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雞的市場銷售如何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在此種背景之下,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斷增加,對食品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傳統養雞模式產出的肉雞已經難以滿足公眾對於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追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篇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遊業的發展,作為優質雞種且有較大經濟效益的版納茶花雞的飼養量正逐年得到發展,特別是近些年市場上的小型草雞逐漸熱銷,而美名在外的茶花雞更是搶手。因此,適時發展茶花雞的養殖將給養殖者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盛夏的玉屏自治縣茶花泉園區,綠波起伏的油茶林滿目蔥蘢。遠遠望去,一幢幢紅瓦白牆“小別墅”點綴其間。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別墅”住戶是一群身份“高貴”的雞。

  “這種方式養出來的雞,品質好,所以價格也好。”養殖基地負責人田毅說,目前市場批發價23元一斤,上個月銷售了3000多隻,收入10多萬元。

  田毅今年27歲,思南縣人,大學畢業後在外打工。2012年,他坐火車回家途經玉屏,被油茶園良好的生態所吸引,萌生了“發展林下養雞”念頭。

  說幹就幹。2013年,田毅邀約玉屏的同學共同創業,最初養殖場建在玉屏朱家場鎮,方式是大棚圈養。

  今年,在地方政府支援下,他將養殖場搬到茶花泉園區,建起“小別墅”,採取分散放養。

  玉屏茶花泉園區以油茶產業為基礎發展興起,既是全省“5個100工程”中的農業園區,又是旅遊景區。是銅仁市農業園區景區化,農旅結合的典範。

  “一期建了雞棚65個,每個能容納200多隻,基本夠用。”田毅一邊帶記者參觀養雞“別墅”一邊介紹。

  建一個“雞別墅”要花7000多元,和之前建大雞棚相比,無疑增加了成本。但田毅說:“分散建雞棚,雞群減少了病害傳播,還為景區增添了一道景色。雖然投入大了,但品質起來了;產量少了,產值還在。”

  田毅扳起手指頭算了一筆賬:相同的投入,以前可以養1000只,現在只能養500只,但林下散養更生態,品質更優,每隻能賣100元,而之前只能賣到50元,所以產量雖減半,產值還相同。

  此外,油茶林下養雞,一方面既能除蟲,另一方面雞糞又能施肥,實現種植養殖多贏。

  “沒特色便沒市場,沒品質便不能成品牌。生態便是最大的品質。”田毅告訴記者,很多來茶花泉景區遊玩的遊客,都會被“別墅”吸引過來,無形中給他帶來收益。

  目前,田毅計劃以“茶花雞”為名打造品牌,積極拓展廣州、重慶的市場。

  “我們成立了合作社,有25個社員,同時還發動村民一起養殖。”田毅說,今年養殖計劃是出欄3萬隻,最終目標是年出欄20萬隻。

  篇2

  茶花雞聞名於我國西南地區,產於西雙版納周邊地區的深山老林。由野生紅色原雞經長期馴化選育而成,是國內不可多得的原始雞種。因其啼聲似兩朵茶花,故名茶花雞,它具有適應性強、飼養粗放、採食量少及成活率高等特點。

  茶花雞屬鳥綱雉科,因其啼聲似“兩朵茶花”,故名茶花雞,是我國特有的珍禽品種。茶花雞是由紅色野雞馴養,並採用“等量留種法”歷經十餘年繁育而成,現開始推廣飼養。

  一、外貌特徵

  茶花雞體型矮小,羽毛緊貼,軀體勻稱,近似船形。頭部清秀,其冠多呈紅色單冠,少數呈豆冠或羽冠。啄黑色,眼大有神。色彩以黃色居多,也有褐色和灰色。肉垂紅色。腿腳黑色,少數黑色帶黃色。公雞羽毛除翼羽、主尾羽、鐮羽為黑色或黑色鑲邊外,其餘為紅色。母雞除翼羽、尾羽多數是黑色外,其餘羽毛為麻褐色。

  茶花雞成年公雞體重l~1.5公斤,5月齡開啼;母雞體重1~1.1公斤,6月齡開產,年產蛋l30~150枚,蛋重約38克,蛋殼呈深褐色。

  二、經濟價值

  茶花雞肉質結實,清香,肉細嫩,品質純正,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和維生素A、C、E、K及核黃素、硫胺素等多種維生素。具有補肝益腎、強筋壯骨、清虛熱的功效。婦女產期多吃未開產的仔茶花雞,並連骨剁碎吃,能夠滋補強壯,增加奶汁。目前在全國各地市場上難覓茶花雞,因此適時開發和發展茶花雞養殖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飼養特點

  1、適應性強:

  茶花雞不僅適應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飼養繁衍,而且對高寒地區惡劣多變的氣候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2、生長快:

  茶花雞早期生長迅速,雛雞出殼後10天主翼即長齊。雛雞出殼時體重約為23克,1月齡時體重為初生重的6倍多,達180克。以後生長增重稍緩慢,屬快羽型。

  3、粗養粗放:

  採食量小:茶花雞從初生到2月齡,平均每隻日採食量不足30克。以飼餵稻穀、竹筍、樹葉、萊葉、嫩芽為主,也可飼餵全價混合飼料,肉料比為1:2.5。

  4、成活率高:

  茶花雞飼養方法與普通家雞一樣,可放養或圈養。茶花雞性情活潑,有較強的結群性,可規模飼養。只要做好雛雞免疫程式和保持飼養環境衛生,茶花雞一般極少生病。茶花雞種蛋受精率為89%~95%,受精蛋孵化率為90%,種蛋孵化期21天,育雛成活率在90%左右,就巢性較弱。

  茶花雞不僅適應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飼養繁衍,而且對高寒地區也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全年各個季節全國各地均可飼養。茶花雞作為一個優質雞種,尤其是版納茶花雞飼養量正逐年得到發展,特別是近些年市場上小型草雞逐漸熱銷,而美名在外的茶花雞更是搶手。

  一,雛雞的飼養 雛雞出殼後應採用保溫棚育雛,材料可因地制宜,飼養方法可

  採用平地養殖。 育雛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1***溫度:第1~3天育雛室溫度為33~34 ℃,以後逐日下降,每週下降1~2℃,以雛雞均勻分佈不堆疊為宜。溫度過低,雞則堆疊於熱源邊,造成壓死;溫度太高,雞則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出汗。保溫熱源可用紅

  外線燈、 電熱管等。

  ***2***飼餵:開食前先用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飲水。2~3小時再投喂全價小雞料, 敞開投料,供足清水,讓其自由採食飲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只, 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墊料潮溼,則要及時更換。

  ***4***防病:主要預防白痢和球蟲, 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黴素拌料或每隻2000單位的青黴素和鏈黴素飲水,3天一交換。 二,中成雞的飼養 脫溫後的雞可採用常規圈養和野外散養兩種方法,圈養即用雞舍配以運動場飼養,喂以飼料並配以青綠植物。因茶花雞仍保留野生原雞喜歡上樹的習慣,故應在雞舍及運動場上搭建一些棲架供雞隻跳躍棲息。另一種方法是野外散養,據上海奉賢莊行新興珍禽養殖場的飼養實踐表明,利用果園、樹林地將雞放養其中,適當搭建一些簡易棚,供雞隻避風擋雨,遮蔭避寒。採用這種方法,雞隻除適當補飼外,讓其在內覓食昆蟲、野草,將大大提高商品雞的品質和銷售價,同時可大大減少果林地的病蟲病,雞糞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機肥料.三,種雞的飼養 種雞必須選擇個體健康、品種特徵突出、體形強健的雞隻,並在百日齡後限量飼餵, 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雞料只喂一次,至5月齡進入產蛋期時逐步改用種雞料投喂,讓其自由採食,每隔3天新增適量的蛋雞多維,服用3天,另新增氯化膽鹼、 礦物質等,多喂青飼料。調整密度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並逐步補充人工光照,每週增加半小時,直到光照時數為16~1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