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拖延症提高工作速度

  把提早下班制度化

  有以下情況的人要注意:

  一味加班而經常感到疲憊睏倦的人;

  每天,不特意決定下班時間而開始工作的人;

  總是在意周圍人的眼光,在公司留到最後的;

  把定時下班回家制度化,這樣的方法會十分有效。不過,也要需要注意,員工們因為不得不遵守規定而產生壓力這樣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沒有信心管理自己的人,建議快到結束時間不要工作,這也很有效。另外,從領導的立場出發,也有必要像出門所說的那樣採取“禁止加班”的措施。不論怎樣,重要的是,在工作之前要在建立“今天幾點做完工作”這樣的目標而非“工作做完之後再回家”的想法。

  最大限度活用碎片時間

  有以下情況的人要注意:

  以1小時為單位粗略制定計劃表;

  在路上總是發呆;

  空閒時間頻頻刷網上的新聞;

  會議和會議之間間隔的10分鐘,去見客戶路上的15分鐘……像這樣的時間,我們都覺得什麼也做不了,不知不覺就發著呆度過了。這樣的情況很多,但是,吉田穂波指出,恰恰這種時間,才寶貴的像金山。比如,寫上計劃書的名字,日期這種事情,利用這點間隙時間完成是綽綽有餘的。這樣一來,還能有這樣一種效果“這項工作不是從零開始的,減少了阻礙,心情也變得輕鬆了。”類似的,山本真司也提倡“以15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利用手機等移動工具,調整環境,利用縫隙時間也能完成工作。

  在你每天的工作中,難道沒有利用“縫隙時間”就能完成的工作嗎?我建議你重新考慮一遍。

  把握判斷基軸,制定優先順序

  有以下情況的人要注意:

  到公司上班之後開始看郵件,回過神來已經下午了;

  “那件事也必須要做!”立即陷入了恐慌狀態;

  明明有想做的事情,但是遊手好閒就這樣過完一天;

  每天都被眼前的工作追趕著,卻不知道到底做什麼好然後陷入慌張……這類人大多數是“沒有判斷事物輕重緩急的基準”的。比如,雅虎副總監川邊健太郎就指出,“只有制定好行動方針,下定決心後工作速度才能提高。”迷惑時有可以返回的地點,才能做出快速的判斷。

  另外,用“優先度”和“完成所需時間”的矩形圖來判斷工作,制定優先順序。這樣一來,有限順序就因人而異了。不過,還是有必要再次思考“我是怎樣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這一行動指南針,然後不斷重複著對自己說,不斷寫下來,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以提高自己的判斷力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