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
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是隨著我國財務管理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一***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一階段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一階段,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關於企業財務本質;關於經濟核算的實質、客觀依據、考核指標體系、國民經濟核算和專業核算與群眾核算的關係;關於社會主義經濟中是否存在利潤。此外,這一階段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還涉及到社會主義的資金理論、成本理論、財務與會計的關係等問題。
***二***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二階段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二階段,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對財務本質的繼續討論,提出財務本質、價值分配論、價值運動論、本金投入與收益等。關於財務的職能,提出財務的二種職能、三種職能、四種職能、六種職能等觀點。
2.關於財務管理假設。共同的認識是財務管理的假設並非一個而是一組,但對其組成持有不同看法,如有的認為應包括理財主體與自主理財假設、資金市場健全假設、連續經營假設;有的認為應包括獨立理財主體假設、謀求價值增值假設、財務風險假設、財務關係客觀性假設、利益平衡分配假設、財務環境與財務文化決定假設、財務可管理假設等等。
3.關於財務管理的目標。提出的認識很多,分別有:企業利潤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淨現值最大化、所有者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資金運動合理化;還有人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當是多元的和具體的。
4.關於財務的主體。提出作為企業財務主體的,應當是企業本身。
5.從產權角度對財務管理的研究。有人主張應重視從產權角度對財務管理進行研究,並論述了產權理論與財務管理的關係、產權管理中的財務問題。還有人將產權分析與財務管理理論相結合,提出了所有者財務的觀點、出資者財務的觀點、經營者財務的觀點。
6.關於預算管理。有人認為實行預算管理是改善企業經營的重要措施,並從預算與國有企業改革、預算管理的內涵與本質、預算管理模式、預算管理特徵、預算管理的前提與條件等諸方面對預算管理進行了探討。
中、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比較
從以上的概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的差異,這差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關於研究物件和內容
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物件是財務活動本身,著重研究資金籌集、投資行為***主要在場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於財務管理實務。研究的內容是這些財務活動如何開展,具有哪些規律,如何去做會更好。
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物件主要是財務活動中的財務關係和財務概念,研究工作偏重於財務管理的上層建築。研究的內容主要有:財務關係應當是怎樣的;財務管理應當建立哪些概念,這些概念應當如何表述,相互關係如何等等。應當說,由於我國處於經濟轉型期,目前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物件和內容具有其合理性。
***二***關於研究方法方面
西方財務理論的核心構架是由幾大理論模組構成的,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資本結構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市場效率理論、期權定價理論等,這些理論都是回答事物是什麼、怎麼樣的,都是實證性質的理論,都是以實證研究結果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以實證研究為主要方法的現代西方財務理論,嚴格地遵循了邏輯實證主義的思維模式,相信推理和理論在獲得可靠性知識上的有效性,信奉事實的邏輯延伸。即首先提出理論做出預測,然後蒐集證據並構造模型,看檢驗結果是否與預先的理論預測一致。如果不一致,下一步或者是精煉理論,改變理論的假設基礎,或者是對實證檢驗進行精煉,直到結果能夠符合人們的理解。概括地講,思維軌跡就是從理論假設到實證檢驗。遵循這樣的思維方式,西方財務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就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而言,在我國財務理論研究中,無論哪個歷史階段,很明顯地是以規範研究為絕對主導。有學者以1981年到2000年20年時間發表在《會計研究》、《財會月刊》、《經濟研究》、《財政研究》、《金融研究》等7個刊物上的財務理論文章為樣本,統計出這一階段內使用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章共計53篇,只佔到總數的13.5%,而且全部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且大部分發表於90年代後期。研究表明,雖然實證研究備受關注,但是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迅速地在我國財務理論界傳播開來,形成絕對的優勢,取代規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