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怎麼種

  萵筍是消費量較大的蔬菜之一,既可鮮食,又可乾製或醃製,栽培面積與用途有逐年擴大的趨勢。那麼萵筍應該怎麼種?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紅萵筍種植技術

  1、播期確定:春萵筍,12-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萵筍,4-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陽網覆蓋,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萵筍,7-9月利用遮陽網覆蓋播種,育苗移栽。越冬萵筍,10-11月露地育苗。

  2、定植與管理:

  定植時,選擇排水條件好的壤土,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20-1.50米寬的高畦。起苗前,先將苗床澆水。

  春萵筍,苗齡25-30天,5-6片葉時定植,株行距20釐米×27釐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葉柄基部為宜,栽後澆壓蔸水。以葉上市,株行距15釐米×20釐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底肥一次施足,並蓋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漬。大棚和露地栽培,選晴暖天氣中耕1-2次,適時澆水追肥,前期淡糞勤澆,保持畦面溼潤,植株基本封壟時,可嫩株上市。以莖為產品的,每畝澆施尿素15千克1-2次。

  秋萵筍。苗齡25天定植,株行距25釐米×***30-35***釐米,以嫩株上市,株行距15釐米×20釐米。選陰天或下午定植後,及時澆壓蔸水,並利用大棚、小拱棚或平棚覆蓋遮陽網,緩苗後撤去。少中耕、淺中耕,淡糞勤澆,保持土壤溼潤,在植株封壟期前後,每畝施3-4成腐熟人畜糞3000-4000千克或15千克尿素2-3次。

  越冬萵筍。苗床底肥不宜過足。苗齡40天左右採用地膜覆蓋定植,株行距***30-35***釐米×***30-40***釐米。成活後追施1-2次淡糞水,如翌年以成株上市,越冬前應注意煉苗,不宜肥水過勤,防止苗期生長過旺,冰凍前重施1次防凍肥水。翌春及時清除雜草,淺中耕1次,追肥濃度由小到大。莖基開始膨大後,追肥次數減少,濃度降低。採用地膜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底肥,注意通風管理。

  3、培育壯苗:

  3.1 整土。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5-7天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或複合肥500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後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種。

  3.2 種子處理。在5-9月播種的,由於炎熱高溫,種子發芽困難,播種前需低溫催芽。即將種子在涼水中浸泡6-7小時 後用溼布包好在20-25℃處催芽至80%種子露白。或用涼水將種子浸泡1-2小時,用溼布包好,置於井下離水面30釐米處,每天淋水1-2次,3-4天即可發芽,也可將種子浸泡24小時後,用溼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櫃內,在-3~-5℃下冷凍24小時,然後放在涼爽處,2-3天即可發芽。

  3.3 播種。春萵筍,大棚育苗播種時,先揭開苗畦上薄膜,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摻在少量的細沙或細土中拌勻後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種子25-30克。播後覆土0.30-0.50釐米,蓋嚴薄膜,夜間加蓋遮陽網或草苫保溫。露地育苗加蓋小拱棚。幼苗出土前,晚揭早蓋覆蓋物,不通風,提高床溫。幼苗出土後,適當通風,白天保持床溫12-20℃,夜間5-8℃。遮陽網早揭晚蓋,2-3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距4-5釐米。移栽前5-6天,加大通風煉苗。

  夏萵筍選陰天播種。4-5月上中旬播溼籽蓋薄膜,出苗後撤去。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用小拱棚或平棚覆蓋遮陽網至出苗或2片真葉。大雨天用遮陽網覆蓋防雨水沖刷。10平方米播種5-10克。2片真葉前間苗1次,4-5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距10釐米。健壯苗還可按株行距10釐米左右高密度栽植。每次間苗、定苗和移栽緩苗後,結合澆水施腐熟稀糞水。雨天清溝排漬,定植前15天左右澆1次0.50%尿素水。定苗或移栽後25天左右,可陸續採收嫩株上市。

  秋萵筍播前先將床澆溼澆透,播後澆蓋1層3-4成濃度的腐熟豬糞渣及覆蓋1層薄稻草,或覆蓋黑色遮陽網,播發芽籽或溼籽。出苗前雙層浮面覆蓋在苗床土上,出苗後蓋銀灰色遮陽網。早晚澆水肥,保持床土溼潤,及時除草間苗。

  4、病蟲害防治

  萵筍霜黴病,選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或58%雷多米爾500倍液,或40%疫霜靈可溼性粉劑200倍液,或72.20%普力克水劑800倍液等輪換噴霧。萵筍病毒病,及時用氧化樂果或抗蚜威等防治蚜蟲。發病初噴霧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抗毒劑一號水劑3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倍液等輪換使用。萵筍菌核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700倍液,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輪換使用。萵筍黑斑病,用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40%克菌丹可溼性粉劑4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

  5、採收、採種

  在莖充分肥大之前可隨時採收嫩株上市。當萵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為收穫萵筍莖的適期。秋萵筍為了延長上市期,延遲採收,可採用在晴天用手掐去生長點和花蕾,或蓮座期開始,每隔5-7天噴350-500毫克/千克矮壯素2-3次,或在基部肥大時每隔5天噴2500毫克/千克青鮮素2次。

  萵筍採種以越冬的春萵筍留種為好,留種株品種間隔離1000米左右。選留生長健壯,具有本品種特徵特性的植株,間拔以後,保持株行距33釐米以上見方,去掉老葉,增施肥水、培土,促側枝生長。開花時適當摘除部分枝,插支柱防倒伏,花期不能缺水,花謝後減少灌水,開花後20-25天,種株葉片正常發黃,種子呈褐色或銀灰色,生白色冠毛時,及時採收。

  綠萵筍栽培技術

  春秋兩季栽培,春季1月下旬~3月初在溫室或陽畦育苗,苗床夜溫不低於5℃,中午不超過35℃,防徒長。苗齡30~45天,有5~6個葉時定植。栽植密度為30~35×25~30cm,緩苗 發棵後和開始結球時各追一次肥,氮肥施用量不要過多,以免植株腐爛,經常均勻澆水保溼, 結球后期適當控水,以防裂球或腐爛。葉球基本包實後及時收穫。遲收,花莖易伸長,致使 葉球變尖或開裂。收時輕拿輕放,防止碰傷或發生腐爛。散葉萵筍除整株收外,可以分次剝收外層葉片。

  小棚早熟栽培者12月至翌年1月上旬播種,2月下旬~3月中旬定植。棚溫保持20~25℃, 結球后逐漸降溫,溫度過高容易抽薹。秋萵筍7月下旬~8月下旬播種,夏秋高溫期萵筍種子休眠,不易發芽,用5ppm赤黴素浸種 6~7h,或將浸溼種子放於5℃左右地方或冰箱冷藏室內催芽,可打破休眠,促進萌芽。苗期 須設棚遮蔭防雨,苗齡25~30天。

  萵筍霜黴病症狀: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葉片上呈圓形或多角形退綠或黃綠色斑,背面長出白色黴層,後期病斑變褐色,連成片時,葉片乾枯。發病條件:該病為真菌病害,在15~17℃的冷涼條件下,加上多雨、多霧、露水重的天氣 發病嚴重。此外,定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灌水太多、排水不良、田間溼度大時,發病流行嚴重。

  防治方法:與其它作物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

  田間管理:定植時選用健壯的無病苗。加強中耕、肥水管理,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深埋或燒燬。

  藥劑防治:發病初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40%乙磷鋁4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72 %克露750倍液。上述藥劑之一,或交替應用,每5~7天1次,連噴2~3次。

  萵筍菌核病症狀:植株莖基部受害,出現水漬狀病斑,褐色,後漸腐爛,地上部枯萎。潮溼時,病斑上長出絲狀物,後漸形成鼠類狀菌核。發病條件,該病為真菌病害。在春季溫暖多雨時易發病。此外,排水不良、植株密度過大、通風不良 時易發病流行。

  防治方法:1.輪作:實行3~4年輪作;2.田間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風條件,適當澆水,降低田間溼度;3.藥劑防治:發病初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50%氯硝胺1000倍液,50%速克靈1500倍液, 50%農利靈1000倍液。上述藥劑之一,每7天1次,連噴2~3次。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