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品牌定位的同質化現象

  現在的珠寶市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市場環境?同質化現象嚴重,珠寶市場或者珠寶設計師出現危機又是基於一個什麼樣的原因?珠寶之家在採訪“設計師與品牌攜手共進,共榮共贏”專題的過程中,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業內專家告訴筆者,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於一些珠寶品牌定位不夠清晰。以下是該專家的部分觀點。

  中國珠寶市場的三個定性

  現在珠寶市場的環境比前幾年要好的多,前幾年的珠寶消費人群很多都是暴發戶,而現在基本都是80、90後的年輕新生代人群,大多接受了中高層教育,雖然收入不高,但資訊不少,喜歡看些時尚雜誌,所以現在的中國首飾不能再照著以前他媽媽這樣上一代人喜歡的款式去設計,他們肯定不喜歡!有人說真正好的東西很貴他們消費不起,這個觀點錯了,其實還是有既便宜又好看的,比如說宜家家居,它裡面的商品就是既時尚價格又能讓人接受的。現在很多年輕的設計師他不瞭解市場,不知道給誰畫,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喜歡,那消費者就更不喜歡了。中國人有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不管是做品牌還是做宣傳,一定要自己先喜歡先認可了才行。

  但是,整體大的中國珠寶市場我給他定性為三句話:小鑽市場、三線市場和婚禮市場,其實這三個定性是很負面的。小鑽市場就是大鑽石買不起,又不敢用泛材料,只用那種很小很小几分或者幾十分的鑽石,其實也體面不到哪兒去;三線市場,我們以時尚的貼近度來劃分市場,你會發現一線市場賣不過二線,二線市場賣不過三線,越是偏僻的小鎮區的商場生意越好越火,其實這個也是我們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沒有哪個時尚產業是從農村開始興旺的。當它走向農村的時候就應該是市場飽和了,生命週期也已經到了侷限和尾端,這是一個鐵律。第三個婚禮市場,現在很多品牌都在拼命搞婚禮文化,而這個文化是基督教的,基督教的情侶對戒分的很清楚,有訂婚戒、婚禮戒等,沒有說是情侶戴的對戒。

  危機源於定位的同質化

  現在很多品牌和老闆喜歡去商場開店賣東西,而商場是以最大人流量為目標的,所以他追求的是量而不是利潤。很多東西你想賣可商場不允許你賣,如果你一件產品只賣五百八百他的營業額從哪裡來,他一定要你賣上萬的東西,越貴越好,哪怕一點利潤都沒有,賣一件是一件,這就是個大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商場要追求量,在定位上就要選擇最大的人群,這樣很多品牌本身定位就同質化了,也就導致了市場的同質化,所以你責怪設計師設計出來的產品同質化是毫無意義的。比如說我們做西裝,我們就只能做成西裝的樣子,如果做的很個性就不是西裝了。

  還有一點,現在都是老闆有話語權,老闆讓你做什麼你就得做什麼,篩選作品的時候都是老闆說了算。我們說什麼是原創設計,原創設計就是畫一個別人沒畫過的東西,有些東西別人畫了你也去畫,那是因為市場的需要。其實任何一個有專業水準的設計師都可以畫出原創設計,就是一口氣讓他畫20個沒見過的設計,他也畫的出來,但是很多都推不出市場,賣不出去。你想,一方面要隨大流,一方面又要有個性,這是很矛盾的,所以本身我們對設計的要求就是不合理的。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設計師不要原創設計,而是品牌的市場定位不準,老闆心比較大,想把所有的市場都做進來,所以很固執的要把市場定位在他認為的區間。可真正很多珠寶老闆是不瞭解消費者的,所以導致品牌出現大量庫存,只能靠打折生存。其實定位有很多選擇,不一定要選同一個市場,也不一定要把所有的市場都做進來。

  所謂的市場危機、設計危機其實就是定位,一切生意不好也是因為定位不準。哪怕你的東西奇貴,定位太高每一件都是二、三十萬,你放心好了,只要你只做二、三十萬的生意,照樣有人買,就怕你還想賣兩、三千的,那就亂了。

  再舉個例子,我們租個8到10平米的店面只賣耳釘,這樣就意味著全城的耳釘你這都有,如果消費者知道有你這個店的話,就不會去只有十幾對耳釘可供挑選的店,而是來挑你上百對的耳釘,這就是定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