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員工勵志的文章

  員工是需要鼓勵的,所以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要知道如何去激勵員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如何打敗勤奮的富二代們

  “有那麼一群人比你優秀、比你年輕、比你富有,關鍵還比你勤奮,你簡直毫無贏他們的可能性。”文中提到的“勤奮的富二代”叫金刻羽,名副其實的千金大小姐,她的父親叫金立群,中國前財政部副部長、前中金公司董事長、現亞投行掌門人。

  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從小就接受著精英教育,但她仍就以遠超常人的努力在這個世界上拼搏,83年的金刻羽,曾入選“2014年全球青年領袖”,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鋼琴和單簧管達到了專業級水平,她僅用兩年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課程,25歲就拿到了哈佛經濟學的博士學位,現在的金刻羽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最年輕的教授。

  有趣的是,金刻羽的例子似乎與民眾眼中的富二代們有很大差別。在社會既定印象中,這些人靠著繼承家族產業而擁有豐厚的財產的二代們,近幾年被貼上一個個“畸形”標籤,如飆車肇事、奢侈炫富、高財低能。

  據標籤理論的代表人物社會學家萊默特***Edwin M. lement***和貝克爾***Howard Becker***認為,一個人被貼上“標籤”,是與周圍環境中的社會成員對他及其行為的定義過程或標定過程密切相關的。無法否認,媒體曝光的多數都是關於富二代們的負面新聞,如華裔富二代在美醉駕致1死6傷、杭州飆車案、藥家鑫案、“我爸是李剛”案、南京富二代殺妻案等等,“負標籤”在富二代們身上揮之不去。但如今勤奮拼搏的“富二代”金刻羽的出現,僅是鳳毛麟角嗎?

  恩,首先,我們要溯源。據說“富二代”一詞最早被提及是在2007年12月10日《魯豫有約》的一期節目中,最初的定義是指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繼承上億家產的富家子女,這些人的父母大多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早的一批民營企業家。但“富二代”並非僅指80後,廣義來說,只要繼承豐厚家產,也可稱之為“富二代”。因此,歷史上“富二代”也不少,他們到底是上進還是墮落?

  翻開歷史,發現很多盛世竟是二世祖們打造的。三世的文帝、四世的景帝,沿襲上一代留下來的豐厚基業,修養生息,以德化民,使得漢朝中興、文景之治;唐代的“二世祖”李世民靠自己打拼下了大唐盛世、貞觀之治;滿清入關的“二世祖”康熙,擒鰲拜,削三藩,平葛爾丹,也翻開大清的盛世圖景。

  當然,歷史上不努力的 “富二代”也是明晃晃地擺在那兒。李白他們家是大商人,跟西域做跨國生意的,所以他當初到長安時,身上帶著不少錢,只是後來花完了。杜甫的爺爺是宰相杜審言,他含著金湯匙出生,後來越過越窮,“瘦妻僵前子僕後”。此外,秦二世胡亥,本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在趙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承襲帝位,但他卻終日只顧花天酒地,恣意妄為,激起陳勝,吳廣起義,在24歲時被迫自殺於望夷宮,輝煌的秦王朝也在其手中完蛋。“扶不起的阿斗”三國的劉禪,自身無力把持國政,混著過日子,蜀國衰敗,鬧了個“樂不思蜀”的笑話;南唐後主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最終淪為亡國之君,後被賜牽機毒殺。

  說了半天才發現,富二代跟普通人沒兩樣,有出息的也有敗家的。那麼問題來了,你可能輕易打敗一個頹廢的富二代,但勤奮的富二代你拿啥跟人家比?

  你看看,重慶首富左宗申之女左穎,成為宗申動力第一大股東;浙江東陽富豪樓忠福之子樓明,已漸漸接掌浙江廣廈;魯冠球之子魯鼎偉,已出任萬向集團總裁;方太廚具董事長茅理翔之子茅忠群,更早已緊握方太集團帥印……在你睡覺打豆豆的時候,富人家的孩子在很努力地學習著如何早早當家。

  連看似每天吃喝玩樂、刷微博撕明星的萬達首富王健林的公子王思聰也讓網友們刮目相。近日,王思聰在豪宅裡接受BBC的採訪,全程用流利的英語交流,分析問題有理有據,讓人驚呼:“原來王思聰竟是個有思想的人”。這位看似不務正業的富二代畢業於英國名牌大學,父親給他的5億“練手資金”不僅沒被騙,還悄悄砸出了5家上市公司。

  看到這裡,又想到前不久王思聰在微博上晒他家戴著兩塊Apple Watch的狗王可可時,眼淚快要下來了,當你發現你活得可能還不如王思聰家的一條小狗時,這個打擊還是蠻大的。但是,請注意,這是一條“富二代家”的小狗,不是一般的狗。

  這時,就要談談關於“家族競爭”的意識問題。你要清楚,你現在不是跟王思聰競爭,是跟他爹王健林甚至他爹的爹王義全競爭。也就是說,在家族競爭的範疇裡,你跟王思聰的爺爺是一輩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民間環境保護團體自然之友創始人樑從誡是公益圈子裡德高望重的“成功人士”,他爹樑思成是近代史數一數二的建築師,樑思成的爹梁啟超是清政府的六品官員、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而他的爹樑寶瑛是個仕途不順的秀才,樑寶瑛的爹***字鏡泉***也是個秀才,鏡泉先生的爹是個農民,再往上才是中原逃難的難民。你看,樑家刷了六代人,才讓樑從誡先生從脫離耕種,走到社會公益的事業上。

  而你有個務農的爹,卻整天嚷嚷為何我開公司沒錢、我當官沒人脈、我做公益還得操心生活問題時,你就想想,你靠自己努力一步步做到廳級幹部,那已經在社會階層上超越了樑家四代人的成績,那還不牛逼?未來你的孩子就有平臺在公益領域大展拳腳,甚至超過樑家的六代人了。

  若說樑家還不算有代表性的話,國外的羅斯柴爾德家、洛克菲勒家,國內的紹興俞家,還有N多神祕的家族,都充分說明了社會競爭從來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擂臺,而是家族歲月積累的角逐。

  此外,我們生於一個平面的資訊時代,享受太多父輩沒有的社會資源,你要還鬧哪樣?不過呢,稍微值得安慰的是,據麥肯錫的一項研究表明,約有70%的家族企業未能傳到下一代,87%未能傳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業在第4代及以後依然經營。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闆,兒子富人,孫子討飯”一說;德國則用三個詞“創造,繼承,毀滅”來代表三代人的命運。

  嗯,代代相傳的財富終究有煙消雲散的一天。與其羨慕嫉妒恨那些生來就是王者的人,不如自己努力才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信?喏,國內外白手起家做富一代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

  馮侖、潘石屹用3萬塊本錢拿下了2000萬的專案,全靠一張嘴拉到土豪的500萬資金支援,再去銀行按揭1300萬,巧思妙計挖到首桶金。

  20世紀香港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包玉剛,他的創業也是徒手開始的。他先向朋友借錢買了一條破船,然後用這條破船抵押去銀行貸款買下第二條船。依此類推,他一步步壯大了自己的生意。

  在國外,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作為蘇格蘭移民來到美利堅時,還是一個窮酸小青年。從一份每天12小時更換線軸的工作開始,他一步一步逆襲走上人生贏家之路。而生在務農之家的福特,起先加入了愛迪生照明公司,之後又辭掉工作創立自己的公司。他的福特汽車公司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讓汽車的價格變得親民化,同時還為整個行業建立了流水線操作標準。

  說到這裡,認真想想,其實,人生進階的真諦不是超過哪些本身資源比你強大很多的人,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當勤奮的富二代在努力,你要更努力,不過,即使做不了富二代,那就勇敢地嘗試做富一代吧。

  篇二:把握每一天的品質

  當我們向有奉獻、有意義的方向邁進的時候,需要重視一個最基本的起點;集中你的注意力和精力,把握每一天的品質。

  時光由連續的每一天組成,我們不能盼望能做出一鳴驚人的壯舉,卻忽視每一天的品質,忽視那些細小的責任和任務,忽視那些最基本的關係,如果這樣,人們只能不斷停留在渴望中,機會和成就在疏忽中擦肩而過。

  反之,的人們將他的價值觀、辨析力、承諾的勇氣,運用到每一天該盡的責任中,在同壓力、挫折交鋒的一個個回合中,發展出真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變得更加堅韌、踏實、冷靜、從容,變得更加有力量!

  沒有捷徑通向強大和洞察力,所以應該把握每一天的品質,確保踏實而安靜地思考、專注而有計劃地行動。

  你的每一天是何時開始的?懷著怎樣的心情和態度履行一天的責任?你會發現,當與和諧在你身邊時,你追求和成就的力量也就在你身邊。你如何在早晨給身體恰當的飲食,確保體力和精力的充沛?

  你如何在早晨獲得足夠的精神力量,在清晨的寂靜中,協調自己的思維,看清生命的內涵?

  麥肯錫公司根據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現代活和工作變的複雜而沒有效率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焦點”。

  為每天構思一個明確而專注的規劃,使自己的工作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地展開。規劃每一天的能力增加後,我們的辨析和判斷力會幫助我們規劃更加長期和有挑戰的目標。

  方式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了解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這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是如此。我今天與人之間的關係作了加法、乘法?還是減法、除法?我是否種下互信和互賴的種子?併為種子的成長做出必要的犧牲?

  生命中有些東西有了更好,比如好上司、學位、晉升;有些東西是必須有的,比如空氣、食物、水,自律也是屬於必須擁有的東西之列!自律使我們持續專注於某個目標,直到達成。自律使我們選擇積極的思想和情緒,埋在生命的土壤中。

  卓越的領導人都是不斷從生活的經歷中學習、反省、改善的人。他們每天結束工作的時候,都有靜坐的時間,看看今天達成了什麼?跟蹤了什麼?學到了什麼?什麼事情需要轉到其他時間?是否有新的目標納入到行動計劃中?

  每一天都擁有一個新生的起點,

  每一個早晨都發現一個全心的世界!

  篇三:任何情況下提升自己最重要

  作者:琢磨先生***本名郭城,新浪微博紅人、作家、自由培訓師***

  接到不少年輕朋友的來信,要麼是現階段茫茫然不知道所以然,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追求什麼,只是不滿足現狀。要麼說自己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甚至連上班換個路線都不敢,每天機械式運動,到底該如何突破。

  我的答案是:提升自己。

  迷茫無非是自己的才能配不上自己的夢想,如何減少迷茫?要麼降低夢想,要麼提升自己的才能。夢想不要輕易降低,否則人跟鹹魚有何分別。那提升自己就是關鍵了。

  我覺得,不管處境如何,積累並提升自己總是沒錯,或博覽群書思辨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訓練自己的技能成為專業高手,這些積累會讓你的生命變得有厚度。等到被機會選中那刻,自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然後開始一點一點釋放自己的能量。如沒有這個積累,哪怕走運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因為根本沒有可以透支的資本。

  那麼如何提升自己?我自己的幾個經驗與各位分享下。

  1、善於利用趕路的時間

  趕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只盯著目的地,而忽略過程。比如上下班的路上,在北上廣差不多來回要三個小時了吧,一天3個小時,一個月就是90個小時,一年就是1080個小時,想想看能做多少事情。

  我在上海上班的時候,就利用上下班的時候背單詞聽口語。後來趕飛機趕車等行李等,就用各種手機音訊的APP聽講座,起初聽百家講壇,後來聽各種講座小說。

  趕路的任何時候,耳機一戴,就進入另一個世界。

  2、隨時閱讀

  在各種學習的方式中,閱讀是最好的,講座畢竟還屬於被動學習,相當於講授者把自己的觀點傳遞給你。當然閱讀也是寫作者思想的傳遞,但相對來講自己的思考機會更多,更容易引發思辨。好在現在手機上也有各種閱讀軟體,而不必帶著沉重的書籍。

  有人說讀電子版的書沒感覺,這純粹是矯情。介質區別而已,何必如此糾結。就跟之前有人說用電腦寫不出詩句一樣,習慣就好了。我現在保持著3天讀一本書的習慣,覺得自己棒棒噠。

  在今天這種網路浸淫的時代,你只需要多讀一點點,認識問題就會更深刻,而不僅僅停留在各種新聞熱點的轉換上。別人只能讀得懂一條140個字的微博,你可以讀得懂一篇公共微信。別人讀得懂一篇公共微信,你可以讀懂一本書。別人讀得懂一本書,你瞭解一個學科。你也會很快覺得自己棒棒噠。

  3、工作中去學習上司的做法

  大量的工作,的確是需要重複重複再重複的,對公司運營而言,也沒有每天那麼多激動人心熱血沸騰的事情去做。那在不斷的重複中,如何去提升自己呢。我自己的方法是:觀察上司的工作方法。

  比如上司如何處理員工遲到的問題,上司如何分配工作任務,上司用了什麼方法監督員工的執行等等。這種觀察的視角,讓自己擺脫了普通員工的角色,而變得有趣起來。甚至上司把自己批評了一番,自己都可以跳出被批評的角色,去思考上司為何要批評自己,以及用了何種方式批評自己。

  這樣等提升自己職位的機會到來時,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容易得心應手一些,你說是不是?

  4、多分享自己的想法

  讀一本書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如果能講一本書,才是更高的階段,因為這需要自己深刻的領悟,及行動的反思。所以朋友聚會也罷,同事聊天也好,可以多講一些自己讀書或思考後的想法,在講授中逐漸就會整理變成自己的知識。

  資訊,整理和講授才會變成知識。

  哪怕發朋友圈,也不要總是分享“中醫保命的十三條理論”,“這個視訊簡直轉瘋了”,諸如這樣的帖子,只會被朋友恥笑自己的智商,別人點讚的意思就是:你也就這麼個智商了。自己還沾沾自喜。把精力用在更多的反思與分享上。比如讀書後的心得,看完一部電影后的體會。

  你會逐漸發現,久而久之,自己的知識開始系統起來。

  5、多去向某些領域比自己有經驗的人討教

  每個人看問題多會受到自己知識水平、閱歷、教育等各因素的限制,而去向不同的人討教交流,不啻為一個提升自己的好方法。

  比如有人精通哲學,遇到就多問自己的困惑,不要管自己的問題高明還是幼稚,抱著謙虛的態度去發問,並就相關問題與他討論,這樣會很快掌握別人多少年總結的智慧和經驗。

  提升了自己才會遇到更好的人,交往的層面是由自身的素質決定的。你從來不讀書,自然結交的大部分是膚淺和物質的人,聊的無非也是雞毛蒜皮普拉達艾樂喂。哪怕遇到更好的人,也會被你嚇跑,話不投機半句多,相逢一笑Say Goodbye。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了你會有怎樣的朋友,也決定了你會有怎樣的愛人。