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面臨的現實困境

  經過多年的發展,很多企業都已經逐漸建立了自己的企業文化,但是很多企業文化建設仍存在種種困境。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現實環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並因此具備了作為企業文化主體的資格,使得建設新的企業文化成為可能。但是,在實際中我們看到,有著優秀的企業文化的企業數量太少,這與他們面對的市場環境有關。目前,在國內的企業文化建設中,要讓其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以下問題必須認真考慮。

  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有一些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一些文化因素,例如重視自身利益的小團體價值觀念;重視企業領導的價值觀念、講人情;喜歡論資排輩;不喜歡變化,願意保持傳統的經營策略;行為方式僵化,禁錮其他人特別是職位低於自己的人開創、實施新觀念的傾向。企業的發展還滋生出決策目光短淺、部門小團體主義等不良現象;人事部門習慣出臺很多規章制度,扼殺員工努力工作的意願和熱情,更很少鼓勵他們的員工發揮領導潛能;權利環節很多,資訊和問題的上傳下達很困難等。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特點是我們在建設企業文化時所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社會文化: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員工生活於社會,就職於企業,社會文化自然會滲透到企業,影響企業文化的形成。反過來,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分支和組成部分,良好的企業文化也有利於培養良好的社會文化[1]。二十多年來,我國遇到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並由此促進了社會文化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因此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可能迴避這些社會問題。

  企業轉制:市場經濟的逐步形成、加入WTO參與國際競爭、知識經濟的興起、人本管理的實踐,這些來自經營環境的大變化,對企業提出了強烈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因此,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要積極面對這些問題,克服困難,進行轉制,並結合自身特點逐步形成自己卓越的企業文化。

  全球競爭:我國加入WTO後,面對國際性大公司的挑戰,民族工業如何在人才、市場、產品等關鍵方面參與國際性的競爭;國際文化的傳播和碰撞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如何在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尋求平衡;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後過渡期保持生存與發展;如何構建適應當前及未來環境變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等,成了許多企業面臨的難題。

  建設階段:國際企業文化的建設和興起,是在經歷了“古典管理”、“行為科學”、“管理叢林”[2]三個階段之後,才進入企業文化建設階段的。中國企業的歷史較短,企業文化建設沒有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逐步積累和發展,因此,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但現實也不允許再按部就班的進行管理模式的發展,我們必須要積極、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各種管理階段的得失,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大力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

  中國的企業文化建設在面臨這些外部環境的同時,在實踐中還面臨著如下現實困境,這些是當前我們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深入思考且需要找到破解之法的問題。

  多元文化、市場競爭、企業發展使得——融合難

  ***1***不同型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隨著企業自身的不斷髮展和社會文化的進步,企業文化面臨的背景也日益複雜化和多元化。經濟全球化也為企業文化的融合鋪平了道路,讓身處這個時代的企業成為跨文化的人類群體組織;管理文化的發展為企業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參考模式,讓企業文化不斷推向深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為企業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借鑑意義,讓企業文化的發展更加全面、可行;環境文化的日益重要性對企業文化的發展提出了要求,讓企業文化的發展更加和諧。這些不同型別文化的發展使得企業文化和各種文化之間融合的難度加大。

  ***2***不同企業文化型別的融合

  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型別的企業文化,隨著人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跨國公司的不斷壯大和發展,公司員工之間不斷流動已不可阻擋,這就使得不同型別的企業文化面臨融合。具有各種不同企業文化特徵的員工在一起共事,難免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摩擦與不和諧的音符,因此文化衝突就會存在。這種文化衝突大多不會在領導面前表現得較為明顯,但卻在平級之間或部門之間的配合上產生阻滯,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與發展。同時,隨著企業的兼併和重組,許多大型企業集團一方面有著集團的企業文化,而另一方面各分公司又有著各自不同的企業文化,這種不同的企業文化還會因不同分公司老總的更替而隨之改變,使分公司的企業文化更多地是烙印上了不同分公司總經理的痕跡,進而使各地的使用者感受到同一家企業,但感受不到同一種文化,企業文化被人為割裂,集團企業文化與分公司的企業文化不能很好的融合。

  ***3***員工職業生涯與企業總體目標的融合

  企業文化存在的意義,一方面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生存,使企業組織具備不斷改進的能力,提高企業組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是為了實現員工個人職業生涯與企業總體目標的真正融合,使人們在工作中體會生命的意義,使員工個體得到全面發展,同時使企業整體得到可持續發展。“只有致力於人的發展的企業文化,才能鍛鍊強大的企業”[3]。長期以來,我國的企業大多隻注重投資與回報,注重現實的利潤,忽視了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片面的以為只要給予員工高工資、高福利,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與企業的發展便能相互融合了,忽略了員工很多真實的需求,從而使得員工職業生涯與企業總體目標不能夠很好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