市場形象。4.變換市場定位 變換市場定位是一種不確定定位方法。它主要針對那些已經變化的旅遊市場或者根本就是一個易變的市場而言的。市場發生變化,旅遊主打的特色定位就要隨之改變。

  ***三***、準確的選擇市場

  1、要先以地域為界去選擇市場。旅遊市場的選擇是分層次的,首先要以地域為界去選擇市場,然後再考慮其他影響旅遊的因素。在以地域為界選擇市場時,應該遵循由近到遠、逐步擴大的原則展開市場營銷。2、營銷要瞄準中心城市。以旅遊地所在地為中心,以距離遠近為半徑,按地域把旅遊市場劃分為近、中、遠三個梯次,分別對應於市場發展的近期、中期和長期規劃。旅遊是一種時尚消費,所以重點要抓中心城市旅遊市場。3、特殊群體的市場。這類市場大多數以宗教、登山、戶外運動為主,多數遊客是出於自身的興趣前來旅遊。

  篇三

  1、注重文化的同源性

  同一區域內的旅遊地點,無論其旅遊資源是以自然風光為主,還是以人文景觀為特色,都會被打上深刻的區域歷史文化的烙印,只是各自景區旅遊資源載體所呈現的區域歷史文化內涵的側重方面有所不同。正是這種不同的特色組合在一起,才鑄就了一個區域深厚而獨到的旅遊魅力。進行聯合營銷十分必要。在旅遊產品的廣告宣傳推廣上,既強調區域旅遊整體品牌的打造,又突出各自地獨到的旅遊資源魅力。參與聯合營銷的會員在涉及旅遊地資源開發、產品和線路設計、產品組合包裝、定價、客源市場分析、營銷戰略的制訂實施、旅遊相關資訊資源共享、知名度和整體形象的塑造上,要堅持目標一致性、利益共享性,強調行動協調性、投入多元性,共同出謀劃策,發揮各自所擁有的資金、技術、區位、人才、資訊、知名度、營銷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以“合力效應”來達到憑個體力量不能達到的營銷效果。

  2、締造區域旅遊統一品牌 在宣傳中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時,力求找到優勢進行聯合營銷的經濟合作點和文化結合點,變互相拆臺為共同搭臺。應當結合各自的品牌效應和優勢專案,構建出統一的品牌聯合體。實現資源共享、宣傳互惠、客源互流,消除紛爭和避免資源的浪費,進而推動區域管理建設,促進交通的改善,降低旅遊成本,增加效益,實現共贏。

  3、旅遊景點雖然受地域限制,但發展市場的空間還是無限的。旅遊可以採取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內涵型發展模式,一種是外延型發展模式。

  綜上所述是我對旅遊市場營銷的認識和分析。

  參考文獻

  1.毛勇,《北方經貿三峽重慶庫區國際旅遊市場營銷策略研究》,《經濟縱橫》;

  2.李天元,《市場定位還是形象定位———旅遊企業市場營銷中的定位問題》,《旅遊學刊》,2001年第2期***雙月刊***;

  3.張曉慧王誼苟小東,《秦嶺北坡森林公園旅遊市場營銷新策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遊雲飛,《森林旅遊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策略》,《福建林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