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的艱辛勵志
無論是誰,創業都是艱難的,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堅持住。關於創業初期艱辛的勵志小故事。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篇1
衝動創業,跌撞成長
把美國最大的分類資訊網站Craigslist搬到中國去——這個想法是驅使楊浩湧當年回國創業的主要原因。當時的他,“對中國網際網路一點兒也不懂”,但就認準了分類資訊網站是個好東西。
“我覺得它***Craigslist***有那麼多人在用,就一定是有價值的。”他說,“許多偉大的產品都是這樣,不論社交網站還是搜尋引擎,在早期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商業模式,但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楊浩湧並沒有想太多,一心抓緊時間回國,想搶在別人行動之前佔領先機。回到北京後,他和一個兼職學生在兩個月內完成了網站架構。2005年3月,網站上線。但不久後,全國突然湧現出1000多家分類資訊網站。手裡只有湊來的10萬美元,楊浩湧不得不思考這筆錢應該花在哪裡、怎麼花。
當時,國內大部分網站效仿Craigslist的做法,設立許多城市分站,提供多種服務類目,卻似乎有點水土不服。楊浩湧決定先不在全國鋪開,而是單點突破,集中資源拓展北京市場,並且只專注於租房、二手貨和交友這三個品類。
“創業早期還是專注點好,其他城市又夠不到,沒有那麼多資金。”在他看來,要贏,就要拿自己的優點去打別人的弱點,全力攻佔一個“山頭”。當時全國的同類型網站中,只有趕集網專注北京市場。
回顧這次“說走就走”的創業經歷,楊浩湧坦言並不是精打細算的結果,初期也沒有想過賺錢,只是想把運營做起來。“創業者就是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很多事如果一眼就能看得十分清楚,可能就不會只有這麼少的人去做,也不可能最後做成的只有一兩家。”在他看來,只要一個產品“有用”、“有需求”,最終一定能找到商業模式,實現商業價值。
但最初的4年,楊浩湧和他的團隊卻是“苦熬”過來的——公司缺的不是幹勁,而是資金。2008年趕集網融資時恰好遭遇金融危機,許多有意向的投資人放棄了投資,而終於拿到一份投資意向書的楊浩湧,卻為這份合同足足等待了11個月,“這對任何創業公司來說都非常煎熬”。在收到資金前的3個月,公司賬面上的錢已經用光,楊浩湧只好帶領員工拼命做銷售,接廣告。最揭不開鍋的時候,公司也沒有裁員,而是鼓勵員工回家休假,高管不拿薪水。
熬過這段低谷,2012年的中國網際網路迎來了團購這個大風口,趕集網也迎來了成長的高峰期,網站流量激增。到2012年,公司因為新業務需要從幾百人一下擴張到近2000人。但對這次擴張,楊浩湧將它認定為“決策失誤”。
投身於團購泡沫中的趕集網,在主營業務還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又匆匆新開一條戰線。這對公司運營構成了極大的挑戰。短短几個月內,國內的團購企業已經廝殺得十分慘烈,趕集網的團購業務在6個月後不得不叫停,裁掉大量員工。
經歷了這件事,楊浩湧發現從前公司太專注於技術,欠缺管理方面的經驗。“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在快速擴張的時候,不能只專注於業務本身,還應該關注團隊建設,包括組織的流程,這也是我在中歐學到的。”他說,“團隊要跟著創業者一起成長才行,如果有一個短板,整個公司就會受到影響。”
朝內看,而非向外求
現在的趕集網已經歷數輪融資,不再會有當年資金斷裂的窘迫,擺在楊浩湧面前的也不是“風口在哪,要去做什麼”的問題。他似乎又迴歸到剛剛創業時的風格:專注。
如今,趕集網的分類資訊業務保持著150%的增長。楊浩湧認為,公司可以開拓的新業務很多,但更重要的是把本身的業務做大做強。“現在跟之前不同了,我們更多的不是去考慮應該介入什麼新業務,而是如何將一家上千人的公司經營得更持久,讓它發展得更長遠。”
在楊浩湧看來,自己已經站在了風口上,只要不出現重大失誤,業務就會快速增長。然而,這個時代對網際網路公司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有過硬的產品技術,更重要的是打造優秀的團隊。
“過去我們考慮的總是業績能增長多少,要進入哪個行業,很少去看公司內部還有什麼需要改變。現在我考慮得更多的是組織結構是否合理,效率是不是更高,團隊的人才培養是不是可以更好,整個體系能否更加完善。”
轉變思路的楊浩湧在公司內部實施了許多新舉措,比如對1000多人的直銷和渠道團隊提出新的要求——除了達到銷售業績之外,還需要向公司其他業務輸出人才;在移動網際網路業務上,公司推行虛擬股,鼓勵員工內部持股,公司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回購股票,或鼓勵內部孵化專案去融資;產品研發部分採用HRBP制度,幫助每個團隊梳理人才,制定激勵機制,挖掘產品設計方面的“好苗子”。
作為一家大公司,趕集網在組織架構上也有所調整:上百人規模的產品研發團隊劃分為若干“小分隊”,每個小分隊維持在五六個人的規模,最多不能超過10個人,其中安排一位專案負責人。一方面方便了考核,另外一方面保證了研發速度。
“二三十個人一起寫程式碼,就容易吃大鍋飯;變成幾個人的小團隊,你做不好,其他人都能感覺到,更容易考評。”與此同時,絕大部分專案以一兩週為週期推進,這在傳統行業,包括傳統軟體行業都是難以想象的。楊浩湧舉例說,在公司內超過一個月的專案往往是內部架構重組,程式碼重構或重大功能開發,高層必須過目;小的專案都會非常顆粒化,以保證推進速度。
楊浩湧將大部分專案的決策權放給團隊,自己只盯大專案的推動。“最終的KPI以及年終期權激勵都跟專案結果掛鉤。我不需要監督大家中間做了什麼,結果好,就會得到激勵。”
俗話說,CEO的工作就是融錢、定方向和找人。對楊浩湧來說現在又多了一個任務——梳理流程。“‘大公司病’其實每個公司都有,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反省。”他說,“最近我們還在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之前公司快速發展期間,我們強調風險控制,流程的梳理要更規範化。現在回過頭來,又必須強調授權。”
比錢更重要的是過程
雖然已經在這個領域打拼了10年,但楊浩湧認為,生活服務領域的機會其實才剛剛到來: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將生活服務的提供者組織起來,更高效地向用戶提供服務,這將是下一個大趨勢,“生活服務是比電商更大的藍海”。他指出,在許多成熟市場,生活服務領域的產值佔GDP比重超過了70%,而在中國,這個數字第一次超過50%。
如今,趕集網已經將越來越多的重心轉向移動網際網路,今年來自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過60%,而這個數字在去年只有30%。
對於一些專注單一業務的垂直類網站,趕集網已經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楊浩湧將這種“反向侵蝕”現象的原因歸結於兩點:一是不同的戰場,二是降維攻擊——趕集網在三四線城市的流量幾乎都來自移動端,在獲取使用者成本上也比一些垂直類網站要低。
“以招聘為例,它們每天的簡歷大概在2萬到4萬份左右,而我們每天新增十幾萬份簡歷。原因之一就是我們關注基層勞動者的需求,把這些使用者的體驗做好,就有價值。”許多垂直類網站的商業模式是收取會員費,將許多使用者擋在了門外。
楊浩湧認為,分類資訊網站的平臺優勢和各分類互補協同的規模效應更為明顯,“對於使用者來說,在趕集上找到工作,會產生一定的使用者黏性,之後的租房、買房、生活服務等需求也會在上面解決。”在今年趕集網的整體營收中,有40%~50%來自招聘業務,招聘銷售額全年預期達到7億~8億元。
10年前湧現的1000多家分類資訊網站,現在大都不見了蹤影,楊浩湧卻堅持了下來,原因就是一種享受過程的心態,“越做到後面,越不是錢的問題了”。
“賺得再多,也就是一個房、一輛車,吃好一點,出去玩一玩。”他說,“目的在於過程。創業的過程中有各種問題,想辦法解決。發現很多人在用它,覺得它有用,這就又回到了當時為什麼回國創業的初衷。”
楊浩湧經常問自己,現在有2億人在用這個網站,為什麼不是5億人、10億人?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態,他更關注使用者的想法。“網際網路很有趣的一個特點就是,許多創新的推動力來自你對未知的好奇心,就是希望看到一個業務做起來時有很多人去使用它,這種感覺是非常愉悅的。”
篇2
——致掙扎奮鬥的80後一代
作為80後,這個社會賦予了我們太多的責任,我們沒趕上70後分房子的年代,不得不為2萬一平的房子辛苦奮鬥。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不得不肩負起照顧四個老人的責任。我們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不得不每天海投著各種簡歷。總之,用苦逼來形容我們,不足為過。
大多數人,相信像我一樣,一直懷揣著創業夢,因為這是我們過上更好生活的有效手段。但是我想說,創業很苦逼,但這個年代不創業會後悔!
創業不僅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世界上有兩種人:95%的人每日循規蹈矩過著上班族的生活,5%的人則是創造未來。
為什麼說需要勇氣,在創業初期,我們不得不頂著極大的壓力,甚至是親朋好友的反對。會遭到一堆的質疑,但是確實也是現實問題。比如:看病問題以及創業初期收入切斷房貸便會很緊張,或者創業也不一定成功等等諸多問題讓我們猶豫不決,這時候你需要的是勇氣。
80後的我們可能資產並不是很豐厚,可以從小的事情做起,比如開一些網店微店之類,這樣不僅不會影響你的工作還會增加你的額外收入。但是如果你想破釜沉舟的做一些事情,下面的創業建議,可供你參考。
一、創業是艱苦的過程
創業苦逼的原因更多的是你將忍受你從未有過的痛苦,將比就業更加艱辛,不僅拿不到薪水,很有可能每天一睜眼就是欠銀行的高額貸款,到處借款,四處碰壁。而且即便是一切做的很好,最後失敗的可能性還會不小。真正做成偉大公司的概率可能是幾萬分之一,這方面,你要問自己是否真的已經想好了?
二、創業者是真正的“狠”角色
就像剛開始提到的,你可能會遭到親朋好友的質疑,如果你總猶豫不定,擔心父母的認可,女友的期望等諸多問題,你可能則缺少“創業基因”,或許根本就不適合創業,即使你狠下心走了下去,之後遇到的問題也很有可能另你崩潰。真正的創業者,是真正骨子裡不懼風險,自信並且有主見的,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是積極主動的。換句話說,骨子裡是個無所畏懼的“狠”角色。
三、團隊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個人不管是精力還是能力都極其有限,因此在創業期,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不可缺少的。這些人要充滿激情且理性,熱愛自己服務的產品和使用者,要知道使用者的感受大於一切,要充分抓到使用者所需。這個團隊的成員要善於學習,工作勤懇,全力以赴,聰明睿智,專注,具有創新精神,不懼風險,同時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同甘共苦的精神。
四、行動是創業的根基
要知道創業家不是靠憑空而想的,點子一點都不值錢。你的點子如果是拍大腦想出來的,幾乎就沒有一點價值,執行力則是驗證一切點子的試金石,不要最後抱怨讓別人搶佔了先機。
五、創業需要一個志向
做生意能否堅持不在於生意好壞,而在於追求的理想是否高遠。理想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指航燈,要時刻堅信心中的信念,不要因此迷失。
王石有個解釋非常正確:創業就是找不舒服,就是在不舒服中習慣,把不舒服當舒服。一個好的創業者就是會享受痛苦。痛苦是男人的營養,男人最後的品質:堅定、執著、寬容、睿智、幽默、自信、大度等都是用苦來養的。大度來自於“古今天下事,盡付笑談中”。我們發現,小孩子容易緊張、弱者容易緊張,婦女容易緊張,年輕人容易緊張,為什麼?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老人淡定,經歷多的人淡定,預知了結果,當然就淡定了。因此,創業者需要一個志向,指引著自己前行。
六、面對企業中的掙扎怎麼辦
所有出色的企業家也都會遇到這個問題,經歷掙扎並且是苦苦掙扎,要知道人人都會掙扎,面對創業中的掙扎,給出了以下的幾條小建議:
不要扛下所有責任:當你無法分擔所有負擔時,你要將某些負擔分擔出去,與團隊一起探討解決方案,而不是逃避。
要記住:這不是國際跳棋,而是國際象棋。天無絕人之路,總有一步棋可走。
只要堅持下去就有轉機。在科技行業競爭中,明天和今天看起來完全不同。如果你能堅持到明天,也許就會發現,在今天看來似乎毫不可能的解決辦法會赫然出現在眼前。
不要過分苛責自己。公司身陷困境也許都是你的錯,因為人是你僱來的,決定是你做的,而且接受任務時,任務的風險性你是知道的。每個人都會犯錯,每位CEO都會犯無數錯誤,要正確評估自己,苛責於事無補。
請記住,這是區分男人和男孩的方法: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業,這就是挑戰。如果你不想,那你根本不應該開辦公司。
寫在最後:對於當今的社會,80後確實是實屬不易的一代人。但是,並不能因為困難,我們就退縮。80後如今大多已步入了30歲的行列,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為了使家庭過的更加美好,我們應該肩負起自己身上的擔子。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我們都應該以一顆陽光並有責任的心去照顧好家庭,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篇3
說到私企老闆,大多數人會認為他們過著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其實,資金是一步步積累的,生活是一點點改善的,老闆們勞動成果的取得,也是辛苦和汗水累積的。這是採訪劉金柱時感受最深的一點。在晉城,只要做單位的制服,人們都會想到一個名字金柱服飾,晉城人不光喜歡金柱制服,更津津樂道這個企業的老闆。劉金柱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小有成就,有不同版本在人們中間傳說著,但是提起金柱服飾的創業史,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艱苦曲折。
童年的貧苦
劉金柱是河南桐柏人,5歲時父親去世,10歲時母親也離開人間,劉金柱從小與倆姐一哥相依為命。“我並沒有像別人那樣,守著窮苦,演繹傳統的生活模式,儘管我的兩個姐姐至今務農,但我們兄弟倆分別接受了高中、大學的教育,這些得感謝我窮苦的家庭中鍛煉出的那種寧折不彎的性格。”劉金柱靜靜地吸了一口煙,若有所思地對說。
沒有父母的家庭那種窮困是可想而知的。好在他天資聰明,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買新的年畫貼在自家牆上,他們家從沒買過一張年畫,因為只要有一分錢,兄弟姐妹們都要積攢起來用於生活和上學。可是他們家的牆上卻貼滿了他兄弟倆的獎狀,這是他們家惟一值得驕傲的事情。
也許是這些獎狀的激勵,也許是生活的磨鍊,他從此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不論多苦、多窮,一定要走出一條不同於常人的生活模式,他要走屬於自己的路,將來要幹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個決心和信念一直鞭策著他。
1987年到1990年的高中生活很快過去,畢業那年他順利考上高等學府,而且成績在全縣排名第七。
登報自我推銷
大學畢業後,劉金柱邀了五六個同學南下廣州闖市場,尋找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他們各自只帶足了單程路費抵達廣州,來時就已經做好了不幹出點名堂來決不回頭的心理準備。初到廣州的那一段日子,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不知所措。隨後的日子裡,其他同學都相繼打道回府,他是同來廣州的同學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兩年以後,他帶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知識和超前的市場經營理念回到內地。
1996年,劉金柱來到了山西晉城市,當時的晉城對於他來說是個陌生的城市。在這裡他萌生了一個想法,他從晉城郵局向山西日報社發了一份傳真,要求登個求職廣告。他記得很清楚:是5月1日的報紙。那份求職廣告刊登以後,找他的人特別多,在眾多商家中他選擇了壺關的一個保健品廠家。從此,他留在山西,開始對晉城的市場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
以後的日子裡,劉金柱在一汽車責任有限公司當了兩年副總,他所接觸的商家涉及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對商界也有了較深的認識。相繼做過旅行社助理、服裝厂部門經理、服飾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儘管劉金柱的職務在變、部門在變,所應對客戶和市場也在變,但是自己鮮明的個性和早已練就的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敢於創新的本質精神始終未變。
開始自己的事業
隨著對晉城乃至對山西服裝市場的瞭解,劉金柱看中了一個能讓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今年年初,他帶領一部分人員加盟了黑馬責任有限公司專搞服裝專案,創出了一個全新的服裝品牌――dcl服飾。
他投資100多萬元購買了裝置,許多具有豐富經驗的技師知道他要做服裝的訊息後,主動找上門要求來他的廠裡工作。人員的問題解決了以後,他開始對市場進行細緻的調查和研究。當時晉城的制服和統一服裝的銷路很好,於是,他馬上轉行,開始和單位合作,生產加工統一的服裝。劉金柱親自抓生產、銷售和經營。憑著在廣州的銷售經驗和持之以恆的精神,他的服裝廠生產的產品受到訂貨單位的肯定和好評,訂單源源不斷地送上門來。
他抓住了這個市場潛在的商機,開始進口更先進的裝置。他將自己解放出來,專門研究一些生產和銷售方面的資訊,以一個小的地級市的經營規模,生產出的產品遠遠超過了同行的水平。
劉金柱說,這一路走來,雖說有過太多的辛酸,但畢竟鍛鍊了自己,對市場及管理等有了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也在一天天促使自己試圖開拓自己的事業。他說:“我不想做一個守攤子的人。人生充滿選擇,稍有遲疑,命運就可能改變方向。我想抓住每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