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高等教育同質化現象及其危害論文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世界各國都在搶抓機遇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我國的高等教育同樣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同時,也帶來了高等教育的同質化現象。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我國高等教育同質化現象及其危害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我國高等教育同質化現象及其危害全文如下:

  摘要:21世紀世界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各國之間的交流也更加多了。世界各國都在抓住機遇發展高等教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抓住了機遇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階段,許多大學正向著世界一流大學的方向前進。這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迅速發展的同時,同時也帶來了高等教育同質化現象。

  一,教育同質化的含義

  教育同質化是指學校與學校之間,無論是辦學目標還是辦學理念,改革目標以及改革的具體的措施;教學模式,評價模式都日趨相同;學校沒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在這種相同的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同樣的,具有相同的思維模式,沒有自己的獨特性,喪失了創造力、創新的能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現行的政府和學校自身有很大的關係。如由政府組織的各種達標工程、實驗性、示範性評審工程;各級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督導、而且檢查標準,驗收內容都是統一的。另外一些先進學校的各種宣傳、經驗介紹,學術交流使得學校競相模仿,使得學校辦在客觀上趨同。藉助外力推動學校課改、推動學校建設管理建設達標,在一定意義上是可取的,但是同時看到不斷的評比、評估、一流學校、先進學校的建設使得各學校的辦學模式相同。在相同的辦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什麼特色。

  二,我國高等教育同質化現象的表現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地發展。從高等教育精英化邁向了大眾化,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還在不斷的擴大。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高階人才的重要使命,社會的發展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挑戰。高等教育在發展、學習交流地的過程中無形地造成了高等教育的同質化現象;這與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相違背。我國高等教育同質化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等學校校區的建設

  梅貽琦先生在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就職演講中說道:“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提醒我們所謂大學不需要有許多的高樓大廈,不需要看起來有多氣派、巨集偉。大學之所以稱之為大學是因為自己的辦學特色,辦學宗旨,為國家培養出的人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大師。而如今我國各個大學都在競相圈地擴大校區,高樓拔地而起。各個學校豪華氣派的建築的背後是高額的貸款。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面臨著巨大的貸款,早在2007年有資料顯示高校的實際欠債總額已經超過4000億元。高校在呼籲政府投資的同時把大量的教育經費用在建造大樓上。

  豪華的大樓與先進的裝置並不能保證高水平的教育質量,試問那些高樓大廈能否帶來一大批大師。在國外一些先進的學校並沒有所謂的高樓大廈,也並不是都坐落在豪華的大都市。德國的哥廷根大學是世界著名的大學,屬於傳統的大學城,是“沒有校門和圍牆的大學”。著名英籍猶太數學家布洛諾斯基曾這樣形容哥廷根:“一切古老的大學均有美妙的相似之處。哥廷根正如英國的劍橋或美國的耶魯那般―偏遠而罕為人至。但除了那些學究們。”實際上大學並不僅僅是在辦學宗旨、培養目標、辦學理念上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築上也應該保持自己的特色。這些都是大學精神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民國時期我國大學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每所大學都保持著自己的特色,有著自己的大學精神。高等教育的發展促使教學設施不斷擴張,這是學校之間相互競爭、相互模仿的結果。

  2辦學模式的同質化

  教學仍然是高等學校的中心任務之一,也是高校綜合排名的評價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高校、國內高校的綜合排名促使許多學校競爭模仿成風。於是就造成了辦學的同質化。辦學模式的同質化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專業設定、教學模式等方面。首先是教學目標的同質化;在學習西方通識教育的模式下,雖然我國當今的高等教育是學習西方,但是我國的高等教育沒有自己獨特的培養目標。在美國不同的學校具有不同的定位,研究型大學就是研究型大學,綜合性大學就將自己定位為綜合性大學。而在我國當今大多數學下都朝著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

  在八九十年代一些師範學校專門為國家培養中小學教師,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示範人才。但是如今我過許多師範類型的學校都朝著綜合類型的高校發展。增加了各種型別的專業,幾乎囊括了專業的十三個大類。所有的專業都涉及到,但是不能帶來自己的特色,新的專業的設定必然要向其他的學校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稍不加註意就變成了模仿。另一方面其他一些非師範類型的學校也相應地增加了師範類型的專業。此外本來定位為文科型別的學校,卻增加了許多理工類的專業。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一些專科學校紛紛向本科學校邁進,一些本科學校就開始設研究生學院,而在國外學校的定位非常的明確。如美國只有20%-30%的學校是本科學校,不招收任何的研究生,只有6%的學校是研究生學校。

  第二在專業方面;在我國高等學校專業設定重複度非常的高。幾乎所有的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都有涉及到13個專業分類。在全國70%的學校設定了英語專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專業,一些學校也紛紛設定這些專業;如物流管管理,法律等等。專科學校也英語專業,法律專業,本科學校也有英語專業,法律專業;各個學校之間的課程設定也基本相同。有些專業在一個學校的名稱與在另外一個學校雖然不同,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差不多。例如英語專業的應用英語與旅遊英語,只是前者的涉及的範圍比後者更為廣泛,學習的內容要多一些但是畢業後的就業都一樣。而在國外每個學校讀與自己的特專業,如美國哈佛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它的特色主要在培養商業的精英。

  創辦於1701年的耶魯大學,在成立之初就問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為國家和世界培養領袖。該校從成立至今為美國培養了一大批領袖式人物,如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頓等總統。在歐洲酒店管理人員都由專門的學校來培養,而在我國這些人員都是一些學校或者學院的一個專業培養出來的。專門的學校培養出門的人才學習的知識必然是精確而廣泛,而僅僅是一個專業培養出來的,只是涉及到該專業的一些簡單的知識。其次是教學的同質化;現在我國教學的模式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學裝置也是幾乎相同;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方式主要是考試和論文。在大學為了各種證書考試學校不得不開設相應的課程。這種教學模式除了教師教授的方式不同之外就沒有自己的特色。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培養人才的失敗。

  三,高等教育同質化的危害

  高等教育同質化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學生自身的發展都有許多的弊端。高等教育同質化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國家資源的浪費

  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辦教育。但是大量的投資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大力的錢財被投入到學校校區的建設,校區的建設只是在物質方面得享受,並沒有給高等教育帶來真正的實用之處。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一大批學生進入高等教育;表面上看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是在這背後卻給家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超出了經濟所需要的人才,造成了人才的浪費。畢業生就業問題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2.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高等教育同質化的情況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具有相同的思維模式,學的專業大致相同。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創新意思,創造能力不高。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源泉,是國家向前進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的國家就會停止不前的。目前我國由於缺乏創新能力,許多專利、技術都是從國外購買過來的、自己的創新很少。我國經濟發展當中缺少核心技術,主要從事的是一些加工業,這與我國當前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另外一方面高等教育同質化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主義經濟需要人才的多樣性是相違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所需要的各種人才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並不是同一型別的人才都是一個模式。大量同一個型別的人才都湧入市場,有些學生供過於求而另一些學生則找不到工作;難以滿足社會主義經濟多元化的要求。

  3.不利於高等學校自身的發展

  高等教育系統與功能日趨複雜,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高等教育多樣化,高等教育同質化與高等教育多樣化是相違背的,這樣不利於學校自身的發展;使得一些學下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掉。高等學校的鉅額貸款使學校時刻有生存危機。經濟問題使得一些私立高等學校面臨的問題更大,一些私立高等學校面臨著許多經濟危機,由於政府不給予補貼,所以經濟問題是私立學校的主要問題。對於公立高等學校經濟問題也是學校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經濟是發展的源泉,沒有經濟的支撐高校也是很難生存下來的。由於經濟的問題一些較差的院校在硬體與軟體方面與其他的優秀的學校有著巨大的差別。

  如今許多學生都想進入較好的學校,也努力的向好的高校進入,這無疑就給這些學校帶來生源的問題,招不到學生意味著學校教學無法進行,沒有生源使得一些專科學校、私立學校舉步維艱,甚至會倒閉。學校之間在互相模仿與學習,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這是不利於高校自身的發展的;使得一些學校面臨著被淘汰。一所學校要想生存下來必須有自己的競爭優勢,自己的特色;所以同質化是不利於學校自身的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