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勵志類文章

  很多公司都會找一些來鼓勵員工認真工作,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趕緊去把工作完成了再玩吧

  前兩天,在一檔求職類節目裡,聽見一位求職者說出這句話:“與其提心吊膽地閒著,不如踏踏實實地忙著。”彷彿有種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感覺。

  我是一個拖延症特別嚴重的人,經常接到任務以後,要拖到Deadline將至,才開始動工,弄得生活總是慌慌張張的,好像一直很忙的樣子,實際上也沒做多少事情。

  每次剛接到任務的時候,覺得時間非常充裕,可以好好地完成任務,但是真要開工的時候,總是很難開始,想著時間還長著呢,還是先玩會兒吧,於是看看微博、刷刷微信,一點一點把時間消磨到再不開始做就來不及的時候,只能開始趕工。

  事實上,心裡裝著那個沒完成的任務,即便是玩,也是提心吊膽的,總想著還有那麼個事兒沒做完,心裡總裝著這麼個事兒,玩也玩得不開心。與其這樣,還不如踏踏實實把任務完成了,心裡沒負擔了,再輕輕鬆鬆地玩一陣子。

  小時候,爸媽就常跟我說,放學回家先把作業寫完再去玩,學習的時候就好好學習,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可我總是喜歡一邊學習一邊玩,到頭來就是學也沒學好,玩也沒怎麼玩。

  的確有那種踏踏實實地忙著的同學,我讀碩士的時候,室友小雨是一個北京女孩,學習成績很好,老師佈置的任務也能完成地很好,同時生活也很豐富,經常去各種有意思的地方遊玩。

  那時候,總是很羨慕小雨,學習和生活兩不誤,而自己好像天天都在忙,事實上也沒做成什麼事兒,還總是沒時間出去玩。後來才發現,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小雨下了課就開始收集資料,著手完成,從不拖拉,任務完成之後,就能騰出時間出去約會、遊玩。是時候反省一下自身了。

  為什麼我總會提心吊膽的閒著呢?

  1 拖延症太嚴重。總覺得時間還長,只要能在Deadline之前完成就行了,先玩會兒也沒關係,實際上玩得過程中,腦子裡也全是那件沒完成的任務,想著是不是該開始做了,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2 懶。不願意動腦子,不願意集中注意力,一想到要開始動腦子工作,就想往後推推;

  3 缺乏動力。一個任務完成了,還會有另一個任務,完成了也不會閒著,所以沒有動力去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情。

  4 缺乏自制力。雖然有一個好的願景,希望自己能在規定的時間裡盡心盡力地完成任務,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專注去做一件事,總是想偷個懶,做點別的事情。

  怎麼才能約束自己,讓自己儘快完成工作任務,然後再無憂無慮地玩呢?

  1.設定一個起點

  萬事開頭難,可以先放鬆一會兒再開始工作,但是一定要設定一個開始的時間點,時間一到必須開始做,無論是多麼艱難的工作,只要開始了,就不會再考慮太多可能面臨的困難。

  2.設定一個激勵機制

  生活總得有點盼頭,工作也是,有時候我們的確是一個任務接著另一個任務,中間沒有太多閒暇的時間,那什麼才是自己工作的盼頭呢?必須要自我激勵,想想自己喜歡什麼,有什麼想看的電影,想讀的書,完成這項任務以後可以適當地犒勞自己一下,這樣做事可能更有動力。

  3.把任務分解,給自己設定多個Deadline

  有些任務看上去龐雜繁重,實際上,如果將任務進行分解,就會感覺好很多,分解任務的過程也是一個整理思路的過程,讓自己的整項工作更有條理。然後,給分解後的每個小任務都設定一個Deadline,這樣會促使自己在一個個小的時間區限內完成一個個小任務,降低任務複雜程度,增強完成任務的信心,提高完成任務的效率。

  最後,還是那句話,別再提心吊膽地閒著了,趕緊去把工作完成了再玩吧。

  :別抱怨工作,有種你辭職

  作者:吃飽了睡

  同事F整天在辦公室裡面抱怨,抱怨自己的工資低,抱怨工作辛苦,抱怨要加班,而且還舉例:我同學,人家一個月一萬多,而且還不用加班,你看看我們,累得跟***。

  每當他抱怨的時候,我就會帶上耳機,將聲音調到最大,試圖用音樂的聲音壓過他的抱怨,可是我錯了,他會把凳子一拉,湊到我跟前,拍拍我的胳膊,然後聲音提八度:你說我們辛辛苦苦上了這麼多年學,都不如一個賣煎餅的大媽賺的多,哎。嘆息完畢後之後,還用幽怨的眼神看我一眼,我能看得出來,他是希望我能附和他。

  起初的時候,我也會勸說幾句:剛開始起步嘛,慢慢來,別想著一下子就能賺大錢。

  可是,他並沒有聽進去我的話,而是不停地抱怨,工作上班時間抱怨,食堂吃飯時抱怨,走在路上還抱怨。他抱怨的緣由無非是成績沒他好的同學,比他賺錢多,而且上班輕鬆。還有一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出去做生意賺了錢,這讓他很不開心,十分不開心。不停地說:我那個發小,高中都沒讀,現在開了一個餐館,聽說一年能賺二十萬,你說我們讀了一肚子的書,還不如人家一個初中生。

  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了,說道:既然你感覺現在的工作委屈了你,有種你就辭職吧。

  同事F聽了我的話,嘆了一口氣:我要是有資金,早就辭職創業了,誰沒事在這個破公司乾耗著,沒前途。

  我瞬間滿頭黑線,原來我一直努力工作的公司,在同事F的眼裡是破公司,我很生氣。

  我說:去年,公司的小R不是辭職了嗎,聽說自己成立了個公司,生意不錯,小R也是白手起家,貸款乾的,你也可以貸款創業。

  同事F白了我一眼,說:小R命好,趕上好時候了,就今年的經濟形勢,誰創業誰***。

  在我們的眼裡,同事F就是一個***,最後辦公室所有的人,都懶得搭理他,因為他就像一個怨婦。

  我並不是不鼓勵辭職,只是不能容忍無休止的抱怨,因為沒有人願意接受負能量。如果真的有什麼好的創業點子,而且天時地利人和,那就果斷辭職,老闆也不會攔著你不讓你走。

  相反,我非常認可我的高中同學Q,他大學學的計算機,現在搞APP開發,在我眼裡,他就是一個跳槽狂魔。幾乎每隔半年,一年就會跳槽一次,我起初不知道他這麼折騰有啥意義,可是當我知道他每跳一次槽,工資都會漲好幾千,我就非常支援而且羨慕。

  同學Q從不會給我說,他打算辭職,而是直接告訴我他已經辭職了。現在他正打算自己創業。

  我雖然羨慕同學Q,但是我不會辭職,至少目前我不會辭職,雖然我的工作工資不高,但是我能每天下班後,還有時間看書,寫字,我感覺很滿足,工資雖然不多,但是夠吃,也能孝敬父母一點。

  雖然偶爾老闆讓加班的時候,也會有情緒,但是我不會一直抱怨,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其他同事,我會很快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抱怨是不會解決任何問題的,只能讓同事和老闆討厭你,遠離你,老闆並不會因為你的抱怨,多給你發一毛錢。

  千萬別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有種你就辭職!

  :養成4種工作習慣,你將前途無量

  作者:戴爾·卡耐基

  摘自:《卡耐基成功之道全書》

  1、只留下和你手頭事務有關的東西

  這樣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更容易處理,也更有頭緒可尋。

  一家新奧爾良報紙的某位發行人曾告訴我,他的祕書幫他清理了一下桌子,結果發現了一架兩年來一直找不著的打字機。

  如果桌子上堆滿了信件,報告、備忘錄之類的東西,就足以使人產生混亂,緊張和焦慮的感覺。更糟的是,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已有100萬件事要做,可根本沒時間做,根本做不完。這種情緒會使你憂慮得患高血壓、心臟病和胃潰瘍。

  芝加哥和西北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羅西·輸廉斯說:"一個書桌上堆滿了檔案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邊待處理的一些,就會發現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實在。我把這種清理叫做料理家務、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到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去,就會看到天花板上漆著11個字,這是名詩人波普寫的:

  "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約翰·斯托克教授,在美國醫藥學會全國大會上宣讀過一篇論文,題目叫做《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併發症》。在這篇文章中,他在一項"病人心理狀況研究"的題目下列出11種情況,第一種是:

  "一種必要或不得不然的感覺,好像必須做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

  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輸廉、山德爾博士,曾用簡單的方法治癒了一位病人。

  這位患者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階主管,當他初次到山德爾的診所去的時候,非常緊張、不安,面臨精神崩潰的危險。在就診之前,他的辦公室有三張大寫字檯,他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工作堆裡,可事情似乎永遠幹不完。當他與山德爾談過以後,回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出一大車的報表和舊檔案,只留一張寫字檯,事情一到就馬上辦完。於是,再沒有堆積如山的公事威脅他,他的工作漸漸有了起色,而且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查爾斯·伊文斯·休斯說:"人不會死於工作過度,卻會死於浪費和憂慮。"

  2、區分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工作順序

  創辦遍及全美的市務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說,不論他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

  這兩種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次序來做事。

  查爾斯·盧克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12年內變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每年10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100萬美元的進項。他說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說的幾乎不可能同時具備的那兩種能力。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楚。這樣我可以比較周到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很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富蘭克林·白吉爾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不會等到早晨五點才計劃他當天的工作,他在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計劃好了。他替自己訂下一個目標——一天裡賣掉多少保險的目標。如果沒有完成,差額就加到第二天,依此類推。

  如果肖伯納沒有堅持先做的事情就先做這一原則,那他一輩子就只能做銀行出納而不會成為戲劇家了。他擬定了計劃,每天必須寫作至少五頁,他這樣工作了九年。

  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濱遜都有一個按小時制訂的計劃表。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計劃,但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興之所至去做好得多。

  3、遇到問題,立即解決,不要拖延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已故的H·P·霍華告訴我,當他在美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的時候,開起董事會總要花很長的時間,會議要討論很多問題,但有結果的卻很少。最後,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帶著一大包檔案回家看。

  後來,霍華先生說服了董事會,每次開會只討論一個問題,然後做出結論,不耽擱、不拖延。這樣所得的決議也許需要研究更多的資料。但是,在討論下一個問題前。這個問理一定能形成決議。霍華先生告訴我,改革的結果非常驚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舊帳都了結了。日曆上乾乾淨淨的,董事們也不必帶著大包檔案回家,大家也不再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憂慮。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僅適用於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適用於你和我。

  4、學會如何組織、分層負責和監督

  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墳墓,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親躬。其結果是,很多枝節小事使他手忙腳亂,他總覺得匆忙、焦慮和緊張。

  一個經管大事業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怎樣組織、分層和監督,那他很可能在50多歲、60出頭的時候死於心臟病。

  我過去覺得分層負責非常困難,而負責人如不理想也會產生災難,但一個做上級主管的人如果想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那他必須這樣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