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經營管理

  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中小企業獲得了有史以來的巨大發展,但中小企業的發展仍然面臨多種體制內外的問題,變革仍需繼續。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你帶來的“”,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作者:張玉芬

  提要 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中小企業獲得了有史以來的巨大發展,但中小企業的發展仍然面臨多種體制內外的問題,變革仍需繼續。本文通過闡述的特點,指出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經營管理的問題,進而提出中小企業變革的一些途徑。

  關鍵詞: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變革

  中小企業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發揮著大企業難以取代的作用,日、美、德等國家的中小企業是這些國家技術創新、專業化合作、勞動就業的重要領域。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多種型別的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體制改革過程中的地位日趨突出,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如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低、資金不足、技術落後、裝置陳舊、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等。目前,中小企業佔我國工業企業總數的99%,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68.5%,佔現有出口生產企業的95%,因此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整個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研究分析它們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對實行有效的變革十分重要。

  一、活動的特點

  經營管理活動與企業規模、所處的行業特點以及市場特點密切相關。一方面受企業規模限制,中小企業所擁有的資源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劣於大企業,內部組織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面臨的市場比較狹窄,競爭對手眾多,處於“價格接受者”的地位。因此,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必然呈現自身的特點:

  第一,經營管理的單一性。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的內容和範圍一般都比較狹窄,所以經營管理的組織形式、方法手段,管理人員等方面都呈現出單一性。由於受資源有限,產品型別較少以及行業性質的限制,中小企業也沒必要全方位地加強經營管理,只要強化某些關鍵環節就可以生產和市場競爭的需要。

  第二,產品轉換和資金轉移的靈活性。大企業“大而全”,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很大的慣性,相對而言,小企業“小而精”、“小而專”,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靈活性使小企業進入或退出一個產品市場的成本相對較低,尤其是進入一個新產品市場,新產品一開始市場需求量都比較少,大企業一般大規模生產,冒很大的風險,而小企業一般投資額都不大,小規模生產,相對風險低一些。

  第三,企業員工有較強的歸屬感。小企業的從業人員較少,要求經營管理的專業化水平低,這為普通員工參與管理提供了條件,員工參與經營管理不但開發其智力,調動其積極性,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增進了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聯絡和了解,加強了企業內部的團結和歸屬感。

  第四,經營管理的創新性。發展得好的中小企業很多都具有創新這一特點,它們的經營管理者從企業發展的戰略角度著眼,以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涉足技術密集型的領域,挑戰在資本、技術和人才各方面都更有優勢的大企業。實際上,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相對較高,它能根據專案的需要,集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致力於開發週期短、見效快的技術,注意量力而行,符合實際;加上小企業組織機構安排靈活有彈性,上下級關係比較融洽,減少了市場資訊損失。這種靈活的技術創新體制,符合中小企業經營的特點,有利於企業和市場的緊密結合,較快地獲得經濟效益。

  二、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經營管理的問題

  由於體制政策的原因以及自身發展的各種限制,我國中小企業在改革開放前沒有經營管理的自主權,普遍實行的是生產型管理,這種管理型別的企業主要是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為目標,至於是否適合消費者的需要,滿足市場需求並不是企業所關心的問題。改革開放後,雖然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促使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型別的轉變,但我國中小企業仍未能真正地成為市場的主體,加之日趨嚴峻的市場競爭,出現了不少問題:

  第一,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中小企業的領導者受到自身素質的限制,對企業的未來發展不作籌劃,得過且過。很多企業不講求效益,在對市場未進行充分認真研究的情況下,盲目爭上專案,搞低水平重複建設。有些中小企業管理者雖然是科技人員出身,可以引領企業走高科技道路,卻常常忽視市場需求,不注意營銷管理,導致失敗。

  第二,組織體制不合理。體制多以生產型為主,市場營銷、技術開發能力薄弱;管理層次混亂,職責不清,導致工作效率低;管理者許可權不清,缺乏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有些經營管理者專制思想嚴重,缺乏民主意識;規章制度不健全,難以落實,加之管理不嚴格,常出現生產秩序、工作秩序的混亂。

  第三,經營管理思想觀念陳舊落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許多企業仍然抱著等經濟過熱、賣方市場、優惠政策的思想,或者想要靠國家、政府的扶持政策,缺乏開拓市場的意識、能力和方法,使企業沒法發揮潛力,產品滯銷,資金週轉緊張。

  三、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變革

  中小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其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本身就是通過協調企業內外關係來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並實現企業生存發展目標的一種活動。經營管理的變革也就是適應環境的變化,使企業朝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方向改變內部各種關係,引進新的觀念、制度實現突破。面對我國中小企業目前遇到的問題,從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角度緊迫需要實行以下幾方面的變革:

  第一,企業內部管理組織機構與制度的變革。組織機構需要精簡,壓縮非生產性管理人員,使企業在經營管理組織機構上的特徵得以恢復,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勞動用工制度,實行競爭上崗,優化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組合,把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改變企業內部分配政策,使其達到公平和效率,生產線上可以實行工效掛鉤,工資總額控制的原則,銷售人員的工資因其銷售情況而不同,而管理人員可以實行崗位效益工資;明確企業職能,提高專業化水平,家屬的福利設施要與企業徹底分離,實行有償服務。

  第二,重視“人”的因素。首先,充分利用和發揮民主性的特點。中小企業的規模有利於普通員工參與管理和監督,中小企業應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從而保持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有利於協調勞工關係。其次,提高職工的素質。職工素質的提高有助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的轉變,有助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主人公責任感,有助於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同時還有利於企業引進新技術、新管理觀念的採用,提高職工素質的方法主要是重視在職職工的技術培訓工作,加大考核、激勵力度,促進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經濟危機下分析

  作者:謝國雷

  摘要: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結合當前環境,從資金,人才,市場和技術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經營管理對策,確保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安全過冬。

  關鍵詞:金融危機

  由於受到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我國中小民族企業普遍存在的經營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我國的實體經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一些沒有了訂單的外資中小企業相續撤離,而對於中小民族中小企業來說,卻仍要面對諸多問題。國家在加大對中小民族中小企業扶持的同時,中小民族中小企業自身也要相應的作出調整。才能增加就業和再就業,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和實現GDP8%地增長。

  1、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1.1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受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壓力逐步增大,外貿出口受阻、內銷下降、效益下滑,虧損上升。大部分中小企業受到自身規模的限制,無法承受這樣的衝擊,經營面臨困難,甚至出現倒閉的情況。

  1.2中小企業融資難

  融資難、擔保難成為了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小企業自身,中小民族中小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和欠缺科學的財務管理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標準,而且還有相當多的中小企業自身信用觀念淡薄。其次是體制上的原因,中小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不同,造成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距離,市場體系不健全,金融環境不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1.3中小企業成本負擔過重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其他費用如行政性收費、中介機構費用等在中小企業成本中所佔比重增加。但中小企業產品的價格沒有改變,使中小企業的產品失去競爭力,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

  2、

  2.1加強資金管理

  資金無法正常運轉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破產的主要原因,在任何情況下資金的流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下,融資困難,資金的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中小企業的資金管理者要妥善處理好資金使用問題,來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這個資金困難時期。面對產品的需求減少,中小企業可以適當的降低價格,儘可能多地銷售產品,實現資金回籠。資金只有這樣流動起來才能實現其價值。一方面,現在大多數的銀行都推出了現金管理服務,中小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相應服務,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資金流動性,而且還可以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由於債券收益和利率呈反比,在央行降息後債券類產品風頭勁升,當前不少人放棄低迷的股市而進入了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反而高漲起來了。值得注意的是,購買債券,切不可逆市操作,要跟著趨勢走。另外,關注與自身關聯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隨時瞭解他們的資金情況,適當地給予幫助,同舟共濟。

  2.2優化人力資源

  經濟危機的到來同樣給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定位。一方面中小企業要盡力減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必須盡力挖掘員工的潛力。經濟危機一爆發,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普遍採取裁員的做法。這在當前形勢下確有必要,但是不能僅僅為了減少成本而盲目消減人員。應該有選擇性地裁減對企業沒有作用的人員,同時可以適當增加能給中小企業帶來真正價值的人。也就是說,可以把金融危機轉變為中小企業進行人員優化的一個契機,是一個重新儲備人才的時期。為了避免大規模的裁員,可以適當減少員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實行浮動工資。等到經濟復甦,市場需求增加以後再讓員工恢復原先的工作量。

  2.3轉型市場和調整產品結構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環境變化都很快,各層面的消費者的消費特徵、消費偏好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而言,既是風險,同樣也是機遇。中小企業如果找準產品定位,提前進行產品規劃,也能實現高利潤高回報。現在亞太地區是我國對外出口的重點,金融危機中,中小出口型中小企業應該找準這些目標,加大開拓力度,以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例如:由於歐美市場購買力的下降,去年1到7月浙江義烏玩具中小企業在海外的銷售額下降了兩成。義烏玩具中小企業迅速投向了中東、俄羅斯等國外新興市場,並且針對當地的民俗相應作出了調整。隨著這些市場採購高峰的到來,義烏玩具中小企業不僅沒有出現虧損反而盈利了。同時,中小企業應該利用國家通過啟動了四萬個億的投資計劃來擴大內需的機會,明確國家投資結構的變化,適當調整市場定位和產品結構。例如以生產中低檔電飯煲、電磁爐的華豐電器公司,由於出口受阻,企業及時調整了經營策略,在國家電器下鄉政策的引導下,把重點轉移到了農村市場。企業針對農村特點,改進工藝,降低成本,並根據顧客需求隨時調整產品結構,使得企業銷售業績增長。

  2.4技術創新

  除了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金融支援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是幫助中小企業渡過嚴冬根本所在。靠拼能源、耗資本來推動經濟增長不是長久之計,只有依靠技術進步,才能實現持續的增長。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作為中小企業應該加強技術創新。我國著名的家電製造業中小企業海爾集團從德國引進先進的技術,加以創新,生產出我國乃至亞洲第一代四星級冰箱,創立了海爾冰箱品牌。海爾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創新。大企業的長久發展都是如此,一個要想長久發展的中小企業就更必須依靠於技術創新。現在我們的中小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太少。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技術研發投資大,見效慢。中小企業家應當清楚地認識到技術投資對於中小企業長久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孫莉,張錦紅.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經營管理[J].科技資訊,2007,***4***:109.

  [2]盧敏.淺議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2***.

  [3]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81-82.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