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後勤社會化抉擇的會計管理問題
論文關鍵詞:社會化 會計 浙大模式
論文摘要:後勤社會化改革促使高校後勤會計管理步入企業式規範軌道,反過來促進了後勤實體的業務發展。但當前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出現的停滯和反覆,卻導致了會計管理的困境。浙江大學始終堅持企業式規範化模式,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高校後勤會計管理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著後勤社會化改革,我國高校後勤會計管理吸收了我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財務會計改革的成果,摒棄了早先帶有計劃經濟痕跡的核算體系和管理辦法,普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制度,加強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強化了成本管理,實現了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經濟效果的可喜進步;促進了高校後勤管理觀念的轉變和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的創新,實現了後勤管理的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全國範圍後勤社會化程序受阻,出現了向“總務處”時代的迴歸潮,不少高校曾花大力氣建立起的社會化後勤機制遭遇解體,其會計管理也向事業非營利模式的倒退,且具有普遍性,與之前未能有效解決的系列問題疊加,形成了會計管理的窪地。
一、當前高校後勤會計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後勤會計管理存在制度性障礙,水平提升缺乏體制性動力
1.國家巨集觀政策層面,稅收制度沒有提供足夠的鼓勵和支援。對後勤註冊實體的稅收減免,缺乏長效機制和足夠的耐心。臨時性的減免導致了對未來稅收優惠和支援政策的猶疑進而產生政策預期的心理恐慌。
2.資產管理現狀上,彌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庫”。十餘年來的社會化執行結果,後勤實體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自有產權資產,以非註冊實體為大,並且以“小金庫”狀態存在。原因在於高等教育事業體制和後勤剝離初衷使得非註冊後勤實體會計資訊在高校預算管理和財務會計報告中被邊緣化,導致了該部分資產管理的真空狀態。
3.後勤和高校之間產權關係不清,完全社會化難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礙。現有後勤實體按照社會化要求註冊成為獨立法人,面臨著房產和其他固定資產與學校難以分割、產權清晰難以實現。法人實體基本以區域性業務註冊登記,在經營上和後勤整體業務混同難以區分。
4.社會化實踐中存在甲乙方關係難以理清的情況:1)費用支付標準校際間差異迥然,後勤事實上承擔著高校建設的歷史包袱。2)甲乙方之間身份不對等,溝通協調成本大。3)公共財政框架下經費劃撥和支付存在困難。4)甲乙方人事制度改革不同步,導致乙方沒有真正的用人自主權。後勤成為高校人才引進的家屬安置所和分流地。5)高校對後勤改革的效果和績效評價,存在多重標準,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訴求和社會化運作的經濟效益訴求之間取捨艱難。
(二)後勤會計管理制度選擇的隨意性,導致了管理混亂
高等教育規模擴張推進了後勤管理的企業化程序,但是在業務規範、業務拓展和盈利水平提升相關的會計管理方面,一些高校遵循企業會計制度,但是所提供的財務報告和會計資訊質量水平值得研究和商榷。有些則選擇事業體例。這兩種情況下都存在會計核心要素管理的實質性措施不夠,後勤資產整體效益不佳,一些高校後勤由於會計管理混亂而出現經濟案件。歸納起來,後勤會計管理的問題主要存在核算方面、制度方面、財務報告和會計資訊質量方面、資訊與溝通方面。
二、一個成功案例——後勤會計運作的浙江大學模式
浙大後勤以起步早規範好,開創且堅持了自己獨特的會計管理體制(本文稱為浙大模式,以區別通常對浙大後勤治理和組織架構稱謂的浙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上述缺陷。
(一)浙大後勤與會計組織架構
業務架構上,浙大後勤是典型的甲乙方模式,甲方是後勤管理處,乙方習慣稱浙大後勤集團,從上至下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對內是浙大後勤服務中心,對外是註冊法人杭州浙大同力後勤集團有限公司(最早於1983年由老浙江大學註冊,後來改由作為大學和企業防火牆的浙大控股公司投資,增加了註冊資本),中心主任同時是公司總裁。後勤集團旗下設十三個業務單位,對內稱為業務中心,對外除飲食服務中心、幼教服務中心、通訊服務中心外註冊了十一個二級公司,部分二級公司下面有不止一個法人單位。二級中心和二級公司也是一套班子同步運作。浙大後勤集團最高治理機構為董事會,由校領導和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構成。監事會負責監理,對董事會負責。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及其下屬對集團負責。
(二)浙大模式會計核算體系及運作特點
浙大後勤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財務部分別對內對外業務兩個賬套,獨立、平行核算各中心和註冊公司的營業收支、成本費用以及資產等事項,提供會計報告和財務分析,所不同的是對外核算賬套要向外部工商、稅務等機構提供基於稅務管理資訊的報告和資料。每期財務報告由集團財務投資部統一彙總或合併,報送學校有關領導和部門。集團財務投資部除核算本級收支、與學校的撥繳款,協助總裁和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制定考核指標,彙總或合併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的財務報告和會計資訊,並向學校彙報。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在整個大學的財務決算體系中,浙大後勤集團整體資產負債表併入大學的部門決算,抵消與學校的內部交易事項後做合併(非彙總)反映。
具體說,浙大模式有以下特點:1)業務邊界清晰。對校內服務業務與社會服務業務的清晰劃分,契合了後勤社會化做大做強、切實減輕大學辦學負擔的基本初衷。2)實現了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對內業務合理合法避稅,對外業務嚴格執行稅法和相關政策,浙大後勤各級會計組織內職責明確,內控規範,相關管理制度完善;銀行賬戶、印章票據管理規範,資金收付與排程嚴格執行一支筆審批程式,大額資金支出前有預審和聯籤制度,會計監督到位;會計核算及時準確,對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圖貫徹到位;檔案管理規範科學。3)會計管理流程規範手段先進會計考核指標科學。浙大四個校區後勤業務會計處理流程規範有很高的效率。以飲食服務中心為例,財務部設在紫金港校區,四校區之間設專崗傳遞每日大量配送採購與報銷結算單據。會計管理的資訊化和現代化則進一步優化了業務全流程。4)實現了後勤與學校報表專案的整合,後勤資產負債狀況每年度終了併入浙大部門決算,彌合了巨集觀資產總量統計管理的漏洞。
論文摘要:後勤社會化改革促使高校後勤會計管理步入企業式規範軌道,反過來促進了後勤實體的業務發展。但當前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出現的停滯和反覆,卻導致了會計管理的困境。浙江大學始終堅持企業式規範化模式,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高校後勤會計管理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著後勤社會化改革,我國高校後勤會計管理吸收了我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財務會計改革的成果,摒棄了早先帶有計劃經濟痕跡的核算體系和管理辦法,普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制度,加強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強化了成本管理,實現了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經濟效果的可喜進步;促進了高校後勤管理觀念的轉變和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的創新,實現了後勤管理的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全國範圍後勤社會化程序受阻,出現了向“總務處”時代的迴歸潮,不少高校曾花大力氣建立起的社會化後勤機制遭遇解體,其會計管理也向事業非營利模式的倒退,且具有普遍性,與之前未能有效解決的系列問題疊加,形成了會計管理的窪地。
(一)後勤會計管理存在制度性障礙,水平提升缺乏體制性動力
1.國家巨集觀政策層面,稅收制度沒有提供足夠的鼓勵和支援。對後勤註冊實體的稅收減免,缺乏長效機制和足夠的耐心。臨時性的減免導致了對未來稅收優惠和支援政策的猶疑進而產生政策預期的心理恐慌。
2.資產管理現狀上,彌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庫”。十餘年來的社會化執行結果,後勤實體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自有產權資產,以非註冊實體為大,並且以“小金庫”狀態存在。原因在於高等教育事業體制和後勤剝離初衷使得非註冊後勤實體會計資訊在高校預算管理和財務會計報告中被邊緣化,導致了該部分資產管理的真空狀態。
3.後勤和高校之間產權關係不清,完全社會化難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礙。現有後勤實體按照社會化要求註冊成為獨立法人,面臨著房產和其他固定資產與學校難以分割、產權清晰難以實現。法人實體基本以區域性業務註冊登記,在經營上和後勤整體業務混同難以區分。
(二)後勤會計管理制度選擇的隨意性,導致了管理混亂
高等教育規模擴張推進了後勤管理的企業化程序,但是在業務規範、業務拓展和盈利水平提升相關的會計管理方面,一些高校遵循企業會計制度,但是所提供的財務報告和會計資訊質量水平值得研究和商榷。有些則選擇事業體例。這兩種情況下都存在會計核心要素管理的實質性措施不夠,後勤資產整體效益不佳,一些高校後勤由於會計管理混亂而出現經濟案件。歸納起來,後勤會計管理的問題主要存在核算方面、制度方面、財務報告和會計資訊質量方面、資訊與溝通方面。
二、一個成功案例——後勤會計運作的浙江大學模式
浙大後勤以起步早規範好,開創且堅持了自己獨特的會計管理體制(本文稱為浙大模式,以區別通常對浙大後勤治理和組織架構稱謂的浙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上述缺陷。
(一)浙大後勤與會計組織架構
業務架構上,浙大後勤是典型的甲乙方模式,甲方是後勤管理處,乙方習慣稱浙大後勤集團,從上至下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對內是浙大後勤服務中心,對外是註冊法人杭州浙大同力後勤集團有限公司(最早於1983年由老浙江大學註冊,後來改由作為大學和企業防火牆的浙大控股公司投資,增加了註冊資本),中心主任同時是公司總裁。後勤集團旗下設十三個業務單位,對內稱為業務中心,對外除飲食服務中心、幼教服務中心、通訊服務中心外註冊了十一個二級公司,部分二級公司下面有不止一個法人單位。二級中心和二級公司也是一套班子同步運作。浙大後勤集團最高治理機構為董事會,由校領導和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構成。監事會負責監理,對董事會負責。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及其下屬對集團負責。
(二)浙大模式會計核算體系及運作特點
浙大後勤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財務部分別對內對外業務兩個賬套,獨立、平行核算各中心和註冊公司的營業收支、成本費用以及資產等事項,提供會計報告和財務分析,所不同的是對外核算賬套要向外部工商、稅務等機構提供基於稅務管理資訊的報告和資料。每期財務報告由集團財務投資部統一彙總或合併,報送學校有關領導和部門。集團財務投資部除核算本級收支、與學校的撥繳款,協助總裁和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制定考核指標,彙總或合併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的財務報告和會計資訊,並向學校彙報。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在整個大學的財務決算體系中,浙大後勤集團整體資產負債表併入大學的部門決算,抵消與學校的內部交易事項後做合併(非彙總)反映。
具體說,浙大模式有以下特點:1)業務邊界清晰。對校內服務業務與社會服務業務的清晰劃分,契合了後勤社會化做大做強、切實減輕大學辦學負擔的基本初衷。2)實現了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對內業務合理合法避稅,對外業務嚴格執行稅法和相關政策,浙大後勤各級會計組織內職責明確,內控規範,相關管理制度完善;銀行賬戶、印章票據管理規範,資金收付與排程嚴格執行一支筆審批程式,大額資金支出前有預審和聯籤制度,會計監督到位;會計核算及時準確,對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圖貫徹到位;檔案管理規範科學。3)會計管理流程規範手段先進會計考核指標科學。浙大四個校區後勤業務會計處理流程規範有很高的效率。以飲食服務中心為例,財務部設在紫金港校區,四校區之間設專崗傳遞每日大量配送採購與報銷結算單據。會計管理的資訊化和現代化則進一步優化了業務全流程。4)實現了後勤與學校報表專案的整合,後勤資產負債狀況每年度終了併入浙大部門決算,彌合了巨集觀資產總量統計管理的漏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